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二


   日期:2020/9/17 22: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趣品《圆觉经》 之十二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当咱实证了清净法身,成为登地大菩萨之时,嘿嘿,咱就可以叫做真正的觉悟者啦!咱觉悟了个啥呢?请听世尊的进一步解说:

“各位善男子!成就了妙觉性的缘故,这样的大菩萨就会知道,他不会被任何法所束缚,也就是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束缚,所以,他就根本不再需要从事物当中寻求解脱了。于是呢,菩萨不会再厌恶生死轮回,也不会再贪爱涅槃解脱。对于那些持戒清净的人,菩萨呢,不会格外尊敬;而对于那些破戒的人,菩萨呢?也不会产生憎恨。乃至于,菩萨对于老修行,不会特别重视;对于初学者呢?也不会有丝毫的轻视呀。”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呀,菩萨对于一切,都已经觉悟了的缘故啊。”

“举个列子,对于觉悟的菩萨来说,当他看到眼前景象的同时,他就觉悟到,是自己的妙觉性,透过眼睛,用眼光知晓了眼前境界。而且,所谓的眼光,其实就是觉性之光,境界呢?就是觉性的境界。于是,一切本来圆满,心境一如啊!他呢,也就自然做到了无憎无爱。就是说,对于恶劣境界,不会憎恨;对于美好境界,也不会贪爱。”

“为什么呢?因为呀,能知的眼光就是觉性之光,而所知的境界与物体呢?也就是觉性的显现呀!这两者本来无二无别,本来就是圆融一体,哪里会有什么憎爱呢!”

 

——哎,如此觉悟之境,真是不可思议,这才叫做如实解脱呀!

这呢,也就叫做“圆照清净觉相”,哎,这如幻三昧修了半天,又修回去了,又回到了前文的第一章,顿悟顿觉的上乘妙法。因为,这修行,无论怎么修,等到最终获得成就的时候,都是顿悟的呀!顿悟了以后,随时都是“圆照清净觉相”,时时处处“永断无明”,速成佛道呀!

 

依据憨山大师所说,世尊之所以用眼根来打比方,是有其深意的。因为,所谓的眼光,也就是第八识的现量觉性之光,觉性之光是遍及六根的。但是,相比较其它五根来说呢,眼根的眼光最明显,最容易被咱们观察到,所以,世尊用眼光作为觉性圆照的代表,以便接引初机。

 

——各位兄弟姐妹,倘若您获得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您是否会以此为自豪呢?嘿嘿,那咱就来看看,初地菩萨,是如何看待自己之成就的吧!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像这样了不起的大菩萨,获得了法身成就以后,如实观照,嘿嘿,实无所得呀!为啥呢?请听世尊的精彩解说:

“各位善男子!这样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修习此圆觉妙心获得了成就以后啊,其实呢?对于这个圆觉妙心,没啥好修行的,也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就可言。因为呀,这个圆觉妙心,本来就平等地普照万物,本来就寂灭无相,本来就是不二妙境呀!”

“在这个圆觉妙心当中啊,有百千万亿无央数,没有办法描述的那么多条恒河,里面的沙子之总数,那样多的诸佛国土世界,就好像虚空花一样,漫天飞舞,幻化而生起,幻化而消灭呀!”

“你们所成就的这个圆觉妙心,和其中的无量佛土之间,是啥关系呢?它们之间,既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这叫做‘不即不离’;圆觉妙心呢,既不会被这无量的佛国境界所束缚,也不需要从其中寻求任何解脱,这叫做‘无缚无脱’。”

“于是啊,你们就会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就已经成佛,只是他们不自知而已。所谓的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呢?就如同昨夜的梦境一般,虽然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可是,你已经完全不会再被它迷惑了,它们完全是幻化的呀!”

 

哎,在您实证了圆觉妙心以后,您也就完全通达了第二章当中,世尊对于普贤菩萨和咱的开示: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

乃至于呢?无量的佛国世界,也都在圆觉妙心当中,幻生幻灭呀!所谓的佛国,大家不要觉得很遥远,咱这娑婆世界,就是释迦如来的佛国啊!

一切佛法呀,都在这儿啦!您呢?本来就具足圆觉妙心,哎,它就是您的心灵之源啊!所以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关于这段经文,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在末法时代,咱们大家业力和烦恼这么重,有可能成就圆觉妙心,也就是成就法身吗?

——嘿嘿,您仔细看看,世尊是咋说的呢:“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明白了吧?不光是菩萨,咱大家,也就是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仅能够开悟觉性,还有可能证得如幻三昧,乃至于呢?也有可能成就圆觉妙心的呀!

哎,《圆觉经》与咱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有极大因缘,您看,世尊处处开示,总是要强调,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如何如何,该如何修行,而获得成就,等等。其中,大有密意呀。

 

第二、有人啊,学到这儿,他高兴了,为啥呢?嗨,这根本不用修了呀!佛说的呀:“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您看,这不清楚了吗!你们这些死和尚尽提倡些什么发心,什么布施,什么持戒,什么禅修,什么止观,什么念佛,等等,敢情,都是在忽悠人哪!

——嘿嘿,咋说您呢,您吃错药了吧!

——要说这话呀,那也行,在您“修习此心得成就”以后,也就是亲证妙圆觉心遍满法界的时候,随您咋说都行。那就意味着呢,您的心眼遍满法界,大千世界,无所不见,哎,玉皇大帝和阿修罗王打仗,您也看得一清二楚哇;您的心耳遍满法界,人声鸟语,无所不闻,哎,有人不慎落水了,他一喊救命,您呢,马上就会去闻声救苦;乃至于,您的心手遍满法界,哎,随便一伸手,就把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给拔回来了,比那孙猴子厉害多啦!然后呢?摆弄几下,新鲜完了,再给人家原样放回去。为啥呢?“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乃是圣者呀!丝毫也不会违背因果呀!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嘛!

——您要是修行到了这地步,您咋说,都不会错,俺都没意见哪!要是还没修到这儿,就敢胡言乱语,嘿嘿,俺也没意见,不过呢?阎王老子他有意见呀,回头呢?他老人家,会客客气气地,把您老请到那拔舌地狱里面,哎,请您慢慢儿地受用啊!

为啥呢?嘿嘿,您这属于谤法,故意混淆法义,断人善根哪!所以,就会感应到断舌之报呀!哎,如是心为因,如是说为业,如是受为果报嘛。什么天堂地狱,等等,那都是您的妙圆觉心幻化的,您的妄想心造出来的呀!哎,自作自受嘛!活该呀!恭喜您!学会自己收拾自己啦!

 

第三、有人早就有疑问了,这《圆觉经》上,修习圆觉妙心成就以后,是不是就“见性成佛”了呢?那咱一般说的“开悟”是啥意思呢?“大开圆解”又是啥呢?

——哎,您哪,不愧是有心人呀!

——没错,《圆觉经》上,“修习此心得成就者”,就是真正的“见性成佛”,因为,所谓的“此心”,就是圆觉妙心,也就是清净法身呀!所以,此心成就,就是法身成就,也就是初地菩萨的证量。依据诸多大乘经典,初地菩萨叫做“大乘见道位”,真实见佛性,得证法身,入佛法界,可以叫做佛陀啦。所以,是正宗的见性成佛。

以是因缘,六祖惠能大师如实见性成佛的缘故,人称“何期岭南有佛出世”,而且,大师嘱托后事的时候,将自己所说的法,命名为《法宝坛经》,此乃汉地佛教所独有。作为见性成佛的祖师,六祖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显现,比如刀砍无碍,身出虹光,预知诸事等等,这都是实证圆觉妙心遍满法界时的相应功用,也就是马鸣菩萨所说的“不思议业用”。大乘经典当中,所说初地菩萨的不思议境界,远远超越大家的想象,其无量神通妙用,是咱们想都想不到的呀!

以《楞严经》为例,在第八卷当中,世尊说了这样一段话:“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诸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

——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位了不起的善男子呢,他已经圆满具足了各种神通,修成了佛陀的事业。他的心呢,无比地纯洁与精真,已经远离了一切留碍和祸患。他呢,将要广度众生,而且能够消灭度众生之相,把他的无为心,回向于无上正觉的成佛之路。

——您猜猜看,这是说的哪个位次的菩萨呢?

——嗨,压根儿还没到初地呀!世尊说了:“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这是三贤位当中,十回向里面的第一回向位的菩萨呀!后面还有九个回向位呢,再加上暖、顶、忍、世第一这四个加行位,距离初地菩萨,依据《楞严经》,还有十三个位次呢!

可是,就这位初回向位的贤位菩萨,就已经能够“救护一切众生”,并且“离众生相”呀!您看着眼熟吧?是啊,《金刚经》就是这么说的呀!不仅如此,他竟然还“满足神通”,那就是说,五眼六通都具足呀!竟然呢?还没到圣位。

 

为啥呢?既然还没成就圆觉妙心,尚未亲证觉性遍满法界,咱会有这么大的神通呢?

——因为呀,此菩萨早已开悟觉性,并且呢?已经深入证得了如幻三昧啊!哎,三昧,能够发起神通。深入如幻三昧,能够发起广大神通。

——那三昧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开悟觉性之后,安住所悟觉性,自然离幻,逐渐得入如幻三昧。因此呀,不开悟觉性,就不可能证得出世间三昧,比如,本经的如幻三昧,等等。

哎,关于四禅八定,也可以叫做三昧,不过,那属于世间三昧,是世间和出世间共通的法门啊!

——所以,开悟觉性,是发起实修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哪,不能算作实修,应该叫做忏悔修行,也叫做积聚福慧资粮,等等。

实际上,只要您积聚了足够的福慧资粮,那么,开悟觉性,乃至于得三昧,以及证圣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啊!所以说,修行人哪,只需要勤奋修学,而不需要顾虑前程,因为,您,已经走在了光明大道之上。

关于福慧资粮,也叫做福慧双修,哎,善行与持戒可以增长“福”资粮,习经闻思修,可以增长“慧”资粮。最简洁而有力的福慧双修呢?那就数真诚地发起出离心和菩萨心了,出离心和菩萨心当中,同时具足福慧两种资粮。

 

——如何开悟觉性?您回头仔细看,前文已经说得很详细了。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福慧资粮不充足的话,是没有办法开悟觉性的。修行,没有捷径,只有公平。

 

——关于“大开圆解”,有人说它是解悟,不是证悟,不能算作真正的开悟。

这呢,要看您咋说了。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情况来说,他是在径山坐禅,参禅开悟的,应该叫做开悟吧?恐怕也不会是一般的解悟,人家的功德在那儿放着呢。

但是,蕅益大师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呢,正是天台宗名字位的大开圆解。大师说啦:“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哪!

其实,真正的大开圆解,必定是要开悟觉性的,否则的话,怎么可能通达一切甚深的经教妙义呢!难道靠思维分别吗?那是绝然做不到的呀!也来不及呀!

哎,关于这一点,达摩祖师有说法,《血脉论》云:“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如果不见自心觉性的话,讲经说法就没有了凭据,也就没有了底气,全是在照猫画虎了,尽搬别人的,说食数宝啊!

关于开悟和见性,必须要说的是,其层次程度差别很大,依据咱这部《圆觉经》,至少就有四个层次之多,这个呢,咱到了第六章,清净慧菩萨所问章当中,再依据经文,详细说明呀。

 

第四、关于这段经文,还要注意,“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是啥情景呢?

——嘿嘿,就是说呀,所谓的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等等,也就是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明妄想之梦啊!都毫无真实可言啊!

但是呢?就如同昨晚的梦境一样,咱单说那些清楚的梦,迷糊的不算。因为,人间万物,咱看得清清楚楚哇!

——哎,您呢,可以把昨晚的梦境回想得清清楚楚,就在此时此刻,您还会被那些梦境所迷惑吗?不会啦!因为,您已经知道,它是梦啊!就不会再当真啦!要是还会的话,嗨,那就成了“白日梦”啦!就快神经病了呀。

——所以,如果有人能够修行到梦中知梦的地步,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哎,那就叫做“梦醒一如”哇。再进一步呢?不光是梦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看它如梦境一般,丝毫也不会当做真实,那么,如幻三昧就成功啦!哎,您哪,前途无量啊!

——虽然“犹如昨梦”,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昨晚的梦境,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的,曾经,它看起来真真切切呀!所以,它不是“没有”。

同时,它也不是“有”,哎,一场梦境,幻相而已,有而非有啊!不真实呀!

如此全面地观察,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完全如幻不实,在佛教里面呢,就把它叫做“空”,或者是“空性”。

 

好,各位兄弟姐妹,了解了这些以后,咱继续来看,在“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的基础上,证得圆觉妙心的初地大菩萨,还有哪些智慧功德呢?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世尊继续给咱开示地上菩萨的不思议境界:

“各位善男子!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都犹如昨晚的一场梦境的缘故,实证了如此妙法的大菩萨们,就会知道啊,所谓的生死轮回,与涅槃彼岸,它们之间呢?根本就没有你起我灭,你来我去的关系呀!”

“这些菩萨们,所实证的境界呢,其中啊,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也不曾失去什么;根本就没有取证什么,也不曾舍弃什么呀!”

“这些菩萨们,能证果的广大智慧心呢,其中啊,根本就没有任何造作,也不需要停止心念;根本就不会无聊放任,也不需要空守寂灭呀!”

“这些大菩萨们,虽然已经成就了圆觉妙心,得证了清净法身,但是啊,在这其中,既没有能证的菩萨心,也没有所证的法身;终究没有可证的境界,也没有证果的人啊!”

“这些大菩萨们,对于法性已经彻底通达了,深知一切事物的法性,都是究竟平等的,都是不可破坏的呀!”

 

好,咱来看一下其中的要点和难点:

首先,所谓的“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说的是啊,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之间的关系,啥关系呢?没关系!为啥呢?都是虚幻的呀!

那就是说,有人以为:生死轮回发起了,则涅槃彼岸就消灭了,这样的关系是不存在的,也不成立的。这叫做“无起无灭”。

或者呢,有人以为,当咱们来到了涅槃彼岸以后,哎,就离开了生死轮回,无边烦恼呀,嘿嘿,它终于远去啦!这也是不成立的,这样的关系也不存在呀!这叫做“无来无去”。

——究竟为啥呢?因为呀,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都不是实有的,它们都是圆觉妙心的幻化,乃至于,当即就是圆觉妙心呀!怎么可能会有你起我灭,你来我去呢!其实,它们本来就如如不动啊!只是,被咱们错认了而已呀!

具体说来呢,在凡夫地,咱把妙圆觉心错认为了生死轮回之幻相,于是,便陷入了种种妄想烦恼当中,不能自拔;在声闻、缘觉二乘圣者,则把妙圆觉心,错认为了涅槃彼岸,于是呢,便停留在清净涅槃当中,不能够发起妙用广度众生,也就无法完全回归本来,而圆满佛果呀。

哎,得证法身的初地大菩萨们,完全明达了诸法如幻,实证了生死涅槃一如,一如无二如,不会再有这些虚妄见解啦!

——也正因为如此,本经,这部不可思议的《圆觉经》,其所诠释的智慧和心量,远远超越二乘圣者之境界。咱哪,大有福分呀!承蒙世尊和十二圆觉菩萨的大慈大悲,咱们大家,得以直接趣入无上佛乘,可谓是,不行小道,顿超佛地呀!

 

其次,所谓的“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是说呀,成就了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他们所实证的境界呢,其中啊,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圆觉妙心,也不曾失去什么分别妄想;根本就没有取证什么清净涅槃,也不曾舍弃什么无明烦恼呀!”

——哎,这就怪了,那这些大菩萨们,究竟证了个啥果呢?

嘿嘿,证了个“空花果”,如经文所说:“毕竟无证,亦无证者”啊!《心经》上也说得明白:“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嘛!哎,照见五蕴皆空之后,自然度一切苦厄,而终究无所得,那才方便地把他叫做菩萨呀!

——这究竟为啥呢?

嘿嘿,不为啥呀,一觉睡醒,本来如此呀!哎,放下了一切幻化执着,就回归了本来的妙圆觉心,方便叫做呢,哎,证了个法身妙果呗。其实呢?啥东西也没得到啊,就是恢复了本来状况而已呀!哎,通过智慧修行,恢复了这个本来状况,就方便地叫做:“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

从字面上看起来呢,这《心经》前后文自相矛盾了,哎,前面菩萨是无所得,后面呢,又得了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佛果。其实呢?这正是语言表述的不得已,以及善巧方便之处。如果不这样说的话,世尊觉悟的妙法,该怎样传扬呢!咱这娑婆世界呀,如世尊所授记,主要依靠音声文字,来大做梦中佛事啊。

 

还有,所谓的“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是说啊,成就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在他们能修证的智慧心境当中,远离了四种禅病,即所谓的作、止、任、灭。

——作,就是造作,刻意地要让自己的心,变得如何如何;止,就是故意停止心念,啥都不想;任,就是啥都无所谓,放任自流,沉湎于庸俗的自在当中,暂时看起来挺潇洒,终究是好景不长啊;灭,就是空守寂灭无为,大约对应于二乘人的境界。

如后文,普觉菩萨所问章当中所说,能够远离这四种禅病的修行人,就是真正的善知识。哎,咱后面再细说。

 

最后,所谓的“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就是说啊,这些成就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已经彻底通达了,所谓的一切法性,其实,就是圆觉妙心呀!它们平等一如。

哎,您看,圆觉妙心本来无相,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虚空性”;圆觉妙心本来明了,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知觉性”;圆觉妙心本来坚固,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地大之性”;圆觉妙心本来流畅,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水大之性”;圆觉妙心本具温暖,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火大之性”;圆觉妙心本来运转自如,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风大之性”,等等。所谓的一切法,以及一切法性,本来就是圆觉妙心啊!

——有人问了,哎,别的都还好说,难道,这圆觉妙心,它还有温度不成?

——嘿嘿,别说圆觉妙心了,就是您的这个人心,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它也有温度和温暖呀!哎,人心总是热的嘛!不是说那个心脏哎,是说,您的心灵,有能力,有能量,可以给世界带来温暖呀!

所以呀,成就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如此通达心性与法性的缘故,深知一切事物的法性,就是圆觉妙心,就是清净法身,就是本来心性,因此,都是究竟平等的,都是如如不动的,都是不可破坏的呀!哎,这就叫做“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好,各位兄弟姐妹,就这样,世尊把如幻三昧的所有修行渐次,方便观察的具体方法,都给咱一一说明啦,也就把普眼菩萨的问题,解答清楚了。最后,世尊总结道: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针对普眼菩萨的问题,所谓的:“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呢,进行了总结性的回答:

“各位善男子!这些菩萨们呀,应当如实遵照如来的教导,依照前文所说,像这样去修行,像这样去渐次观察;像这样去思维,像这样去安住于法并加以运用;像这样去行方便,像这样去开悟觉性。要发起广大心,求证如此妙法,而不要陷入到迷惑苦闷当中去啊!”

 

所谓的“如是”,这个词在佛经里面很常见,意思呢,也非常丰富,哎,往深处说些,所谓的“如”啊,就是指不变异,不违背,如实遵照如来的教导而修行;所谓的“是”呢?也就是随缘,应当尊重客观因素,善于择法而行。因为呀,世尊所说的妙法太丰富啦,咱呢?总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呀!咱必须得有自知之明,要学会择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呀!然后呢,一门深入,坚持到底。

往浅处说些呢,所谓的“如是”,在白话文当中,大约就是“这样”、“像这样”或者“如此”的意思。哎,佛法呢,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咱哪,既要充分尊重佛经原文的本意,也可以适当发挥,加以运用和实践,而不必过分拘泥于文字本身啊。

 

本章的内容,咱也来小结一下,依照世尊所说,一一对应,这如幻三昧的修行渐次,就很清晰了:

第一、对应于“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其方法呢?大约就是:

从“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到“应当正念远离诸幻”,然后在静修当中,仔细观察四大色身如幻,六尘缘影之心如幻,诸幻灭尽之后,“非幻不灭”,“垢尽明现”,此时,初步开悟觉性。

然后,继续远离“身心幻垢”,消融习气,直到“垢尽对除”,则“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得入“如幻三昧”。

最后,在“如幻三昧”当中不断深入,实证“妙觉性遍满故”,成就圆觉妙心,而终究无所成就,“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得证本来法身。

第二、对应于“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其情形呢?大约就是:

就在上述修行渐次当中,依照正思维而行,依止所开悟的觉性而住。

第三、对应于“如是方便,如是开悟”,其情形呢?大约就是:

上述的修行渐次,就是方便,开悟呢?本章当中有三个层次:1、在“垢尽明现”之时,初步开悟觉性;2、在“证得诸幻灭影像”之际,开悟如幻三昧;3、在“妙觉性遍满”之际,开悟圆觉妙心,如实见法身。虽然分三个层次,所开悟的内容,本无差别,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好,到这里,世尊已经圆满解答了,普眼菩萨关于如幻三昧修行渐次等相关问题。最后,咱听世尊的小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啊,依照惯例,为了再次申明法义,世尊用偈语对于本章的内容,进行了重述,世尊说道: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在第三章的末尾,世尊对长行当中的内容进行了重颂,这样说道:

 

“普眼菩萨啊,你要知道,对于一切众生来说,它们的色身和思维心,都是如幻不实的。”

“它们的色身相貌呢,分别属于地、水、火、风,这四大属性;它们的第六意识心呢?则归属于六尘境界,以及其中的幻影。于是,当四大属性,各各有所归属以后,那个由四大组合起来的色身,到底在哪里呢?乃至于,那个由六尘缘影编制成的意识心,到底在哪里呢?”

“像这样逐渐地观察修行,那么,当自己的智慧心,离开了对于身心境界的执着以后,一切事物,自然而然也就清净了。”

“于是,圆觉妙心如如不动,而遍满法界,其中,远离了作、止、任、灭四种禅病;同时,也根本就没有能够证悟的人。”

“在这个无比广大的圆觉妙心当中,一切数不清的佛国世界,都如同虚空花一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迁流当中,幻起幻灭,平等幻化,终究,也没有真实的生灭和来去啊。”

“一切刚刚发心修行的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如果想要寻求入佛正路的话,就应当像这样去观察修行。”

 

到了这里,关于如幻三昧的修行渐次,以及方便法门,乃至于开悟觉性,成就圆觉妙心等等,内容最为丰富的普眼菩萨所问章,就圆满了。下面,将由金刚藏菩萨,替咱向如来请问甚深的秘密法门,咱哪,继续洗耳恭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超然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 白话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二章 贤善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一章 圆觉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章 普觉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九章 净诸业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八章 辨音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七章 威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