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


   日期:2020/9/24 18: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
  
  一般北传的人,所听到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北传的修法。但是,这样的「四念处」修法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他要观的是身的不净、观受都是苦…,这里面都已经有预设立场,这样没有来到如实观。至于南传的「四念处」修法,是重视「如实观」,你的身、受、心、法,当下是怎么样的状况,保持冷静、理智、客观的如实观。所以,正确的「四念处」修法,是没有预设立场,让生起的身、受、心、法,如实的呈现,就是保持很客观、如实观,我们只是做很客观的如实观,而且它是有次序、有次第、有步骤,逐渐的逐步深入。
  
  「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念处」包括二大部分,静态与动态。静态方面就是观呼吸;观呼吸又分十六个次第步骤、十六阶,由浅入深。动态方面则是觉察你当下身体的动作,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服、走路…身体的各种动作,都清楚觉察,这就是「身念处」所要观察的范围。现在介绍的内容,都是摘录自《阿含经》里面,佛陀所引导大家修行的「四念处」修行方法,在北传《中阿含》的《念处经》里面都有记载,大家可以参考,只是在于你怎么样具体的去练习,怎么样把握住重点核心,这是要领。所以,「身念处」就是你的肢体动作、肢体语言,你都要清楚觉察,包括说话、吃饭…,都是属于「身念处」要观察的范围,只要「身念处」能够掌握住而展开的话,你的修行就是全面性的展开。
  
  「四念处」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受念处」。「受」就是感受、觉察你当下身体的各种觉受。「觉受」包括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身体的觉受,包括酸、胀、痛、麻、痒,「觉受」是我们身体众生的语言,是身体众生在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它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虐待我们的身体,身体的某个器官就会发出痛的信号告诉你:我们需要调整…。如果我们的心很粗糙,就感觉不到身体在告诉我们:它在不舒服…。「觉受」是身体在发出的信号、肢体语言。
  
  再来是「心念处」。第三个阶段就是「心念处」。所谓「心念处」,就是要去看到我们潜伏在里面的心态,也就是潜意识,要深入到深层里面去看我们的心~潜意识是什么样的心态,我们的心量是宽大?还是狭窄?有没有摃高我慢?有没有嫉妒心?有没有轻浮之心?…当下的心态是什么样,我们要如实观察、觉察。还有,我们当下的起心动念,也要清楚觉察到,这是第三阶段「心念处」所要觉察的范围、对象。
  
  来到第三阶段,就是所谓「明心」的阶段,禅宗所讲「明心见法」、「明心见性」,「明心」就是「四念处」里面第三阶段「心念处」的开发。但要觉察到我们的起心动念,觉察到我们的潜伏心态,这是很不容易的,除非你前面的「身念处」、「受念处」有开发,才有办法看到我们的潜伏心态,因为「四念处」的身、受、心、法,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它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如果粗的动作看不到、觉察不到,微细的动作就很难、很难看得到。比较浅层的,你看不到,就看不到深层的。粗糙的身体语言、肢体语言动作,如果你觉察不到,那你说要看到起心动念,要看到潜意识,那是很难、很难。
  
  所以,修行是有次第、有步骤。你要来到「明心」,「心念处」要开发,前面的二个基础~「身念处」、「受念处」的开发,是不能够马虎的,一定要加强。只要大家把「身念处」好好的开发,后面就好办了。当你「身念处」好好开发,能够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就能够觉察到你的各种「觉受」,身体在跟你发出的各种信号,你也能够解读得到。再者,深层的潜意识在跟你发出的各种信号,你也能够解读得到、也能够看得到。当你能够清楚的看到我们自己的潜伏心态、我们的起心动念,这就是来到第三阶段~「明心」的阶段。当你把第三阶段又做得清楚明觉,那第四个阶段~所谓「见法」的阶段,就容易了!所以,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在原始佛法那都是很具体~可修、可证、可达,就是透过「四念处」的修行方法,由浅入深、由粗入细。当你身、心能够清楚觉察之后,「明心」后面就容易「见性」、「见法」。
  
  第四个阶段「法念处」所要观察的就是,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当下,有没有打结?我们的眼睛、耳朵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有没有成为境界的奴隶?有没有跟境界在那里拉扯?在那里迎拒、在那里对抗?…都是当下在那里展现。如果没有明觉的话,你就看不到,总在火车后面跟着跑、跟着追,你会追得好辛苦,常常在那里后悔、懊恼…。总是在事情发生过之后,很久你才能够看到。有一句话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因为当下正在展现的时候,你看不到,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明觉、觉性不够。所以,「法念处」就是要观察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当下,有没有起贪、起瞋?有没有打结?有没有我慢?有没有自卑?…
  
  再来「法念处」所要观察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去看到法界的实相、大自然的运作,也就是所谓「宇宙的运转法则」,亦即「宇宙律」。宇宙在运转,有运转的法则。宇宙的运转法则,我们身心也是完全依据宇宙的运转法则在运转。宇宙的运转法则,你是改变不了的。当你无明的时候,会跟宇宙的运转法则对抗,这样就会背道而驰、自讨苦吃。就像流水就是会由高往低,这是宇宙的自然运转法则。但是,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就是一直在那里祈求,要让流水顺着你的意思,逆流、倒流~逆流而上…。
  
  佛陀他们观察宇宙的运转法则,然后做出很简单的归纳,把它称为「三法印」,「法印」~佛教所讲的「三法印」,那就是宇宙的运转法则,这个不是佛陀所创造、所发明,它本身就是法尔如斯在运作。所谓的「三法印」,就是无常、缘起、无我。不知道宇宙运转法则的人,就是处在无明的情况。处在无明的情况,很多的观念知见,就会跟宇宙的运转法则对抗。当无常在展现,你不接受无常展现;无常示现,你一直不愿意接受无常的示现、变化。比如说,有人家庭产生变故,先生或是老婆突然走了,或是小孩突然走了,有的人好几年之后,还是走不出那样的阴影世界,一直在那里哀伤、痛苦…,那是因为你不接受无常法则,不接受无常变化。
  
  好好去归纳、好好去分析,人类的很多很多痛苦,都在于你不接受无常变化,不接受无常法印,你要背道而驰,要宇宙来符合我们这个「小我」的意思,这就是痛苦的原因所在。那为什么要大自然的法则来符合你的意思?因为你不知道宇宙的运转法则是怎么样在运转,我们就会像一个小波浪,要大海来符合我们的意思,这样你就会苦海无边。所以,见法~法念处,那个「见法」就是包括你要清楚的去了解宇宙的运转法则。当你清楚了解之后,就会顺天之道而行,你的所作所为,就会合乎大自然的运转法则,这时候你就会乘风破浪、逍遥自在。因此,第四个阶段「见法」,才是真正最重要能否开启智慧的关键。
  
  前面阶段的观呼吸、打坐、经行、走路,这些都是初期的方便前缘、打基础,你欠缺这些前面的基础,后面你想要明心见性、见法就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只是一直在前面阶段的经行、打坐、观呼吸下工夫,而没有深入后面的明心见法,那也是很可惜,你会只是在方便法上面绕,你会只是在练功夫而不知道。所以,修行要很清楚我现在走在什么样的阶段,我现在来到哪里,修行的次第、步骤要清楚,包括方向感都要很清楚,修行不是盲修瞎练,不是迷迷糊糊的在那里打坐、观呼吸、数息,或是用某个方法一门深入,不是这样而已,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前面阶段的闻思基础,就是帮助我们后面的「解行合一」;前面阶段的闻思基础,就是帮助我们将来要开悟、见法的雄厚实力,修行不是「瞎猫碰死老鼠」的那种方式,都是有次第、有步骤的。
  
  以上就是简单的把「四念处」修行方法介绍一下,让大家可以清楚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修行,我这样的修行方式能够得到什么益处…。当你清楚了解之后,你在进行、在练习的时候,就会很踏踏实实的去开发,我们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的方向、次第、步骤要很清楚,方向感也要很清楚。佛教本来就是智能型的,本来就是在开启智慧的,佛法完全不迷信,佛法所讲的完全是实相,所讲的完全是合乎科学所探讨的领域,甚至更进一步都是超越科学的。
  
  当今最顶尖的科学、物理学,当今最顶尖的量子物理学,没有一门科学能够超越佛法所探讨的领域,佛法真的是非常科学,而且超越科学,也超越当今所有的心理学所来到的深度领域。以上我所讲的这些,绝对不是夸大,真的佛海无边,非常深、非常深!一点都不迷信,完全合乎科学,完全合乎心理学。希望大家能够逐渐深入的去挖宝,逐渐深入的去开启你生命的无尽宝藏。我们「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就是协助大家去开发你生命的无尽宝藏,开发宇宙的无尽宝藏。「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就是给你寻宝的地图,也给你开启宝藏的钥匙,空海是无保留、无藏私的要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珍惜。这些也不是我个人所创造、所发明,而是像佛陀他们所走过的路,像那些古代的圣贤、大智慧者,他们所留下来的方法、寻宝地图,我只是得到这些,然后跟大家来分享,希望大家好好莱珍惜。

(空海法师2010年1月16日于屏东德修禅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