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日期:2020/7/20 16: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所谓「止」是使心专注一处,也称「专注力」;就是将心念专注于一个定点上,只要意志坚定,必有达成的一天。如:修四念处、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但必须注意的是,所专注的物件必须与贪瞋痴无关。譬如:你可以专心于自己渴求又得不到的东西,也可以专心地去恨一个人,但那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且专注力还有一个限制,高深的专注力(亦即禅定),必须透过特殊的情境(如:禅堂或寂静处),才有办法达成。
 
所谓「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可说是「观照力」。修止观,就是要培养这种观照力。观照力,它有几个特色:
 
一、像镜子反射:观照力只观察当下发生的事,而且如实的观察,不含主观的成份。
 
二、无价值判断:观照力不含任何谴责、批判、或决定的作用,只是观察而已。观照力的训练,让我们去除自傲或羞愧的感觉,让我们真实的面对自己。所以,好坏的经验,都是我们观察的物件。
 
三、中立的态度:观照力使我们能用平等心来观察所有经验、思想和情绪;并不恋栈好的心情,或逃避、压抑坏的心情。
 
四、非概念化:观照并非思考,所以不用任何概念、思想、意见、或记忆,纯粹只是注意当下所发生的事情,仿佛初次经验一般。
 
五、此时此地:观照力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因为它只观照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六、摒除自我:观照时,并没有我、与「属于我的」这样的概念。
 
七、观察无常:观照力可以觉察每个现象的「生、住、异、灭」过程,不管它是生理的、思想的、或情绪的。
 
八、观照内心的世界:观照力是观察内心的种种体验、思考模式、情绪变化和认知过程。
 
九、观众兼演员:禅坐中,禅者本身同时是观众兼演员。如果你正在「观照」你的情绪或生理感觉,你同时对那种情绪或感觉「身历其境」。
 
不管任何修持,基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净化身心,去除贪、瞋、痴而自在解脱。但修持的过程,用专注力来去除杂念;以观照力来观察,日常的生活中,行住坐卧、食衣住行,或人际的往来。支持人间佛教的菩萨行持,时时有敏锐的观照力,来安住身心,应是必要的。
{2}                                                                      2004.04.0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