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乘一法师: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一七第五天


   日期:2020/7/1 15: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七第五天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农历9月27日,是第一七的第五天。昨天讲的是三界内凡夫修行所要断的见惑和思惑,是说如何出三界、了分段生死。

   今天跟大家讲大乘菩萨所要断的:界外之尘沙惑和无明惑。出三界后,还有界外的尘沙惑和无明惑要断。菩萨见道后,悟知如来藏心本无生灭,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而未悟前,因一念的妄动堕于生、住、异、灭,为无始根本无明,以此无明无始以来于众生六根中积生无量虚习,此虚妄的习气亦需修行方可断除,不修行绝难断除。修行需要利他,弘法利生,为众生做事情,以大慈悲心为大众谋福利,让与你有缘的众生早日脱离苦海。在为大众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在利他的同时得到自利,断除尘沙惑和无明惑。

   自利有两个方面:一是断除尘沙惑与无明惑;二是积累成佛的福报资粮。成佛要两足尊,智慧圆满与福报圆满。智慧圆满是证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完全彻底地掌握运用宇宙人生的真理。福报圆满,就是说在利他的事业当中为众生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如本焕老法师所讲,要为众生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才能够圆满你的福报,那还不是一世、两世能完成的,要发这样的心,发恒久远心。

   所以下面跟师父念四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就是大乘菩萨的愿,你必须要发这样的愿。无量无边的众生你要誓愿度,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也包括自性众生,你自己的烦恼就是众生,先把自己的烦恼度了再度别人的烦恼,然后再在度众生当中断除尘沙惑和无明惑。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其实八万四千法门是相对来说,意思是说数量很多,看得见、摸得着、接触到的,想得到、听得到、闻得到的,你周围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法,这些法你都要明白都要懂,所以要誓愿学。中国有中国的语言,外国有外国的语言,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人事,你全部要明白,这叫无量法门誓愿学。这些无量的法门你不明白,这叫尘沙惑,要消除尘沙惑,就要学会,所以菩萨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周恩来同志有句格言, “活到老学到老”,要谦虚谦虚又谦虚,要虚心虚心再虚心地学习。真正开悟的人,是非常谦虚的,他知道很多东西需要学,学无止境啊。只有无量的法门誓愿学,才能学会这些法门。问你什么事情你都知道,什么事情到你那里都能解决,这样尘沙惑就断除了。

   界外的大乘菩萨见道之后,首先要消除的就是尘沙惑。尘沙惑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些法门,十方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解读等等,所有种种法门学明白了,尘沙惑就消除了。尘沙惑是三界以外贤圣之人所要断除的。以《楞严经》六十圣位来讲: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再加上等觉、妙觉,一共是六十圣位。见性明心断除见惑;三信位断尽思惑;十信位断尽尘沙惑;等觉金刚后心断尽无明惑。

   断不了尘沙惑,就过不了十信位;十信位过不了,虽明心见性,若习气还在,还谈不上圣位,只能是贤位。登地之说,初地菩萨才是登圣位的话,还要断三十品无明,三十品无明断了才能登初地圣位。现在有些人的理念是:明心见性就是圣人了。此话有失偏颇,何为圣人?圣人是古往今来之事无所不知。贤位过了吗?无量无边的尘沙惑断了吗?动辄就说自己是圣人,而对别人的提问,一问三不知,这是哪门子圣人?故无量法门要誓愿学,明心见性还要学,也就是说你已经出三界,进入无为,还有无为法要学,无为法就是要断除这些尘沙惑。学的东西还多着呢,不是没东西学,我慢什么,贡高什么。要谦虚谦虚再谦虚,祖师们为我们后人作出了榜样。凡是见过徐老的人,无不为徐老的那份虚怀若谷的精神所感动,我们要向各位祖师学习啊!

   尘沙惑断了之后,无明惑是从十住的初住开始断四十二品无明,也就是说十住断十品,十行断十品,十回向断十品,不修四加行,直接进入十地断十品,每一个位次断一品无明,然后等觉及金刚后心断两品。进入妙觉,妙觉就是佛。

   如果圣人的位次是初地的话,你要断了尘沙惑,还要断三十品无明,才能进入圣位,前面都还是贤位,就是前面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四十位都是贤位。无明四十二品就是这样断,这是简单地讲一讲。真正明心见性者,对此绝对了然于胸,等觉和金刚后心,进入妙觉,妙觉就是佛了。已然明了,就要按部就班地修行,精进地用功。

   修行者要断这四种惑。断见惑、思惑,出三界,了分段生死;断尽尘沙惑和无明惑,了变异生死。两种生死了了,才能进入大般涅槃。

   按照教理上讲,成佛要修三个阿僧祇劫。见道位以前要修一大阿僧祇劫;见道位以后到八地要一大阿僧祇劫;八地以后到圆成佛果还要一大阿僧祇劫。见道者就已经修了一大阿僧祇劫了,是老修行了。要相信自己,后面还有二大阿僧祇劫要修,前途路漫漫兮,要发恒久远心。

   前面讲了四种虚妄的习气,如何断呢?这里讲三点:

   第一:要一门深入。要选择法门一门深入,切勿这个法门修修,那个法门修修,修乱了。在选择法门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什么是法门。现在好多人对法门不清楚,误把宗门当法门,这是净土宗,这是法相宗,这是禅宗,这是密宗,认为这个是法门。其实这是宗门,宗门和法门是不同的。宗门就是你家的门往东边开,他家的往西边开,但是进了门里面大家都吃饭穿衣,方法都一样。每个宗门里面它的法门是相通的,每个宗门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法门。如净土宗有十六观,修十六个法门;禅宗里面也有不同的法门,有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有参公案,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还有好多法门;密宗里面的法门就更多了;法相宗里面也有很多法门。这些法门都是相通的,换句话来说,每个宗门里面都有这些法门。

   那么到底有哪些法门呢?《楞严经》上一共讲了二十五法门,其实这二十五法门统摄一切法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法门;六根对着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又是六法门;中间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还是六法门。这三六十八界就是十八法门,你选择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修。《楞严经》上是二十五位大菩萨讲述圆通法门,前面的十八法门再加上七大,即地、水、火、风、空、根、识,就是二十五法门。《楞严经》上,这二十五法门有不同的菩萨选择修行成就证入三摩地,认为是最圆通的。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法门。这二十五法门,在各各宗门里面都含有。

   有的人不懂宗门和法门,误把宗门当作法门,然后就说,“你是修净土宗的,我是修密宗的,密宗和净土不一样啦。”有什么不一样,那是宗门不同,法门都相通的,这个要搞清楚。选择六根、六尘、六识或七大里面无论哪一法门,都好修行!只要一门深入,达到无妄清净本然,只要一根清净其他六根全清净。比如你用耳根修,耳根清净了,听什么都清净,其他五根也清净。换句话说,其他二十四法门都清净。

   法门和宗门给大家讲一下,你要选择法门,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然的话你出去乱说,反对别的宗门不好,自己修的宗门好,误把宗门当成法门,说我的法门就好,你的法门就不好。法门、宗门混为一谈,贻笑大方啊!

   在《楞严经》上讲,二十五位大菩萨修二十五法门成就之后,释迦牟尼佛说,“都很好,都很好!”然后对文殊菩萨说,“你是大智慧者,你给选择一下娑婆世界的众生修哪个法门最容易成就?”文殊菩萨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不但观世音菩萨是修此法门成就,我文殊也是修这个法门成就。”所以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容易成就。所有的二十五法门里面,耳根最容易成就,耳根功能功德最大。世尊太慈悲了,请文殊菩萨给我们选择了最适合修行成就的法门。现在不管哪个宗门里面,提倡的都是耳根修行,不管密宗、禅宗,还是净土宗,净土宗持名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心念、一心听,就是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嘛。密宗念咒: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一心念一心听,也是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嘛!有什么区别呢,无有差别啊!

   修行一定要选择一主修法门,主修法门就是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佛为我们选择的,其它辅助法门可以选择修,根据你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和功夫程度的不同、习气的不同,而选择之。修辅助法门来辅助主修法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为主修法门不要间断,切不可主次颠倒。在此将法门和宗门给大家讲清楚,以正视听!

   第二:讲一讲本门印心宗。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师父原本不想讲,有同修再三问此问题,我不得已而讲之。印心宗是新起的宗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愚祖师在禅定中感得普贤菩萨为其灌顶,并告知一切佛心中心法门在大藏经有确切记载,大愚祖师遂闭关七年苦修,成就后将此法门大力弘扬,并取名印心宗。在此之前,西藏红教大圆满和唐朝时期的密法里皆有心中心法的修行方法,只是未单独立出一个宗门。立宗之后,很多人因不了解,反对声时而有之,甚至一些宗教人士、佛教成员也因不了解此法,提出了一些异议。这也正常,要让大众广泛接受,需要时间、因缘,回想当年达摩祖师弘扬禅宗是何等得艰难曲折啊!而很多明眼的大德对此印心宗赞叹不已,如本焕老法师、道生老法师、净慧老法师、已往生得吴立民大居士等,说这个法确实好,叫人克期取证,弥补了禅宗与净土的不足。修法要求很严格,修法过程很辛苦,适应末法时期的诸多众生。为了将这么好的法广泛弘扬,让无量无边的有缘众生广受此法的利益,元音老人慈悲心切,说一个人弘扬此法力量有限,反复权衡,选定了几个传法的人。

   在修心中心法的弟子们一定要发大菩提心,发无上精进心用功好好修行,争取早日成就,待到此法机缘成熟之后,需要广大的出家师父与在家居士将此法大力弘扬;现在已有出家师父和在家居士在弘扬此法,这是好事情,而遗憾的是有的人没有将此弘法的重任做好。我拜见过的几位大德是真正的明眼人,本焕老法师、净慧老法师,道生老法师他们虽然没有修心中心法,却对心中心法由衷地赞叹,赞叹元音老人传这个法确实好,并提出了如何才能将此法广为弘扬的建议。师父那次到四祖寺拜见净慧老法师,净慧老法师说,“你要建立道场,要和传统的禅宗、净土结合起来弘扬。”07年年底我第一次见到本焕老法师,他就问:“你接法脉了没有?”我说:“接了。”又问:“何法脉?”我说:“印心宗。” 他说:“好,那你再接我的。”我说:“为什么要接?”他说:“你接临济宗法脉,将之与印心宗融为一体。印心宗是新生事物,好多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一滴水融入大海,让它不要干了。将印心宗融入到传统的佛教之中,将此新生事物与传统的佛教融为一体。”这都是明眼人的话,他们意思就是说相同的法门,只是宗门不同,心中心法也是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把印心宗法和传统佛教融为一体,这个法就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利益。所以,当时我就接了临济宗第四十五世法脉。也是为了心中心法能够更普遍的弘扬!

   自从元音老人走了之后,印心宗里面就比较乱,凡此种种,不忍多说。我接了心中心法脉后,近几年四处奔波,有些人反应颇大。为了避免印心宗内是非,当时我决定不传此法了,为此专程拜见了徐老,表达了此意,徐老苦口婆心地对我说,“你初发心就是为此法而出家的,自修与弘法并行,这件事你还是要继续做。”,事后特为此事还给我写了封信。

   元音老人留有遗嘱:不立祖位,有道自弘。话已讲得很明白了,这也是此法的因缘所致,必须要有很多的弘法人才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将心中心法广为普及。若非如此,找一个人传法就行了,为何要立这么多人代师传法呢?!老人在时,有人就要老人写条子、立他为祖。老人当时就说,“叫我写条子立祖位者,请不要再传此法。”

   元音老人走了之后,有些人还在争四祖位,四祖的位置有什么好争的。这祖位不是争来的,祖位一是上面师传,二是后人对上师弘法功绩的肯定。佛、祖下面还有师嘛,老人这样做是有师位,后人可以立师位。不立祖位是此法因缘所致,希望诸位传法者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将此法广泛地普及,众人拾柴火焰高啊!释迦牟尼佛传法立祖位,一祖大迦叶,二祖阿难,传到东土六祖惠能大师后,不传祖位,只立师位。何必为了祖位而煞费苦心呢?!

   当上师,很好!当法师,很好!当老师,很好!当禅师,也很好!为了立四祖之事,无休止地闹,何必呢?07年我在灵岩寺组织打七,有人打电话给我说,“大愚祖师要出山了,要在杭州召开法会,宣布极重要极秘密之事,关于立祖位!〞我当时就说,“切勿乱说!”大愚祖师那年没有出来嘛!前一阵,又有人说大愚祖师要出来,有人打电话问我,“这次大愚祖师要真得出来了,有位元音老人最亲近的弟子,保存着老人的一封信,由大愚祖师出山宣布立祖之事,师父怎么看待此事。”我回答他还是四个字,“不闻不传!”

   大愚祖师于63年到杭州转了一圈后,回到终南山入定,第十天祖师的学生给他送饭时,摸摸胸口凉了,已然往生。当年《浙江佛教》刊登了此事,这是有资料可查的,很多人看过这份资料,包括我在内。有人为了达到目的,尽造谣生事之所能,搞得人心惶惶。争祖位难道比弘法利生还要重要吗? “有道自弘”老人是何等的有远见卓识啊!把上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有何脸面立祖争位!把这么好的宗门搞得这么乱,不肖子孙啊!若是真有本事,得道者,怀着一颗大慈大悲之心发心为众生做事者,护法神自会将此人推出来。谨尊师命,是学子的本分啊,上师叫你传法,那就好好传法;上师叫你修法,那就好好修法嘛!

   回顾历史,禅宗法脉传于六祖惠能大师,同门师兄神秀底下的人争夺祖位,争六祖不成,又要争立七祖,历史作出了公正地裁决,禅宗的五派,就神秀下面没能传下来,以史为鉴,以正言行。好好修行,早日成道,广度众生,将这么好的法更大范围地推广,才是身为学子真正要做的,惟有如此才不负佛恩、不负师恩!这事本不该我讲,因有人问起,在讲宗门、法门之际,师父有感而发,没有针对任何人之意,切勿对号入座。

   第三:观音三字妙法。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一共是三个字:闻、思、修。

   先讲“闻”。就是听闻佛法,通过耳朵听闻佛法,念咒一心念、一心听;让你的心渐渐清净下来。娑婆世界众生六根之中,耳根最灵敏、功德最大,所以利用耳根来修行最容易成就,闻声闻法嘛。

   再说“思”。就是闻了之后要思维、要参悟,要把道理参悟明白、参悟透,达到彻悟,这就是思维。真正闻法、闻声之后,证到清净、见到本性,见到本性之后还要思维,思维就是悟。听闻法师讲法,法师讲的那是法师的思想,你要思维、将之参悟透彻后,才是你的思想。好多人光修禅定,坐在那里不动,坐得很舒服,却不想悟。要悟啊,道在悟不在修。道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本来具足,不是修个真理出来,开悟,就是打开本来,悟明心地。所以要思维、要悟。

   接下说“修”。悟明之后,了知自己就是如如佛;悟明之后再修,叫做无修而修;本来是佛,虽不需要修但还要修,叫做修而无修。本来是佛,为何要修?因有虚妄的习气在,凡夫习惯了,任由习气的惯性牵引。怎么修? 用正知正见的思维,用大彻大悟的佛性之理来观照你的言行,让你的言行完全符合真理,渐渐地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不需要观照,就完全与真理相一致。这样就到了随心所欲而不违矩的境界。

   “闻、思、修”这是主要的法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是主法,你们要这样修。待到习气尽除时,无穷智慧自显现,时时用此智慧指导你的言行,楞严大定就修成了。

   第四:生死根本。无量劫来,凡夫当习惯了,习气的力量很大,尤其是贪心的习气、贪欲的习气,这是生死根本。之所以习气的力量这么大,佛说那是宿世的习气,累世积成,叫宿业。此习气,犹如长年累月使用的臭粪桶,不下点功夫,不用点时间,一时很难除去。如何除去,佛叫大家持楞严咒,师父一直提倡你们不要贪小便宜,说持个楞严咒心咒就行了,楞严咒心咒固然要持,打坐的时候持楞严咒心咒力量就很大,有时间的话每天坚持学会持长的五会楞严咒,力量就更大。这是消除我们最难消除的那些习气的,生死根本要靠楞严咒来消除,所以要多持楞严咒。宿世的这些习气最难断除,因为无量劫以来,邪思宿习、YIN杀盗妄习气的种子染于藏识之中,极为深固,单凭自力一时难以尽除,必借佛心印秘密神咒之力,冀可熏断破除。摩诃萨怛多般怛拉无上神咒,意为大白伞盖,即如来藏心,故持此神咒即是持如来藏心,是故一切邪思宿习皆可断除。摩登伽女历劫恩爱习气,一闻此咒爱心永脱,成阿罗汉,一听楞严咒就成三果阿罗汉,出欲界了。当时她还是无心修行的人,其效果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是决定要修行的呢。志求无上觉道者,当一心持咒,借佛力加持,那么任何习气皆可除去。末世修行者若坐道场,需依止持戒清净比丘为师,先令成就戒体,然后依清净律仪,诵此神咒,加持结界,建立道场,更求十方诸佛放光加持,得离魔妖,六时行道,六时静住,均调昏散,返闻自性,入流亡所,久定见道,开悟克期取证。

   今天讲如上四点。第一:选一法门一门深入,一定要相信自己选择的法门,也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及文殊菩萨给我们选择的法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第二:印心宗是新生事物,为了上报佛恩、祖师恩、三宝恩,大家要安心办道,发菩提心,早日成道,自利利他。第三:按照观世音菩萨的闻思修来修。第四:难断的习气要持楞严咒方可去除,把无量劫以来的宿习、见思二惑、尘沙惑、无明惑早日消除。

   明天讲戒。戒是无上菩提本。世尊临走前,阿难尊者问佛,“您走了,我们依靠谁?”佛说,“以戒为师!”修心地法门者,一定要依靠戒律,对此很多人存有误会,包括我在内,修行伊始,认为戒律将人捆住,很不自在。其实不然,无戒约束,修法会走弯路啊!

   今天讲法到此结束,有疑问者可提出来。

   问:打坐念咒的时候,妄念很多,摄不住,怎么办?

   答:这其实是好事情,借此打七力量地加持,让你八识田里的种子都跳出来。一、不要烦,不要觉得,哎哟怎么妄念越来越多啊,哎哟头都要炸开了,要痛死了。切勿烦上加烦,妄上加妄。二、一心持咒、一心听咒、心念耳闻、念起不随。若感觉有时念咒仍摄不住,不作摄住之想,念起随它,不作理睬,只管一心持咒、听咒,如此这般渐渐地就过去了。若感觉有时心很乱,无法闻住,还是一心持咒、听咒,如理如法地用功,切勿跟着散乱心去想,更不要跟着它去烦,跟着想、跟着烦,上当了!这个问题在这里讲一下,这是正常情况。在家里很清净,到这里打七有时候会很乱,此乃共修的力量加持所致!

   有些人腿功不错,在家里打坐脚不会痛的,坐二个小时很轻松,坐四个小时也不会痛。到了这里,刚坐二个多小时就开始痛了,痛得不得了。有的人原先打坐胸口不痛,现在胸口也痛了,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不要害怕啊,不要烦,你还是如理如法地用功,打坐、持咒、听咒,渐渐地这些现象消失无痕了,这样你的功夫就更上了一层楼!

   问:阿弥陀佛,师父,有的人第四印结得不准确,请您校正一下,好吗?

   答:第四印给大家结一下,因为上次我给大家结过手印,这次就未再结。关于手印,有人打电话问,“你们修心中心法的,谁怎么这样,在VCD上把手印结出来?”其实,手印是公开的,大藏经上有,大藏经就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看到。然而要修此法必须要找师父灌顶才能修,这是密宗的规定。若不找师父灌顶,没有依止的师父,修行会出问题,出了问题之后,没有师父指点,犹如盲人行路,险矣!知道手印无碍,修法必须要找师父灌顶。

   第四印是如来母印。给大家结一下,小指右压左,无名指对上,这个中指放在无名指后面,食指把小指勾住,然后大拇指一定要压住食指的这个关节上,这么压住。这是第四印,一定要结准确,当中有几个要点,小指从虎口这个地方要往上出来,大拇指压着食指的中间关节,手腕要合紧。

   第二印是菩提心成就印。第二印是中指右压左,左手的关节要露点出来,压在外面不行,要压到里面去;左手的第一关节要露出来,这样就合紧了;然后再拿两个食指把两无名指放下来,大拇指要压在两无名指的指尖上。

   第一印叫菩提心印,是无名指放中指后面这么弯下来,两手中指对上,然后食指对上把无名指压住,大拇指压住小指尖,这么合着。

   第三印是正授菩提印,是诸佛菩萨加持印,就是无名指放中指前面,这个手印好多人滑走,放中指前面这么弯下去,然后对上,食指在前面,中指在食指指尖的后面,四个指头还要平,大拇指要压在食指上面的第一关节,这么合起来。

   第五印是如来善集陀罗尼印,此印可以降魔,力量很大。这是两个*轮,两个*轮套上,中指右压左,但是左手的第一关节要露出来,不要套在外面,要套在里面去,左手中间的关节要露出来,自然成二个*轮套住,两手食指弯下相接,很平缓地靠在无名指的第一关节上。

   第六个手印是如来语印。小指和无名指要指尖对指尖地压住,压到右手的掌心里面,这四个指头你不要这么交叉,要指尖对指尖,小指对小指指尖、无名指对无名指指尖对着压,这四个指尖都压在右手掌心里面,然后右手的大拇指压下去,左手的大拇指再压在右手大拇指上面,食指、中指相对并立,中间空二公分。问:楞严咒心比较短,楞严咒很长,我背不熟。

   答:背不熟,慢慢念。

   问:楞严咒心可否代替楞严咒吗?

   答:楞严咒心很好,念108遍。五会楞严咒要会念,开始的时候先读,读熟悉了慢慢就会念了,念熟悉了就会诵了,诵就是背。你们要简单,怎么样方便、怎么样减少?本是如如佛,习气除尽了吗?除尽了,就不要修了,本来不要你们修,你们自己非要修的。现在又说要简单一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把功夫做扎实了,自有受益之时啊。

   问:阿弥陀佛,师父好,我想问问是先有凡夫、还是先有佛的,就是说凡夫怎么粘上那一层无明的;凡夫是因为有无明而成为凡夫,还是因为佛加上无明而成凡夫呢?

   答:好,你刚才问的问题不是这样问的,昨天讲的自体分和证自体分哪个先、哪个后?自体分和证自体分,凡夫无量劫以来就有,无始以来只要你不是果地佛,都同有自体分和证自体分。自体佛性无始以来就有,无明证自体分无始以来也有,自体佛性无始亦无终,无明证自体分却无始有终,只要把证自体分“啪”打破了,无明证自体分就消失了。

   问:阿弥陀佛,师父,明心见性以后,那个无明是破了;明心见性有理悟、有见悟,最后有证悟,有何不同?

   答:只有彻底证悟才能完全消除无明。刚才讲了四十二品无明,要等觉金刚后心才完全消除。见到一下,只能是看破它,完全证悟叫等觉金刚后心。证悟也好,明心见性也好,有深有浅。

   问:阿弥陀佛,师父,我打坐时忽然看见那种光,就像夜间的车灯,此光特别强,也知道不理它。但是那光出现得时候,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恐惧感,浑身颤抖。此光有时好似闪电特别突然,我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

   答:所见的光都是自性之光。因为有无明在,所以叫妄光,还不是真光,隔了一层无明,自性之光就变成妄光。只有完全明心见性的人,才是真光。所以,见光见佛都不要理它。你能够看到光,说明你的心当时是比较清静的。妄念很多之时,心很乱的时候,此光看不到。见光、见佛、见一切相,都不要理它。你还是如理如法地用功。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要害怕。

   问:师父,打坐的时候,那这个气是因为心定下来制心一处才感受到气,还是因为本来就有的?

   答:不要管他。若是你的思想散乱妄动,精气神多有损耗;打坐心比较清静之时,精气神就不会乱跑,它慢慢地就会聚起来,就会感觉到精气神很充足!

   问:阿弥陀佛,师父,我想问一下,明心见性就没烦恼了,还是要证到正等正觉果,成佛以后才没烦恼?

   答:等你证到了就知道了,不要着急,持之以恒地用功吧!消除一分烦恼就证一分法身;证一分法身就消一分烦恼。

   问:打坐的时候一定不要昏沉、不要散乱。不要散乱,摄心一处,我能理解。为何不让昏沉呢?

   答:昏沉了,就迷糊了,人要时时了了分明,要有如此了得功夫,若非下苦功修行,不能达到。凡夫心昏昧,昏沉迷糊者多,故要修行。修行过程中,掉举和昏沉是必须要克服的!

   问: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感觉身体时有晃动。这是怎么会事?

   答:这是气脉在走动,一切都不要理它,如理如法地用功。在禅定当中所出现的一切境界都不要理它,也不要害怕,这些境界自会过去,这是身心发生变化嘛。问:师父,在打坐当中出现的问题,不理它,我这样想,都是假的,要不然的话,还真有点害怕。

   答:那都是你八识田里的种子、你自己的影子。当你的心识和你以前那种心识相一致的时候,就能够看到以前的影子,也就是像录像带一样,以前把它录下来的,现在你一按下键去,“啪”就看到以前的那些图像了。假象而已,不要害怕!

   问:我听您讲明心和见性还不是一回事,明心见性是见道位了,见道位到底是十信位,还是十住位,还是一地,还是八地,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见性与明心其实是一回事,真正见性的人也明心,真正明心的人决然见性。刚才你说的见性和明心是两回事的话,那是说只见自体本性,而未见相性、用性。若是相性、用性不知道,不明体相用一如之真理,是故不名真正见性,亦不真正明心。

   关于见性,禅宗本来不这样讲的,不这样说“前念已过、后念未生”那个才是见性,对于这个讲法,好多人还有异议,这是方便说,元音老人也是苦口婆心,方便指引,使学人见自体性。所以,前念已过、后念未生,大地平沉、虚空粉碎,那了了分明的是体性,还有相性、用性呢,这就要你见到体性之后能够悟到相性和用性。相性、用性、体性三者全部悟明白了,体相用一如才叫明心。体相用一如,这样的见性才叫明心见性。禅宗以前也不是这样讲的,这是为了方便接引众生,尤其是我们心中心法需要这样讲。因为心中心法是要深入禅定见到本体之性,所以要这样讲。禅宗的话,当下直指,用上见性,再悟到体性和相性。门前柏树子就是佛,是相上见性,然后再悟到用性和体性,这样完全悟明白之后,才能明心见性。这是见性与明心的内涵和联系。师父上次这样讲,是因为有些人见体性就认为明心见性了,我才说“见性者不一定明心,明心者决然见性”。明心已经完全悟得体相用一如,这样决然见性;光见本体之性,而未悟相性、用性,就不一定明心。不知道你理解了没有?

   还有关于见道位。这个藏通别圆各教的定位不一样,你回去看教理,这个定位就知道了,每个教派对见到位的定位亦稍有不同。

   问:阿弥陀佛,师父,再请教您用功方法的问题,就是刚刚您说的体性的问题,见到体性之后,咱们心密的用功方法是不是就是观自在法门,就是始终观照这个体性,不随妄念流转。我们用功是不是在那个体性上面用功,还是其他的;我这方面不敢肯定,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按照我理解就是认识体性以后,是不是在这个转处上面用功,观照生灭变化的轮转?

   答:好,你坐下,你对师父这两天的讲法没听进去。师父是这么讲,见性之后一定要悟明心地。见到本体自性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悟明心地,把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全部悟明白。再以悟明的真理来观照你的言行,使你的言行符合宇宙和人生的真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乘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乘一法师)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弘持功德分第八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五阴妄想分第七十九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魔销总结分第七十八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识阴因相分第七十七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行阴因相分第七十六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想阴因相分第七十五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受阴因相分第七十四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色阴因相分第七十三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魔事因缘分第七十二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七趣总结分第七十一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阿修罗道分第七十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