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正如法师:佛教如何看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日期:2020/7/3 1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如何看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正如法师开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资文明?什么又是精神文明?一般而言,通俗一点讲,就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就称作“物质”。 人类对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就是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意识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过程创造出精神财富,这是精神文明。精神财富,包括思想、教育、道德、科学、文化等等。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者到底那个重要?学者探讨激烈,众说纷纭。有人说,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重要。也有人讲,有物质文明才有精神文明……。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唯物、唯心就这样展开舌辩。其实,有物质,没有“精神”,这物质重要不重要,我们就不知道了,无从知之。有了“精神”之后,尤其是有了人类的“精神”之后,这物质才显得有意义。从那个时候起,物质影响精神,精神影响物质,物质文明影响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影响物质文明。从而,也就分不清谁比谁不重要了。佛教的《楞严经》中早就说到:“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心,指精神世界;法,指物质世界。有物质,才造就生命与大脑;有精神,才认识物质和改造物质。这也就是说,精神与物质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同等重要。

虽然,物质与精神,同等重要。但是,佛教更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杂阿含经》中说:“心持世界去,心拘引世界。其心为一法,能制御世间。”“心”指精神世界,世界指物质世界。《华严经》上也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似画家”能画出各种各样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改造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因精神世界而“存在”。

《红楼梦》里,物质生活可以说是相当文明,可人们的命运结局并不文明。有些家庭,物质不算“文明”,生活贫穷,可是家庭和睦,精神文明,日子过得快乐。一个人尽管肉体很健壮,但是思想坏了,他一定要干坏事。一个人尽管身体残疾,但思想好,好学上进,他一定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奇迹。 想和谐,必须先作好心灵和谐。想环保,必须先作好心灵环保。看来,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根本。因而,佛说“一切唯心!”是有其精辟!

在佛教中,心还是属于“法” 的范畴,称心法。严格讲,精神领域也有物质的成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