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高月明居士:如何修止?


   日期:2020/8/7 16: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修止?

  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塔高190.8米,总重量10884吨,地面以下基础重6349吨(60%)。这说明,最伟大的建筑都有最坚实的基础。正如伟大的建筑需要坚固的基础一样,修习禅定也要建立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而这个基础是什么?是修止。修止的方法是作意与数呼吸。而我将之融合称为——意数呼吸——用意象去数呼吸的意思。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意数呼吸,首先就需要看一下:什么是作意?什么是数呼吸?
  什么是作意?(本人所述均为提取佛学中精华为实用)简单说:作,动作;是一个有指向的动词。意,意象;心中所现景物。作意,就是用一种指向的力量(心力),去清清楚楚在大脑中产生一个景象的意思。当你不断地去在脑中“制造”一个景象时(如同通过不断举哑铃而拥有强劲的臂力一样),你就会逐步拥有能够清楚的去注意”一个意象,而使这个意象在大脑中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能力。观想、冥想都属于作意的一种形式。
  观想是努力地在脑中想像出一个佛像、或者菩萨像(观音菩萨)。藏传佛教多为想象出自己所崇拜的“活佛”。观想的要求是:要从菩萨的发冠、面部、躯体服饰、手印等,都要观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比如观想绿度母(顶图):头戴小五佛冠,一头二臂,全身青色,纤细而美丽。右脚向下伸,右手靠在右膝上,掌心向外,施与愿印,且手持莲花;左手持一支盛开的莲花,莲花上有两朵莲花,一朵未开,一朵半开。(右手的莲花是全开)观想绿度母白色的莲花座,移到修行者头顶梵穴放射白色的光明,进入修行者全身,消除黑业。
  观想必须十分用“心力”否则很难有成就,因此观想的用处是,通过观想将一个人的心意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而使得心意得到集中。
  什么是数呼吸?为什么要数呼吸?
  简单地说,数呼吸自古以来就是集中心意非常好的方法。佛法称为“安般守意”。安般意译为“出入息”,即呼吸。“安般守意”即是用数息的方法,令浮躁不安、思虑过多的心意平定下来。天台宗的智觊大师由此精练出“六妙法门”的方法。《六妙法门》开始不受众人的认同,其后人们逐渐感受到穷其一生的精力研修三大部(《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五小部(《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观音义疏》、《观无量寿佛经疏》)尚难领悟,更谈不上依法实修。所以就都转向了简约的《六妙法门》。
  然而以上修习方法由于带着沉重的各种“负担”,所以修习起来犹如“陷在沼泽地里而举步维艰”,很容易让人们心身疲惫而终无所获。
  总之简单说,因为呼吸是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会存在的、不间断的、十分有规律的(而且还不花钱、不费气油的)出现的东西。所以如果将“心意”集中在呼吸上时,就容易让人不间断的、持续的集中心意。就这么简单!
  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风清杨传给令狐冲的绝世武功——独孤九剑时,将最高秘诀说的清清楚楚:“灵活掌握,变通应用”。在此类武侠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大凡武林奇才都是如此的“灵通”。武侠中的神功当然都是假的,是逗你玩的,但是“变通应用”的概念,却是现实各门各技中(木匠、科学发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佛祖传下来许多的法门,就是出于要适合不同的人进行修行的。而有些法门是需要后世验证的。比如,一开始,佛祖提倡“白骨观”,后来佛祖发现有些人会“太深入”造成厌世自杀的结果。所以白骨观就只限于佛门内部极少数人用来修行的法门了)。
  在修习禅定方面,你需要极高的洞察力与修为,敢于突破,敢于舍弃,敢于创新,才能将佛法的“精华”提炼出来。本人的科学禅定是不断“撞南墙”撞出来的。
  
  (此图冰凌花)
  1999年的早春,我调心于山林中。看到许多的冰凌花从雪地中盛开。有所感悟,即作诗一首:“晶莹冰凌花,耿耿鲜艳开;冰雪锁不住,毕竟报春来”。意指我的努力,最终会战胜死亡,我的生命会有如冰凌花一样突破严寒“耿耿绽放”。在我的心中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突破固有观念的强劲的力量。你以后会看到:我的很多“套路”在佛学中好像讲不通,在各种理论中跳来跳去。实际上都是融会了本质的、实际有效的东西。
  非常简单:“观想”的关键是:心力有用“劲”之处(举一次哑铃)。数息的关键是:可以持续进行“用劲”(持续不断的举哑铃)。将“作意”与“安般守意”结合起来就创造了神奇。
  如何结合?很简单,就是将数息要诀和观想要诀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数息的要诀是:“一呼一吸为一息(一般记吸为息),就在心中计数为一次。从一数到五,在从五数到一。如此循环往复。”在数的过程中,一旦感到有数“走神”时,即从头开始数起。通过数数,这样心意就容易得到集中(同时也容易让人睡觉)。观想的要诀是:“想象出一个“真菩萨”,然后把菩萨观想得清清楚楚。”以此来集中心意。
  融合后的意数呼吸的要诀是:每一次呼吸都要观想眼前约两米处“凭空”而出现一个水晶球(可以实际地去挂一个水晶球)。随着呼吸从一个计数到五个。之后随呼吸而倒过来数——每一息都消逝一个,直到完全消散。如此循环往复。一旦有意数得不清楚的地方,即从头开始数起。
  而最为关键的是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数意象而不是数数字,即是意数。什么是意数?打个比方:你到非洲去旅游,一位原始部落的人要向你说明他家有五头牛。由于你们的语言不通,所以他会怎么说呢?他会用棍子在地上画一头牛,然后再画一头牛,直到画上五头为止。在他的脑中所呈现的是一个拥有“这么多”(5个)的意象,而不是数字。而你接收到的一开始也是“这么多”的意象,然后才转化为数字。所以我们数的是意象——是通过观想而得到的“水晶球数目”的意象。就是说,你要让每一个水晶球停留在你的“心意中”。例如,数到5个时,你心中是有“●●●●●”的意象而不是数字(数字的概念要在你的脑中消失)。数数字,容易导致“自动化”的数,所耗心力不足,难于集中心意,也很容易睡觉。
  第二、心意定位于体外而不是体内。我们将“心意”放在“体外”,也就脱离了身体上的一切干扰。
  第三、观想水晶球而不是佛像。
  第四、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的是更清楚、更清醒,而不是更模糊、更没有感觉的“空”。意者,心上立着一个日也。就是在正午的太阳光下看东西会清清楚楚的意思。作意实际上就是让你清清楚楚地去“作出”一个“意象”出来。许多人不明白,结果就南辕北辙,固执地去作出一个“虚虚幻幻”的、模模糊糊的境界出来,认为那才像个“空境”。这是完全被错误的理解给错误的引导了!就比如说“坐忘”。很多人看了几本书,就开始胡乱想象。想取巧,就用意像去想象这么一个“坐忘”的境界,结果真的“制造”出了一个境界,可惜那是假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坐亡”(坐亡:就是走差路而永远不会入定的意思)。
  什么是“坐忘”?坐忘是到达了一定阶段后,眼前不见床位、佛像、物品为标准的一个心意状态。实际坐忘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在专心的看书,而你母亲过来叫你吃饭,结果叫了两声,你都“听而不见”。这叫做“看书忘”。而那个叫“坐着忘”。差别是“坐着忘”当然要比“看书忘”高出许多个“心力能量级”。就如“量变引发质变”(比如:水温超过100度或低于零摄氏度,就会导致“态”的转变——气态或结冰)一样,当“心力能量级”到达一定的“度”时,就会出现“心”的一个“态”的转变。所以佛学中的“坐着忘”和“看书忘”有一个质(本质是一样,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质)的差别。总之,一切的一切都要更清醒,更清楚,更明白。千万不要去“制造”一个什么“空境界”。
  信解受持,如是渐增。如果你能够在10分钟内意数呼吸可以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犯一次错误时,你的基础就打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段的修习了。
  下一阶段是什么?即“觉空入定”阶段,那才是真正在训练“心”的力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高月明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高月明居士)  

 高月明居士:量子佛学出版说明 

 高月明居士:什么是四依四不依? 

 高月明居士:如何悟道(3) 

 高月明居士:命运真的存在吗? 

 高月明居士:如何证明电子是无处不在的? 

 高月明居士:揭开世界本质的双缝 

 高月明居士:如何明心见性? 

 高月明居士:如何深入最深定境中? 

 高月明居士: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吗? 

 高月明居士:心能转物如何转? 

 高月明居士:佛与凡夫的区别在那里? 

 高月明居士:治愈抑郁、焦虑症的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