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士东居士:遍照护译师传略


   日期:2021/1/9 17: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遍照护译师传略

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

    1997年5月,我发愿为宗喀巴、遍照护、莲花生、阿底峡等十位大德作传略,拟以这个愿望在二年之内完成。1997年6月完成了其中的一篇《宗喀巴大师传略》(见《气功与科学》1997年第10期),此只是十分之一,故不敢松懈,又加紧完成了全集的第二篇,也就是本文。

    西藏佛教前弘期大译师、密宗大师遍照护,是密宗教理在西藏的主要弘传者之一,在藏区佛教界有着非凡的地位。然而内地学者对其却不甚了解,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一是他被与同时期的莲花生大士光辉事迹遮盖,使人只知有莲花生而不知有遍照护;二是由于前一个因素,造成他的传记很少出现,既便在藏区亦少有,故知者甚少。但他对密宗的弘传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值得我们来记述一番!

    遍照护译师是八世纪中期人,具体生年不详,据《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所载有关文句考证,约在765——785年之间。他出生于年楚河流域尼木协卡尔地方根加巴果家族中,故名号为巴果·根加唐达,其家生活中等,父名巴果尔海托,母名占嘎莎·专吉,二人只译师一子,故十分宠爱,译师也很聪敏,幼时所作常显灵异。在其八岁时,机缘降临了,这一年是在西藏建成第一座正规佛教寺院桑耶寺不久,藏王正为选僧才这事而忧虑,原因是藏王为选人才赴印度学梵文,由莲花生及寂护二位大师教导几个孩子学习,但这些孩子口舌笨,将“南无佛陀耶”念成“马茂佛巴耶”,惹得二师抚掌大笑,藏王为此十分难过。莲花生大士说:“印度菩提伽耶讲经院,佛祖释迦有堂兄,逝后几次报身化土转生,前后七次转生为人,最近一次生在藏地,名根加唐达,年八岁,请把他父母请来,他是无可辩驳的翻译。”据传载,藏王依言与三十余人至尼木译师家中,一见译师果然十分聪敏,遂将其父母安置在西藏中部的亚尔龙绕巴札村,而将译师带至桑耶寺。译师在桑耶寺期间,住在二位导师前,二师为其能增长智慧故先令读智慧咒,为其后来成为语言学家打下了基础。

     藏地一些聪慧的儿童陆续地被请到桑耶寺,经二师勘验于众中选出七名聪慧而又意志坚定的福智双全的男孩,随堪布寂护学习。由于这七人是藏地最先出家的藏人,故后人称他们为“七试人”、“七觉士”,意为藏人最先觉悟者。七人之受戒师是寂护,故此每人法号中均有一护字,分别为宝护、智王护、宝王护、善逝护、遍照护、龙王护、天王护。

    遍照护的梵文译名是毗卢遮那若希达,印度人(寂护)见他是一位聪敏秀慧兼具语言天才,对佛教又有真诚信仰的人,故为他起了此名号,意为“大光明”,希望他能使佛法之光明遍照世界。他出家之后,一边学习一边译经,在译经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才华凌驾其他六人之上。他在这时期所译经之多,实无法用几语道尽。关于他此时的学习情况,他自己曾有所论及:“十一岁以前学显宗,十二岁起译显密经,学习灌顶实践有一年。”

     为了使佛教能进一步弘扬,藏王赤松德赞决心派人赴印度学法,于是挑选有前途的藏僧去留学,被派到印度留学的人先后有两批,遍照护与曾万勒周是首批赴印人员。他们到印度时,佛教显宗日趋衰落,而密宗正日渐昌盛,遂在印度大菩提寺中,亲近二十五位学者,尤依止一密宗金刚乘大师学习密法,不久便熟知一些密宗教理,得到密教金刚乘的密诀及语言文学。曾万勒周为得到表扬,故先独自回藏,但由于未得到上师的允许而发生障碍,在途中被人暗害。遍照护求法之心未得到满足,则在印度广泛依止佛教大德学习,据说十五岁学会语言千六百,精通二十一种语,他的医术也是从印度学来的,后来还把印度医学经典带回西藏。

     印度大德虽众多,二十五位成就者都是当时的无上明师,但声名最为显赫的当为大圆满法的总持者吉祥狮子。吉祥狮子是中国陕西人,后来去了印度,一代大师莲花生及无垢友俱从其随学过。遍照护在印度的主要上师之一就是吉祥狮子。大圆满教授分为三部,即心部、陇部、教授部。心部有十八部经,是先后两译造成的,先译是遍照护所传,有五种教授,后译之十三部是无垢友所传,陇部主要也是遍照护传下来的,陇部又有译界部,此部经即《等虚空续》的广本,分九段义两万卷,九段义即见陇、行陇、曼荼罗陇、灌顶陇、三昧耶陇、修陇、事业陇、地道陇、果陇,此九陇较心部法更为殊胜,它及心部法俱是由吉祥狮子传与遍照护的。宁玛派的典籍上记载大圆满心部教授,最初由印度妙吉祥友传吉祥狮子和佛智足,吉祥狮子又传遍照护等人;陇部教授主要是由遍照护在藏地弘扬的。据说,本来上师准备将大圆满全部教授都传与曾万勒周与遍照护二人,但见曾万勒周尚有私心,以至后来丧了命,故虽对遍照护留下继续学法十分高兴,但是也要考察他一下。上师问他可否满足以前所学?他侧卧不语。上师问可否有病?答确有病,他用诗体唱了四种疾病歌:“远道而来拜上师,未被接见故心疼;听闻知会不满足,使我无法不心疼;学不到大圆满心法,这是心病之根源。请赐除病之良药!”上师一听很高兴,知其为学法之根器,故在原来基础上讲了无上菩提法、佛经诠释,大圆满心部母子经、大圆满消除六道续、大圆满海洋部花黑部续,使他明白了许多口诀和密要。遍照护的理想是将西藏变成至善之地,故在学法成就之时向上师提出返藏的要求。

     藏王闻听遍照护译师回归西藏,非常欢喜地去迎接他,以众多宝物赠他求授佛法,遍照护于是午夜讲密宗,白天译显宗佛经,中间讲解诸佛密诀,还讲了自著的《耳传心经精要》等。遍照护从印度返回西藏是八世纪末,正值本教改良时期。在本教先前受到佛教打击后,他们以象雄传来的经为主而加以化装,势力稍有恢复。遍照护在桑耶寺中翻译传播密法,他们当然要加以干涉。不仅如此,遍照护的传法工作还遭到本教与佛教显宗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当时在西藏的印度僧人大多是显宗僧众,他们对密法有着偏见,于是利用印度传来的消息对藏王实施压力,尤其反对遍照护在印度所学的金刚乘中大乐法;另一方面,早就对佛教敌视的西藏大贵族本教势力,他们大造谣言,谓传播密教将对西藏带来灾难,有的反佛大臣还诬告遍照护害了同去印度学法的曾万勒周,使反对遍照护传法的声浪越来越高,要求藏王停止其传法并判以死刑。故藏王只好将遍照护的公开传法活动转入地下秘密进行,藏王为其建密室,供养物件请译密典,白天译法讲经,夜译密典,在如此困难的情形下仍坚持译了《六十如理简说》及《无边光明佛号赞》等密典。不久,他的秘密译经活动被王后蔡邦萨发现,于是崇本贵族强逼藏王将其处死,藏王迫于压力只好答应将他处以水刑,但藏王又不愿从此放弃弘扬密法,于是采取了巧妙方法以一乞丐为替身,远远将其装入箱中扔到水里,贵族们未看清。这种假象也被王后揭穿了,最后藏王不得已将其流放到康区(今四川藏族地区)。

     祸有时是福的先兆,正是由于各方面的阻力,本教徒反对他是因其为佛教徒,显宗佛学者又排挤他是本教徒,才使译师不能安心于桑耶寺译经弘法,而是长期在偏远山区隐居修持,使他成为密宗一代大师。遍照护当时主要是在今四川阿坝地区的嘉绒一带隐居修持的,他刚到嘉绒时,嘉绒王和当地本教对他极不友好,嘉绒王曾派其儿子把他投入热谷的青蛙洞,企图以传说青蛙聚会能放出一种毒素将人毒死的方法来害他,三日后去察看,见他平安无事正在唱道歌,又把他弄出改投虱子洞,叫许多虱蚕和蚊虫来咬他,声称七日后若平安无事,则一定拜其为师。由于译师功夫很高,曾于印度成就文殊法,于洞中诵经不已,说教不息,七日后嘉绒王往看时无一点伤痕,于是向他致歉,经过译师的点化,众人方知其是比丘布尔那的转生,遂请至宫中,国王父子二人以头顶礼其足,请讲经弘法,王女玉札公主做翻译。

    听闻法要后,嘉绒王十分感动,他愿大力支持译师在嘉绒一带建寺收徒,译师盼望多些助手,遂集中该地男孩子教说佛法,但只一句“金刚菩萨大天空”都无人会念诵,只一孤儿会读,译师知其是曾与他同赴印度学法的法友曾万勒周转生,遂亲自教导他,赐名玉扎宁波。遍照护一边在此隐居修持,一边大弘法要,使此地建立起具有清净佛法的道场,所以后人以此为佛教在该地区的最初传播时期,当地民间传说中遍照护是“点燃东方(相对西藏而言,指西康)佛教明灯的圣人”,现今四川阿坝藏区至今仍传颂着他的动人事迹。

     本教势力在排挤走遍照护后占了上风,赤松德赞开始执行佛本并存的政策,这样本教反佛的气势就会和缓一些。果然在此形势下情况有所好转,藏王立即派人迎请印度密宗大师无垢友,无垢友来藏讲经时问起遍照护,闻听已被流放,伤心得拍掌大哭。由往来西康与西藏的商人口中,遍照护也得知了西藏得兴佛法的一些情况,他立即派弟子玉扎宁波悄悄入藏打探,见到了无垢友大师,玉扎宁波向他试探一下回转西康。藏王闻知派人于途中寻回玉扎宁波,令其与无垢友于桑耶寺分讲心续十八部,证明了遍照护于印度所学佛法的可靠性,这时藏地臣民俱痛悔译师被流放。玉扎宁波返西康告知一切于译师,译师乃决心返藏,于途中遇一百岁老人,问二人何处去?答去西藏。老人谓学佛法应在西康找遍照护,他是一轮佛法大太阳。当译师告知他自己身份时,老人诚恳求授速成之法,译师传他密诀,老人后来入灭成佛。译师来到桑耶寺,见到无垢友等人,正好译师父母也在此,大家均很高兴,虽然仍有本教势力反对,但在藏王大力支持下仍可坚持译经工作,译经之时,莲花生坐中,寂护于左,无垢友坐右,遍照护有坐层垫,共他译师坐一层垫(坐垫代表地位,坐垫越多表明地位越高)。但为了不令本教过于反对,藏王还是采取了和缓的态度,他允许本教徒翻译经典,如象雄本教法师香日乌金就在桑耶寺的观音殿翻译了本教经典,遍照护也参加了这项工作,他译佛经又译本教经,译就数学医药典,译显密经,译显宗时名依西德,译密宗时名遍照护,译本教经时名根唐达,译教学时名安扎菩提,译医典时名曲巴尔。遍照护在这时期除了译显密经典外,还广泛迎请各方医师,并把他们的医著译为藏文,如他同汉族僧摩诃衍综合一些译稿,编成藏医名著《月王药方诊》,此书是现存最早一部藏医学著作,现今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医药学院将其书列为主要学习的著作。《汉藏史集》载,赤松德赞时,由遍照护迎请各方医师,由突厥人森却钦波将金刚手菩萨所说续部译为藏文。关于译师参加译本教经典的行为,实际上有着很深的用意,一方面是使拥本贵族对其放松敌对,另一方也是为藏王实行下一步计划储备力量。藏王于佛本并存后,进一步倡导佛教,派人前往印度寻求现世获得成就的大法,迎请僧迦罗国达那锡拉等大师来藏,由遍照护和噶、觉、尚三位译师等人,将其所说所著译为藏文,使印度、汉地等地方教法、医学、数学在西藏大为流行,这种雄厚的力量使本教相比见劣,在佛教势力扩大后,藏王令莲花生、无垢友等大师与本教法师分别辩论,在本教无言以对时下令禁止其流行。

     遍照护译师弘扬密法不遗余力,他将平生所学尽传世人,一生所译经典之多实无法尽言,正如印度来藏的大班智达们说:“过去未来和现在,像遍照护那样的译师人未有,未来有人稍懂印度语,就被称做翻译家,其实与遍照护无法比,遍照护虽叫译师,其实是大班智达。”

    遍照护后来的去向现无所知,但我们知道他不是抛弃众生不管的上师,因为后来西藏又出现了他的一个化身西热威色(宁玛派著名伏藏师,公元1518年到1584年)。最后,以一曲来作为我此文的圆满:

平易近人使人受感动,

身体坛城美丽如画图,

音若梵天之声太动听。

年仅十五异国他乡游,

不惧作何艰难回吐蕃。

神通广大佛祖之代表,

真正八地菩萨之化身。

(此曲据《莲花生大师本生传》)

 原载于《气功与科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