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永霄居士:从悼念慈祥法师的示寂--谈香港佛教义学的始终


   日期:2021/1/2 9: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悼念慈祥法师的示寂--谈香港佛教义学的始终

高永霄

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区总会副董事长及该会之发起人之一的慈祥法师于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四日示寂,从此世佛会港澳区会自一九五二年成立以来的创会者又少了一位,现在只剩下来的,仍有在台湾之首任会长印顺法师、在马来西亚的顾问竺摩法师,和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历届会长冯公夏居士等三位元老了。

一、由慈祥法师示寂说起

慈祥法师于一九三一年在新界大埔创建佛教大光园道场,作为弘法和修行静室,宣扬佛法,不遗余力,维自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一九四五),目睹失学儿童哀鸣遍野,乃毅然将祖堂三间,辟为课室,设立大光义学,从此晋身于服务教育界,与世佛会港澳区会的光贤香海莲社创办人之一的曾壁山居士所办理的香海莲社义学,另一位世佛会港澳区会发起人东莲觉苑苑长林楞真居士的东莲觉苑义学,及前世佛会港澳区会顾问,香港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主席周庆觉校长主持的光明学交四位校长都是毕生致力于教育贫童的神圣工作,对香港佛教的贡献甚巨,功不可没。

她们都是在当时以女性身份而服务社会,值得人们尊重,况且因此之故,慈祥法师和曾壁山居士两位都先后得蒙英女皇颁授荣誉MBE勋衔,开佛教界人士获此殊荣的先河。

二、香港佛教义学的沧桑史

其实,佛教人士以慈悲为怀,实践弘法利生的宗旨,创办义学以教育学童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在香港地区,实在始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经考据所得,兹分述如下,但因年代湮远,有关日期错漏恐难避免,还望读者时加指正,则幸甚焉!

(甲)青山佛教义学

建于一九二五年间,乃由当时青山禅寺的主持显奇法师所创立,地址在青山寺的山脚,由黎乙真夫人张圆明居士捐出土地一幅约万尺,兴建平房两间,收容附近农村清贫学生约一百名,是为香港佛教乡村教育的首倡者,此后经过多次重修,组成校董会,现在的门前校名乃由筏可大和尚题着,可惜该校后来因为收生不足,已于多年前停办。

(乙)佛教光明义学

乃由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于一九三○年间在香港大坑道光明台该林之楼下开设,其后因为方便学童晚间上课起见,改为光明夜校,由女居士林主席周庆觉女士任校长,直至一九七○年才宣告结束。

(丙)宝觉女子义学

何东爵士夫人张莲觉居士以当时香港人士不甚重视女子教育,乃发心于一九三一年间于香港铜锣湾波斯富街创立一间为贫寒女童的义学,施以小学教育,共有学生约百余人,全部免费,到了一九三五年,跑马地的东莲觉苑新建筑物落成后,便将义学迁移到该处,改名为东莲佛学院,义学性质不变。另开设宝觉女子职业学校,后更扩展为宝觉女子中学。一九三七年,张莲觉居士病逝,继由日本留学回港之林楞真继其遗志,担任苑长,直至去世时为止。

(丁)香港佛学会平民义学

一九三二年间,由陈廉伯、刘德谱、陈静涛、李公达、高浩文等组成之居士团体香港佛学会于香港坚道成立后,即开设平民义学,不收任何学费,并供应书本。可惜该校维持甚暂,于该会结束后即告停办。

(戊)香海莲社义学

一九三二年由佛教人士宝静法师、李公达、曾壁山、冯公夏等设立之香海莲社,于香港跑马地跑马台由曾壁山任校长之香港莲社义学,提倡教育。义学只在下午授课,维持到一九六○年间才告停办,因为当时莲社已办有政府津贴小学多间。

(己)道慈佛社义学

由居士杨日霖创办之道慈佛社于一九五四年在西环坚尼地城收容西环地区之失学儿童约六十人,依照小学课程开办义学,其后该社申请政府津贴小学,因此停办义学。

(庚)佛教大光义学

大埔大光园慈祥法师于太平洋战争后目睹当地失学儿童甚多,尤其是乡村方面无学校设立,于是发心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在园中拨出祖堂三间为课室,开设佛教大光义学,收容贫苦儿童,施以教育,当时每收一学生除供应免费书籍外,尚需缴交二元予政府,故由园中种植售卖之款项作为经费,藉以艰苦维持,一九六二年兴建佛教大光中学,才将义学加入为附属小学,直至去年小学因收生不足而停办,慈祥法师任义务校长达五十多年。

(辛)佛教志莲义学

义学乃由九龙钻石山佛教志莲净苑之宽慧尼师于一九四八年苑内的一块空地建立单层学校,有课室四间,初由宽慧尼师任校监,其后改组成为校董会管理。学童全部免费,入读者皆受惠不浅,直至一九八○年间,因志莲净苑改建时乃停办,并另申请开设津贴小学校。

(壬)中华佛教义学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日本人在香港湾仔道的一所民房之东本愿寺物业被香港政府接收,有意交予佛教团体管理,于是由陈静涛及林楞真以香港佛教联合会名义申请开办学校,结果批准为中华佛教义学,三十年后因为旧区重建被拆卸,学校迁往华富村改为小学。

(癸)佛教慈航义学

位于新界沙田近车公庙的一间佛教慈航净院之智林法师于一九五二年创办的一所义学,为该院附近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机会,校舍为香港大慈善家故胡文虎所捐赠,初期只有课室四间,其后更扩展,直至一九八二年另外再申请开办新校,名为佛教慈航学校,为政府津贴小学。

三、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由此可知香港佛教社团初期所办理的弘法利生工作,除了由大德讲经、说法外,主要的利生工作就是开设“义学”,教育失学的贫苦儿童,这是充分表现实践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

佛教义学的主要特征有下列数点:

1、义学的校址多数是设立在寺院内或社团附近,以便容易照顾,和方便学童上课,并且费用全免。

2、义学的校监多是由主持或首长兼任,并大部份是女性,以处理校内的事务和财务方面较为精细。

3、义学的担任教师者多数是由有志献身教育的女佛教徒出任,她们对薪俸方面不会计较,也许义务性质。

4、义学的教育方针除了灌输了学科(国文与数学等)的知识外,也会有佛教的德性培育的薰陶。

5、因为佛教社团有了开办义学的经验和成绩,所以后来在政府九年免费教育的实施政策下,申请主办津贴小学的批准较为容易,而奠定了后来设立佛教学校的基础。

香港佛教义学虽然现在已经全部结束,但是在香港教育的方面却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而在这三、四十年间荜露蓝蒌的艰苦情况下辛勤工作是值得世人敬佩的,更在香港佛教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令人怀念!

写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

慈祥法师七旬祭之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