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一)


   日期:2020/7/29 20: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灌顶与三昧耶戒(一)
第300期明觉 文:侯松蔚

  经常听到师兄们询问某某灌顶是否须要守三昧耶戒、是否有功课(每天修持的规定),若无强制功课才敢参加;又说正式「传法灌顶」方有三昧耶、「结缘灌顶」则没有,接受传法灌顶越多则越容易破戒云云……到底灌顶与三昧耶戒是甚么关系?三昧耶戒等於做功课吗?

  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厘清甚么是灌顶、甚么是三昧耶戒。

  灌顶,梵语abhiṣeka或abhiṣiñca,前字Natshog Rangdrol大师解作「摊分」之意,指灌顶内的不同支分能授予不同的修法权力;后字不败尊者(Mipham Rinpoche)释为「净除」(障碍)及「注入」(功德)。

  藏语称灌顶为Wang Kur,字义正是「授权」,指授予观修权力的仪式。一般而言,正式密法不能随便自学,自学也不一定有成就。弟子须从灌顶中获授权修学,同时涤净障碍、领受加持,成熟世、出世间成就之种子。

  藏语本身并无「传法灌顶」、「结缘灌顶」等名称。汉人所说的「传法灌顶」多指「大灌顶」(藏语Wang Chen),即完整的灌顶。大灌顶包括一系列详细的前行,正行则包括四种:

  宝瓶灌顶――藉宝瓶、宝冠、铃杵等给予五佛部灌顶,并藉分别绘有坛城主尊及重要眷属的多张小图(Cak Li),各别给予各尊的灌顶。宝瓶灌顶能授予修习生起次第的权力,以及净治身之蕴、处、界。

  秘密灌顶――藉颅器中的甘露,授予修习脉、气的权力,净治语之风息。

  智慧灌顶――藉明妃小图或其他仪轨要求的法器,授予修习俱生乐空的权力,净治明点与诸识。

  名词灌顶――藉展示水晶或口述有关心性的开示,授予修习离分别双运的权力,以及净治一切显境有法。

  上述四灌是以无上瑜伽续为例。若灌顶本尊属於下三续(事续、行续、瑜伽续),则只会有其中若干种灌顶。

  除了大灌顶外,某些「中灌顶」(Wang Dring) 也被视为正式灌顶。其前行较简短,正行仅具宝瓶、秘密、智慧、名词四个灌顶(大灌顶的宝瓶灌顶并非一个,而是一组灌顶,确实数量视乎不同仪轨而定,故大灌顶中往往包含十多个子灌顶;中灌顶则只依宝瓶授予一个灌顶)。

  汉人所说的「结缘灌顶」,多指「随许」(Je Nang)。「随许」的前行简短,正行是透过宝瓶及几种小图,分别给予身观本尊相、语诵本尊咒、意修本尊定的准许。这些准许大概与下续部本尊瑜伽或无上续部生起次第相关,并无像大灌顶般授权修习无上续部圆满次第及净治气脉明点。

  另外,常被汉人唤作「结缘灌顶」的,还有「食子灌顶」(Tor Wang)、「念诵口传」(De Lung)及「长寿灌顶」(Tshe Wang)

食子灌顶也可算作随许的一种,此中身、语、意准许都是以食子(而非宝瓶或小图)给予。

  念诵口传(有别於一般的口传Lung)中,弟子只须依上师指示,自观本尊、迎请智慧尊融入,再观想对生本尊心间放出咒鬘融入自生本尊心间,同时随师诵本尊咒,即完成整个程序。这或可视为简略的身、语随许。

  长寿灌顶是依长寿瓶、长寿甘露、长寿丸等加持弟子增福延寿的仪式。某些长寿灌顶也包含观修本尊的准许。

  简言之,大灌顶(四灌顶)与随许等简短灌顶的差别,在於正行的内容、所依物(灌顶法器)的种类、所授予修法权力的多寡,以及能成熟或加持的范畴。

  (未完待续)

  ※ 本文作者为香港能仁书院客座助理教授,本港多个藏传佛教道场之译者、干事、顾问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侯松蔚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侯松蔚教授)  

 侯松蔚教授:佛法仪规不能臆测 

 侯松蔚教授:藏传佛教不仅是密宗 

 侯松蔚教授:对显密理论与实修的误解 

 侯松蔚教授:小乘与大乘、显乘与密乘的次第 

 侯松蔚教授:密宗到底在修甚么? 

 侯松蔚教授:灌顶、口传后才可念咒吗? 

 侯松蔚教授:三昧耶戒的忏悔与还净 

 侯松蔚教授:再谈三昧耶戒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三)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二) 

 侯松蔚教授:通达圣教无相违,极大罪恶自消亡 

 侯松蔚教授:诽谤宗乘即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