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二


   日期:2020/10/26 15: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二)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中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颂。

这时金刚藏菩萨讲完以上第七地菩萨修学远行地法门的内容以后,因恐法会大众有疏漏的地方,于是用偈颂的方式,重说一次。

  (中略)

 虽明三脱起慈悲 虽等如来勤供佛

 虽观于空集福德 菩萨以此升七地

 第七地的菩萨修学三解脱法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虽然已了达一切皆空,无依无着,但为救度众生苦难,所以慈悲喜舍的心,是不能空的。不只不空,还要更加发大心。第七地的菩萨,所成就的功德智能、神通妙用、辩才境界,差不多与佛相等。虽然他已有如此功行,但他并不因此而生丝毫贡高我慢之心。不但不生傲慢,而能更加勇猛精进修学,殷勤供养诸佛。第七地的菩萨虽然善观诸法空相,但他仍然广修善业,积聚种种功德,以增长善根福德。纵然菩萨在第六地时,已将善业修积圆满,成就殊胜。但到第七地中是更转增胜,倍加光明。菩萨因能无疲厌心,无自满心,所以顺应自在,升入第七地。

  远离三界而庄严 灭除惑火而起焰

  知法无二勤作业 了剎皆空乐严土

  菩萨修出世法,观三界如火宅,虽然早已明白远离三界,但他仍然勤修种种善业功德,以庄严三界。菩萨能灭除无明烦恼的惑业苦的火焰,而生起智慧的火焰。菩萨知道法本是一法不立的不二法门,可是他仍然精勤作种种善业。菩萨早已了达一切刹土都是空的,但仍然勤修六度万行,乐于以此庄严诸佛国土。

  (中略)

  观察此法得明了 广为群迷兴利益

  入众生界无有边 佛教化业亦无量

  菩萨观察诸法,明了诸法缘起性空,于是他普遍为这些迷途的众生,做种种有利于众生的教化工作,引导他们反迷归眞。而佛更深入无量无边的众生界,教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种善业工作,也是无量无边的。

  国土诸法与劫数 解欲心行悉能入

  说三乘法亦无限 如是教化诸群生

  国土是无边的,诸法是无数的,时劫是无量的——菩萨都能知道、都能了解。明白众生的心意,明白众生的欲望,明白众生的行为和好乐。菩萨都能深入众生,了解众生的心意和欲乐。对众生能观机逗教,应众生的根性,广说三乘法门——佛乘、菩萨乘、声闻缘觉乘。用这三乘法门,无限量地教化所有迷惑的众生。

  菩萨勤求最胜道 动息不舍方便慧

  一一回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罗蜜

  菩萨为什么要修六度万行?为什么要常常精进不退?就是为了勤求最殊胜的佛道。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他都不曾舍离用方便智慧。菩萨修六度万行,所积聚的种种功德,每一样都是回向于佛、回向于菩萨觉道、回向于众生,每一念都是趣向于修成圆满波罗蜜的法门。

  发心回向是布施 灭惑为戒不害忍

  求善无厌斯进策 于道不动即修禅

  发心将一切所修积的善业功德,都回向于无上法界,这就是所修的布施波罗蜜。能破无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灭惑。能灭惑,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不伤害其他众生,这就是忍辱波罗蜜。求善法、修善道,而不厌足,精勤求菩萨道,这就是精进,同时要鞭策自己不懈怠。修行佛道,能达到不为境界所转,得入不动地,这就是所修的禅定波罗蜜。

  忍受无生名般若 回向方便希求愿

  无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满

  能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明白了这种最高的道理——无生法忍。这就是般若智慧,是出世法中的殊胜智慧。能用无功用行的方便智慧回向于无上菩提,回向于众生,如是为求圆满自己所发的大愿。菩萨修行的功行到达了不动地的阶段,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摧毁他的信愿。就因为他已修得善于明了一切的上上智力。像前面所说的六度万行、方便智、十种波罗蜜等法门,都修学圆满具足了。

  初地攀缘功德满 二地离垢三诤息

  四地入道五顺行 第六无生智光照

  初地叫欢喜地。「欢喜」的意思,是说菩萨成就他的功德,虽说有点勉强、费力,不是自然成办,但他还是很欢喜的。「攀缘」是指菩萨在初地时,勤修功德,越多越好,近于贪求。所以说初地菩萨修积的善根功德,圆满充足。到二地时,菩萨知道不应过于贪求功德;离垢地就是离一切的垢,也离此贪求功德的垢。三地叫发光地,因为离除了一切的垢,就生起了出世的智慧之光。有了大智慧,一切争胜负的心就都息灭了,所以叫发光地。四地叫焰慧地,焰慧是形容智慧放出光明的火焰,照耀着进入智慧的佛道。五地叫难胜地,就是顺着佛道,行六度万行,普度众生。第六地是现前地,修学甚深法门——无生法忍。成就了无生法门,智慧之光就现前了。

  七住菩提功德满 种种大愿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咸清净

  菩萨修学到第七地的果位时,以前所说的种种菩提觉分的功德,一一都圆满具足,所以叫远行地。往昔所发的种种大愿,到七地时也都修行成熟、圆满成就。因为有如此的成就,能够在八地的果位,安住不动,一切所作也都清净自在,再不会受烦恼的困扰。

  此地难过智乃超 譬如世界二中间

  亦如圣王无染着 然未名为总超度

  从第七地转入第八地,这个过程比较困难,因为那一份俱生种子,没有大智慧是不易断除的。所以必须有殊胜的方便智慧才能超过。譬如一个纯清净的世界,一个是杂染不清净的世界,这中间是不容易渡度过的。又好像转轮圣王,他虽然没有一切染污执着,可以游行四天下,有大势力,但仍不能说他已超过了一切,因他还在人间,尚未曾超过人的地位。(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