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0章 前言 问答


   日期:2020/9/28 1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0章 前言 问答

十二、什么叫迷信型、信仰型、智慧型的宗教?各占比例多少?

答:迷信型:不断祈求各种神、各种佛、各种菩萨加持、消灾、保佑、发财,占60%。

信仰型: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安慰,占30%。

智慧型:重视求真求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回到自依止、法依止,占10%。

增补:

1、何谓四部阿含?

答:①、《杂阿含》;②、《中阿含》;③、《长阿含》;④、《增一阿含》。

2、什么叫阿含解脱道次第?

答:空海师父依据《阿含经》,给我们总结、归纳、整理出的修习解脱道的方法、步骤。

第 1—6章是属于人天善法,培植善根福德因缘的阶段。

第 7—17章是属于闻思正法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18—27章是实修的内容跟方法。

第28—34章是实证,证果的内容与方法。

第35—36章是解脱道跟菩萨道合一的具体展现。

3、为什么修行解脱要把握现在呢?(3页)

答:学佛修行不要说:等我什么时候在修行,等我事业有成之后再修行,等我退休之后,等我几年之后……未必有那个机会啊!修行解脱就是在现在,要把握当下,把握现在。

4、净土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答:西方净土的思想是佛灭后五百到七百年间所酝酿出来的,当时在印度西北部,由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罗马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也是文化的大熔炉,因这个地区是属于游牧民族,他们飘泊不定,又寄望于来生会更好,需要用最简便的方法,让心灵得以安慰。佛教化俗的法师们,为适应这种需要,只好运用权说,用一些方便法,让大家来听闻与修行,让当地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待因缘成熟后,再告诉他们究竟法,然而到后来,竟然拿方便当究竟了,后来人不知道以前的实况,于是净土的思想就形成传播开来。

5、佛教历史上十分遗憾的事情是什么?(6页)

答:玄奘大师用生命求法,然而带回中国的却是唯识体系,并没有挖到原始佛法的宝贝,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我们今天有因缘能学习到原始佛法,比玄奘大师幸运多了,所以大家应好好地珍惜!

6、空海师父对我们的三个承诺是什么?

答:①、如果大家有心在实修实证上下功夫,你给我一年,我给你至少证初果的回馈。

②、真正具有正知正见之后,进入实修,不用几个月,就可以实际体证到三法印、四圣谛。

③、如果能够好好下功夫来闻思,这半年到一年时间,可以节省修行十年的时间。

7、空海师父对大家的五点希望是什么?

答:①、希望大家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就能切入掌握到佛法的核心、掌握到究竟法、掌握到真正的解脱道,然后又能包容一切的方便法,进入到超越一切宗派的视野、胸襟、这样就不会有大小乘之分,也不会再有宗教、宗派之争。

②、希望大家学习让过去的归零,这是每天要学习、要做的。

③、希望大家好好跟着释迦牟尼佛所走过的解脱道的次第、步骤、逐步深入,我们本身要真正见法、证果、体悟到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更彻底把生死大事、生死之谜、生死轮回完全解开,到达究竟解脱。

④、希望我们这一门课程,不是属于学术的探讨,不是一些知识、知见的传授,而是让我们了悟宇宙人生的实相,真正要迈向解脱。

⑤、希望大家要有科学家求真求证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要迷信,更不要盲目相信,除非经过你实际去求证、去体悟、你才相信。

8、空海师父给我们的建议是什么?

答:如果你决心要修行,决心要解脱生死轮回,空海给你由衷的建议。先花一些时间、下功夫好好深入熟读这本书,然后进行实修、实证。当你证到初果再回来看这本书,你会有更深的体悟,也会发现到更多的宝藏,这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宝藏图,这是涅槃彼岸的宝藏图。

9、证初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6页)

答:证初果之前,一定要有慈悲心,没有大慈大悲的柔软心,是无法证到初果的。

10、什么叫开悟?(7页)

答:能够体证到三法印的无常无我,对苦无我有深层的体悟,这样才叫开悟,也就是得法眼净。

11、为什么说真正的菩萨道一定要建立在解脱道上?(8页)

答:只有自己真正体悟到佛法,为法做见证,才能够告诉众生什么叫佛法和真理实相,才能引导众生去看到法,看到真理实相。如果没有实修实证,容易形成以盲引盲而不知道,只有自己真正见法证果,体悟到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更彻底把生死大事,生死轮回完全解开,到达究竟解脱,才可以帮助苦难众生出离苦海,因此、真正的菩萨道一定要建立在解脱道上。

12、无常法印来自于什么?(9页)

答、来自于诸行无常,因为现象界的一切都在变,每个刹那都在变异,都在动、都在动态之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所以科学家才有测不准定律。

13、佛陀是如何爆发出修行动力的?(10页)

答:佛陀触及到众生的老病死情景,把皇太子的位置都放下了,因为他体会到,如果没有解开生死之谜,纵然当上国王,对生命的黑洞还是没有办法超越,纵然有再多的国土江山,也没有办法避开死亡黑洞,这就是佛陀看到世间的老病死,然后爆发出修行动力的原因。

14、究竟你为谁辛苦为谁忙?(10页)

答:这一生忙忙碌碌,我们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能否看到你的老前辈,当他们面对衰老的时候,所发出的对生命的无奈与惶恐,能否去提前体会到,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将来面对死亡的时候,不重蹈前辈的覆辙,而是很安详,很快乐,很自在自如的面对一切的无常,所以当我们在忙碌的时候,要停下来去反观,反省自己人生的目标意义在哪里?

15、为什么同一件事、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呢?(13页)

答:一是个人的历史文化,背景观念有所不同,于是看出来的就不同。二是会随着每个人不同心镜的凹凸程度来呈现,因为看到的都是自己心镜所投射出来的角度,对事情的看法没有办法如实观。

16、学佛修行怎样才能进入阿含解脱道次第呢?(13页-14页)

答:就是让我们从麻雀的智慧提升到人类的智慧,从人类的智慧提升到佛陀的智慧,从而去看清宇宙万事万物,身心内外的实相,当我们能够看到实相,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解脱自在。

17、何谓自依止?何谓莫异依止?(14页)

答:自依止:是回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回到内心贪、瞋、痴的止息,一定要彻见法,对三法印、四圣谛有真正的体悟。

莫异依止:就是不要去心外求法。

18、什么叫三轮体空?

答:①、从度众生上讲,三轮是我、他、还有度化这件事情,体空:度人不为名利,无我无私,在做的时候没有我是,我能,我慢,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去做,就是三轮体空。

②、从根尘识上讲三轮是眼(根)看到物质(色尘)落入受,打结产生(识)迎拒,三轮体空是说在六根接触六尘的当下,保持触灭,不迎不拒,保持一种空触,没有任何的贪瞋迎拒。

③、从布施方面讲,我、他、与布施这件事为三轮,体空就是没有布施的我,我布施也不求什么回报,再把这件事也忘掉,做了马上了事。

19、怎样才能做到三轮体空、如如不动?(15页)

答:所谓的如如不动,也一定要经过一些错误的跌跌撞撞以后才能慢慢做到的,真正作到三轮体空、我、我见、身见一定要破除,至少是证初果,在没有证初果之前,我们的慈悲喜舍都还容易落在有为法的世界里。

20、在修行的路上,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17页)

答、就是每天都要归零,不要说我今天要归零,明天又恢复到原来的习性窠臼里面还不知道,这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归零,除非你自己已证到阿罗汉,就算你证到初果、二果、三果、还是要一样归零。

21、什么叫法无定法?(19页)

答:世间法方面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在二元对立的世界,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喜欢哪一个方面,就会排斥你不喜欢的那个角度,但是你有你的喜好,他有他的喜好,你的角度跟他的角度在看呢?对美丑、是非、好坏、高低、善恶、大小、就没有绝对的标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