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一)


   日期:2020/8/3 14: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

──释迦世尊成道佛七 

宽运法师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今天大家发心来到西方寺念佛,那怕只是念上一天的佛呀,这都是大家的福德因缘,所以应该怀着一个感恩的心;试想如果没有佛法,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可能就会一片茫然;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学佛、能够听闻佛法,这实实在在是很大的福报。

我这两天抽了一些时间,重新再细读了《四十二章经》,这部经是由印度传入我们中国东土的第一部经。相传在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的时候,曾派遣十八位使者,其中有郎中蔡愔、博士王遵、中郎将秦景等到印度求法;直至永平十年,才东返洛阳,用白马驮经,并邀请当时印度两位大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一起来到中国。

明帝见了非常的高兴,于是在洛阳建了一座白马寺,作为译经的场所,从此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就是在当时所翻译的第一本佛经,也就是由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同翻译的。

这部经在体例上和其他的经典,稍有不同;因为在佛陀成道之后,很多外道的比丘,听闻佛法之后,内心产生了许多疑惑,于是将他们不懂的或疑难的地方,提出来向佛陀请教;这些问题计有四十二段,每一段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且可自成一章,合起来共有四十二章,故以为经名。

不过,我们现在所读到的经文,并不是问答式,而是佛陀的语录,就好像我们儒家的《论语》一样,是一本老师跟学生对答的语录。这部经其中蕴含很深刻的道理,但行文却甚为浅白,我觉得读后很能受益,所以今天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洛阳的白马寺,不知道大家去过没有?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个道场还是相当庄严的。

《四十二章经》首先教我们的就是「修身之道」;因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思想、语言、行动上,也就是在身、口、意这三个方面,经常犯有十种过错;在行动上很容易犯杀、盗、YIN三种过错;就是我们容易杀生、容易偷盗、容易YIN欲或邪YIN,这都是我们身体上的过失。在言语上,由于我们经常要说话,所以容易犯上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四种的过失。而在思想上,也就是意识上则容易犯上嫉、恚、痴,即贪、瞋、痴三种过失。但是如果我们能生起慈悲心的话,自然就能做到不杀生,同时亦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更不会邪YIN;当然,如果真能做到不邪YIN,那么身业自然就会清净。就是因为我们做不到,如果真的能做得到,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犯毛病,就不会有过失。所以我们也要经常善护自己的身体,让它不要有过失。我们最容易犯的过失,在身体上就是前面这三种。

其次是不挑拨是非,不以恶语伤人,不说无事实根据的话;我们说话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不能信口雌黄,随便乱说。还有,不说好听的话去迎合、奉承人家;能够做到的话,自然就会口业清净;我们的口业清净了,自然就会觉得很自在。可见,我们的口所犯的毛病实在很多,不过亦外乎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这四种过失。如果我们能做到不犯的话,那么口业就自然会清净。

至于意业方面,我们亦很容易犯上过失;见到人家成功,我们有时会产生妒忌,其实人家成功我们应该欢喜、赞叹;同时,我们更不要随意的忿怒,所谓「无明火起三千丈」,由于无明的驱使,我们很容易就会生起忿怒的心,这都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们学佛之后,就不要随意忿怒,而且还要明辨是非,分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做到的话,就是意业清净。

上面所说的十种过失,其实就是我们个人修身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都犯了,就不能成圣,也不能成佛;相反地,这十种恶行,如果我们都能够约束自己、制止自己不犯的话,自然就会走上十条善路;因为我们做人应该有原则,没有原则的话,我们就会犯毛病,所谓「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这是我们一个佛教徒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将来成圣、成佛是绝对有可能的;这也就是「十善」,十善修得好,将来就可以生天,不过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以禅定作为基础。这个「十善」啊,听起来似乎好容易,其实要真正做到的话,实在是非常非常的难;那做不到的话,会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我们人有时候很容易做错事,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做错事了,应该怎么办呢?在佛教里就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赶快「忏悔」;我们经常说的「披露忏悔」,就是把自己所犯的过失,在师长或善知识及大众面前讲出来。

如果我们知道忏悔,一旦忏悔,就表示已经知错了,加上赶快改正错误,努力重新做好人、做好事,这样的话,恶习与罪业就会慢慢减轻,终至于完全消除;我们还有机会成为贤人、圣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完美的人;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犯了错,既不知忏悔,亦不肯赶紧灭除这种为恶之心,这样的话,罪业就会慢慢累积,愈来愈深,成为堕落三涂的种子,最终无法自拔,谁也救不了你,最终还是要落入三恶道里去受报、赎罪;到那时候那,再去改过,再去修行就已经为时己晚矣!(未完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