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佛学研究的时代性(李映庭)


   日期:2020/9/26 9: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学研究的时代性

李映庭/辑录

  有些人认为佛学可以做纯学术性的研究,不必涉及到个人是否信仰佛教的问题。但是,在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为了让追随者「离苦得乐」,在佛法的学习上,知识的取得是为了自我疗愈,为了突破看似不可避免吾人不断重蹈覆辙的轮回苦。为了训练当吾人遇到困境时,当如何思惟抉择出最佳处理方式的思辩能力,平日学习佛陀的教法时是不得不做相类似的仿真练习,到真正遇到困境时才能自发性地为自己解围。因此,经历了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佛陀的教法不但没有过时,更应深入研究以提供人类未来的出路,就有如历代祖师大德们所做的研究。
  学术与信仰之间
  据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所述,佛陀证悟后在世间弘法度众,实为「我今开甘露味门,若有信者得欢喜,于诸人中说妙法,非恼他故而为说。」的精神,该论更进一步地指出「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此中「智」是指正确的思惟抉择,若不能正确的思择,则在面对浩瀚的佛学资料时,必然不知如何入门而手足无措。
  事实上,佛陀是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世人如何超越看似不
  可免的痛苦框框,教导我们如何从「不明理→身不由己→痛苦」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也是说明由凡入圣的方法。其实,佛教所说「转迷为悟」之「转」的智能,正是佛教徒思辩能力的养成。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只是为了说明世间真相,更进一步要人们明白佛陀每一个教法的目的,这些教法都不离戒、定、慧三学的要求,并以中道的实践为最终的目标,故佛门中的学术与信仰不会有冲突上的问题。
  教义与实践的并重
  以前,白居易曾问道于鸟窠禅师,禅师回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易以「三岁孩儿也这么说!」来反诘之,禅师笑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说明了懂得教法之名相,并不代表能够言行一致,自然无法让自己如佛一样而断一切烦忧。这不是佛陀的教法不好,而是我们没有在心地上用功。
  如果佛教徒能相信佛陀教法的正确性,就应当热切积极地当做自我提升内在生命课题而深入研究。从不断地反观自照、解析、寻求改善之道时,即是正处于最佳的学佛状态,也才能成就活用佛法的持久性,自能将所学的佛法内化为自我的生命力。若只是视佛学为另一领域的知识而大量堆砌,则必然是无意义的学习,不可轻忽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  

 其它法师:戒律的伦理精神(如觉法师) 

 其它法师:但念无常(湛空法师) 

 其它法师:略述《大品般若经》的神通思想(向学法师) 

 其它法师:深度的自我管理是僧团建设的目标(宗性法师) 

 其它法师:以法束僧是教法久住的最高道德(如觉法师) 

 其它法师:“觉”开悲智花 “觉”结和谐果(永寿法师) 

 其它法师:佛教“智慧”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探讨(心律法师) 

 其它法师:感悟风花雪月(素全法师) 

 其它法师:回到简单(素全法师) 

 其它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耀正法师) 

 其它法师:科学、环保的敬香是佛弟子最虔诚的供养(行愿法师 

 其它法师:大宇宙真理是因果的道理(觉藏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