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雪漠:修炼的对象,应该是你的心


   日期:2020/10/30 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炼的对象,应该是你的心

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修炼,对象都应该是我们的心。心正了的时候,行为上自然利众向善,所以才说,直心是道场。当心开始邪恶,被欲望所控制时,人就是魔军了,行为上也会偏向于损人利己。

许多人觉得修行很苦,尤其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在用一些旁人不太理解的方式,比如素食、坐禅等等,对抗一种人性本具的欲望。但对于真正的佛家信仰者来说,这并不苦,而且,他们的向善,并不是因为惧怕“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对于他们来说,轮回与因果只是简单的事实,跟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它们不是束缚心灵的僵死教条。

真正的修行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条件的自由,他们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打破心灵的所有束缚,实现一种完全的自主。所以说,他们当然不会去追求另一种领带、西装与裹脚布。修行中所有看起来像是束缚的东西,都不过是一些方法,它们是帮助修行者远离恶的污染、自净其意的工具,是为他们挡住外界邪风恶雨的那堵墙。当智慧没有觉醒,或者智慧已经觉醒但定力还不够的时候,修行者需要借助戒的力量,约束自己欲望化的行为,保护心中觉悟的火种。当他们能够时时警觉,护持真心的时候,对世界上所有的幻象因缘,就都不会去在乎了。这时,他们就不会为无法拥有什么东西而感到失落。因为,当他们俱足究竟智慧,并能用智慧观照世界,发现它的虚幻不实时,就不会再受它的诱惑,这就得到了解脱。有了这种见地的同时,所有疑惑就解除了,解除疑惑,不去受它的束缚,这就是修行追求的解脱。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再来看世界的五光十色,就会觉出其中的乏味,也会对为此乐而忘返的人们生起由衷的悲悯。你当然明白,那是另一种活法,那种活法也有他们想要的轻松、惬意,你尊重他们。甚至,当一个沉迷于俗乐的人,想将他的快乐强加于你的时候,你还是感谢他的。因为你知道,他就像个孩子一样,觉得糖果好吃,就想让父母品尝。父母知道孩子的心意,他会真心享受这份心意带给他的快乐,但他不会沉迷其中,更不会强求。因为沉迷于虚幻无常的俗乐是痛苦的。比如,当某个玩具近在咫尺,而这孩子却得不到的时候,他会痛哭流涕,甚至在地板上打滚,他是真的痛苦了。他觉得自己一旦拥有那个玩具,就会比现在快乐十倍,他不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对那玩具感到厌倦,也不知道那玩具迟早会坏,他只知道自己想得到它。你理解孩子的痛苦,但你不一定要放纵他们的欲望。最重要的是,不再是孩子的你,肯定不会为了跟他们争抢玩具而打成一团。

楼房、小车、钞票等等东西,实际上就是大人们的玩具。孩子们关注玩具,不断根据见闻提高自己对玩具的要求,我们也是一样。但我们比他们更贪心。因为我们心中的“玩具”更多,诱惑更大。这些玩具就是欲望。

当你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象、虚幻、无常、没有自性时,发现的这见地本身,就可以让你解脱。这个时候,你就要换一种方式锻炼心灵了。因为,当你的心灵改变了状态的时候,以前的方法和规矩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障碍,你要把它们也从心里扫出去。不过,你得到了一点点东西,就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某种境界,要超越所有名相,包括修行仪轨、善与恶的分别、正见等等,这反而是毫无益处的。因为你不能确定自己真的摆脱了欲望的控制。凡夫的无分别,不是智者的无分别。因为,前者是用真理的名义为自己开脱,后者则是一种智慧的显现。不过,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修炼,对象都应该是我们的心,而不是身体,更不是某种觉受与神通之类的东西。心正了的时候,就成为佛道,行为上自然利众向善,所以才说,直心是道场。当心开始邪恶,被欲望所控制时,人就是魔军了,行为上也会偏向于损人利己。我们所说的邪魔外道,就是由邪心导致的。

《西游记》里面的唐僧之所以成为唐僧,并不是因为他身上的肉好吃,而是因为其心正。心正故成“圣僧”,心邪便是妖魔。孙悟空之所以成为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最后成为斗战胜佛,就是因为他的心一天天消除了无明,消除了烦恼,消除了散乱,最后证得了一种安详和宁静。所以说,心是轮回的种子,六道就是这个心造的。

老祖宗常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家。”就是要我们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用善念来净化自心。一个人还没有觉悟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一种行为准则;当一个人开悟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心的状态。

在你还没开悟,仍然认假成真时,往往会把一切都看得非常实在。你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也在乎自己失去了什么。你的心里常常回荡着一种悲情的巨响,你的内心深处,似乎蜷缩着一个无助无力且不被需要的孩子。他害怕黑暗,更害怕黑暗中的未知。在这看似真实的痛苦中,你几乎想给自己一个有力的拥抱,但你找不到拥抱的对象。因为,它只存在于无穷无尽的妄念当中。

当各种妄念都停了下来,而你的智慧又没有昏昧,并能进行妙察时,真心就可能显现。就好像云彩消散之后,明朗的天空就出现了;就好像风息浪止,大海如镜。但妄念止息还不够,还要有一种光明。啥光明?智慧的光明。你不能像快入睡时那样,那时候虽然也空也寂,什么也不想,但那是昏沉。那不是真心,而是一种顽空。真心是空寂而灵炯、灿然具光明的,就像能够折射光芒的水晶,非常纯净,却又充满了灵动的力量。所以真心也被称为明空。

安住于明空,安住于真心,让这种遍及一切的智慧光明照亮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心灵,那就是最好的修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