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侯松蔚教授:学佛切忌望文生义(上)


   日期:2020/7/29 8: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切忌望文生义(上)
第318期明觉 文:侯松蔚

  上次我们谈过多角度思维,除此之外,学佛者还有其他理解或思维方面的常见弊病。《普贤上师言教》谓学人应避免「五不持」: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上下错乱而持、颠倒而持。其中,持文不持义,即是「望文生义」。以下举出笔者所见的例子:
 
「空」不是「无」
 
  最常见的「望文生义」,首推误解「空性」等於「空无」。《中论》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空性」指万物没有独立、永恒的本质,须由自体以外的不同条件(因缘)构成。「空性」没有否定事物的现象及作用,并不是「无」,故不能以「空」推论无须积极处世及止恶行善(详见拙文〈空不是无〉上、下篇)。
 
「所知障」不是知识障
 
  不少人误会「所知障」指知识可构成障碍,因此主张不要研读经论及学习义理!
 
  《成唯识论》云∶「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诸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因为能「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覆蔽「所」当了「知」的实境、无颠倒的诸法本性),故称「所知障」。这是从被障碍的对象(所知)立名,并非说自己的「所知」会产生障碍。
 
  「所知障」源於「法我执」(执著事物有坚实本质),跟源於「人我执」(执著自他有坚实本质)的「烦恼障」均属烦恼的不同作用,合称「二障」,两者都包括在贪瞋痴诸烦恼中。烦恼或「二障」,都不会因为我们不学法义而减少。佛陀说法,正是为了对治烦恼。
 
  固然,有些人学佛一知半解,很执著个人的片面认识或主观感受,甚至以错误见解为究竟了义,自以为高明,但这些都不是「所知障」,而是与「见」、「慢」有关的烦恼。不学法义,无助减少这些执著和我慢;相反,正是因为行者认识佛法不透彻、理解不全面,才会产生此等问题。依止明师、精进修学,方能对治其症结。学习法义本身没有问题,学得不正确才是祸根。
 
佛学不碍学佛
 
  顺带一提,一些人反对学经说理,乃因误解理论纯属空谈,与实践无关。事实上,佛陀不会开示废话,也不会说一套、做一套,其所有教言都必可利益不同根器的众生,且都能用於实修。透过思维法义、安住觉受,即能熏习自心,令心与法结合为一(详见拙文〈对显密理论与实修的误解〉)。理论本身没有过失,只学不修、空说不做才糟糕。
 
  也有人认为语言文字、义理概念不是真正证悟,故索性不学。诚然,逻辑理解不等於证悟,但吾人未证悟前,无法不依靠名言循序渐进。不想不学,并不会让我们更接近开悟,否则非佛教徒应该比佛教徒更易成佛。何况,以凡夫的妄心思维「不假名言」,这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概念。正如《六祖坛经》所言:「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1
 
  试想,如果学习法义便会形成障碍,又与实修无干,为何佛陀要说法五十载?为何历代僧人都要阅藏或就读佛学院多年?不懂法义,还有甚么可以修?反对经义者,不仅望文生义,思考更有极大漏洞!
 
  当然,并非成为佛弟子就一定要读很多书,更不是人人都有学术研究的需要;笔者也承认,空谈玄理之「学究」的确存在,不值得鼓励。然而,佛法的特色是反对盲目迷信,讲求自力和智慧,故起码都应该认识基本义理,随力实行,才算得上真正的佛教徒。
 
  即使专修念诵,念佛人亦应了解净业三福、往生四因,方易成就(详见拙文〈汉藏净土法门要义〉);持咒者也要懂因果、懂发心,才不致弄巧反拙。若欲发挥完整密法的最大功效,更须通达显乘的空性见及密乘的清净观(详见拙文〈密宗到底在修甚么?〉)。无论甚么法门,均须解行并重。
 
 
(下期待续)
 
※ 本文作者为香港能仁书院客座助理教授,本港多个藏传佛教道场之译者、干事、顾问等。
1 若完全执著现象为实有,则滋长邪见;若完全执著空性为实有,则滋长无明。某些执著空性者,会毁谤经文,自称不须假借文字。既然说不需文字,则亦无需语言,因为语言也是文字的一种表达方式。何况不假借文字,这句话本身就是文字。其他人说话,却毁谤对方执著文字。你们要知道,自己迷乱也算了,还要毁谤佛经。切莫毁谤佛经,会产生很多恶业障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侯松蔚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侯松蔚教授)  

 侯松蔚教授:佛法仪规不能臆测 

 侯松蔚教授:藏传佛教不仅是密宗 

 侯松蔚教授:对显密理论与实修的误解 

 侯松蔚教授:小乘与大乘、显乘与密乘的次第 

 侯松蔚教授:密宗到底在修甚么? 

 侯松蔚教授:灌顶、口传后才可念咒吗? 

 侯松蔚教授:三昧耶戒的忏悔与还净 

 侯松蔚教授:再谈三昧耶戒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三)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二) 

 侯松蔚教授:灌顶与三昧耶戒(一) 

 侯松蔚教授:通达圣教无相违,极大罪恶自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