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二】


   日期:2011/3/30 18: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灵岩法要》

 

叁、劝信愿专称

二、信愿前导

㈠往生正因

往生与否  全凭信愿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无论业之轻重、惑之厚薄,但能信愿念佛,无一不获往生。(增广下·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

【注】「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此明往生正因也,即如《要解》所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是故,修学净土者,但能信得及,则西方有分,往生无疑矣。不论功夫深浅,不论功德大小,不论根机善恶。如善导大师所云:不问时节久近,不问时处诸缘,不问罪福多少。又如法照禅师所云: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若论往生正因之文,三经皆明,详在《观经》。其言:

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此是经文最直截了当言往生正因者,善导大师依此而辨定三心以为往生正因,具三心者,必得往生。后来演变为以信愿为正因之说,言辞有异,大义则同。

 

尽人信念  尽人往生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数年,竟蒙佛接。

愿见闻者,各事修持。预莲池会,何乐如之。

(续编下·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三编下·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不关学识  只在信愿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上·复智乐居士书)

 

罪业虽重  亦得往生

净土一门,专重佛力。以佛力故,虽罪业深重,若具信愿,皆得往生。(三编上·复陈士牧居士书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青楼女子,所作下贱,果能信仰于佛,常生惭愧,常念佛号,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佛种种方便引诱众生种出世因,故于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势不能守故。如屠户不能持杀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YIN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载,不以一眚弃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见人一短,即有千长亦不以为然,佛则不如是。《龙舒净土文》有「普劝门」一卷,详说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内有屠户、渔人、做酒者,即在风尘青楼女子者。皆言:如能改业,固为最善。如不能改,当生惭愧,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愿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堕地狱等乎?(三编上·复恒惭法师书二)

【注】净土一法,本为凡夫故,大悲于苦者故,无论罪业轻重,念佛无不往生。下至五逆十恶,亦蒙佛光摄取。经有明文,事有见证,真实不虚。凡夫业力虽重,不如弥陀愿力宏深。所谓石头虽重,乘船可度也。垢障凡夫,当于此法,深信勿疑。

 

盲聋喑哑  称念亦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三编上·复宗灵法师书)

 

有此毛病  亦可往生

洋烟一事,其害甚深。《文钞》后附有戒烟神方,灵极,许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体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双倍日期缓戒,则可断此祸根矣。至于往生,固不在戒与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无一不往生者。(三编下·复李吉人居士书)

 

一心念佛  不悟亦生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

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

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

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

(三编下·复方家范居士书)

 

未得一心  亦可往生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增广上·复黄涵之居士书三)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三编上·复王诚中居士书)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续编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国二十年)

 

自立科条  不依佛说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增广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增广上·复濮大凡居士书)

 

常存此想  便不相应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三编上·复何希净居士书(民廿六 七月廿三)

 

益加信愿  以致一心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续编上·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信愿门中  尤宜致力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沉,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汝之功夫颇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工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三编下·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三编下·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续编上·复慧空大师书(民国二十五年)

 

念佛三昧  实不易得

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增广上·复袁福球居士书)

 

急求一心  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汝真可谓第一狂人,世荣心,如海波汹涌。而又欲立刻风平浪静,澄湛不动。其急欲求不动之心,正是群动之本。又如釜沸,极力加火,以求不沸,其可得乎?光与汝所说者,乃息风抽薪之事。汝不详察,尚谓是扬波益沸,岂不大可哀哉!汝且详阅《文钞》、《嘉言录》,当不至有负于汝。(三编下·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不论断证  唯恃信愿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三编上·复智圆居士书)

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由是西天东土,菩萨祖师,高僧巨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增广下·净土释疑序)

 

十念尚度  何况久修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而死后身体柔软洁净,颜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浅为疑乎?夫弥陀愿王,十念尚度,况彼精进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种人,志意下劣,虽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报。此种人纵毕世修行,只得来生之痴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摄受,感应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又何须问彼见佛与否,方可断判也。(增广上·复郁智朗居士书)

 

一念回光  即蒙摄受

不但精粹纯笃之人,决定往生,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数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定往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增广上·复岳仙峤居士书)

 

信愿二法  缺一不可

念佛有信愿,决定会临终往生西方。无信愿,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有信无愿不名真信,有愿无信不名真愿。信愿二法,如车之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三编上·复琳圃居士书)

 

往生者少  在无信愿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三编下·净土法门说要)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编下·复李少垣居士书一民十八 十月廿三

 

全仗佛力  非自家本事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续编上·致戚友卿先生书民国 二十年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彼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续编上·与张静江居士书民国二十四年

 

通身靠倒  亲证实益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老实念佛  生可预卜

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三编下·复江易园居士书一)

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续编上·复于归净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若朝闻道  夕死可矣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三编下·复惟佛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叁、劝信愿专称)  

 张秉全居士:学习《净土决疑论》摘记——印光法师殊胜开示之 

 陈永革博士: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余池明居士: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的文化名流 

 余池明居士:略述《印光法师文钞》学习方法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9 

 传印法师: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印光法师:修净业者,均当预讲临终助念之益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新白话版6 

 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印光法师:人虽至愚,无不怕死,念观世音可保不染此恶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