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师:企业管理的态度


   日期:2011/3/24 18: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多数人都认为什么东西可以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很多的条款,藉由很多的规定,藉由赏罚来管理;否则,管理就失去了力量,就是没有筹码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这样子的方式来管理。可是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管理不是彻底的方法,它会有效果,可是可能会有反效果。在现在的企业里面,已经开始慢慢的被这样的反效果给影响到。我在一篇报导上面看到的一个数字,让我非常的震惊,就是它讲到全世界排名在非常前面的这些大企业,我们都非常羡慕的这些大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年。就是《富比士杂志》排前五百的,大概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年,而中型的企业七点五年,小型的企业二点九年,不到三年。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我们本来以为企业应该是会很长久的办下去,可是没想到近代的这一百年来,这些企业在更迭的过程当中,竟然是这么的快速,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

    问题出在哪里?几乎很多学管理的、学经济的都在探讨这些问题,但是可能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孔老夫子一句话确实已经点到根本,他告诉我们,条款跟赏罚不是最好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可能还有副作用。但是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今的管理,绝大多数可能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我们翻开报纸,征才的那一页翻开来,我们去看所有人都讲高薪聘请人才,都把高薪跟人才划上等号,绝对没有人讲低薪聘请人才,绝对没有人这样讲。这样子的一个价值观,确实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来思考一下,其实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曾不曾出现过?其实曾经出现过,在战国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我们来看就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就是这样子的态度。而法家的思想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达到了颠峰?在战国时代的末年达到了颠峰。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里面,秦国是最后崛起的一个国家,它位处西戎的地区,本来是一个文明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文化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是个非常弱的国家。可是后来为什么在战国七雄当中崛起?因为它用了商鞅的变法,用了法家的思想,让它一下子从七个国家最弱的,七个大国当中一下子窜到最强的。我们看到商鞅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的。他的赏罚用得非常的严厉,有所谓的连坐法,就是如果有一个人犯错,可能他的邻居要一起受到处罚。这样子所有人都互相监督,有没有人敢犯错?不敢。为什么?因为都深怕受到别人的拖累。我们看现在企业里面连坐法有没有?也有。可能一个团队它的指标是多少,今年没达到,这个团队统统没有奖金。所以大家都很紧张,监督你要努力一点,你也要努力一点,每个人每天压力都很大,都不太愿意上班,可是又不能不上班,压力都很大,这叫连坐法。

    奖赏也赏得怎么样?非常的慷慨,他们是以军功制来做奖赏,砍一个人头就有一级的军功,然后你在战场上砍的人头愈多,你的官升得愈快。所以秦国的军队都像虎狼之军,所向披靡。确实有没有效?有效!而且快得不得了,这种方法快得不得了。可是我们思考一下,各位老师,中国最短命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对,就是秦朝。你看它很有效,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它是最短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历史给我们做的一个示范。

    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绵延最长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周朝。周朝是怎么样来立国的?以德来立国的。周朝的三个女圣人生了三个圣人,而这三个圣人把五伦的关系、把孝悌的关系演得非常的彻底。那个孝道,还有对兄弟之间的那种道义跟情谊,演得非常的彻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受到重视?为什么?因为它很慢,它是历经好几代在德行上的经营,才发展出来八百年的历史。可是我们看商鞅变法几年?很短。几代?不到一代,非常短的时间立竿就见影。

    我们现在从整个历史了解到什么?快速就等于短命。而我们现在的商业活动求不求快速?求快。求快当然希望怎么样?立竿见影。我们不要说商业行为求快,今天我们头痛都想要快速消除头痛,现在看我们对身体的管理,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和家庭的管理像不像?很像。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态度,他不是四个态度,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管理,竟然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态度。而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包括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管理好像都在求快速,对!我们做个投资案,我们就要问三年能不能回收?三年不回收,那这个投资案我没有兴趣。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这个想法,当然这是我在十年前听到的,可能现在十年后不是讲三年,一年能不能回收?一年不能回收,我可能就没有兴趣。各位朋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把效益放在一年以后、放在三年以后,请问我们的眼光可以看多远?当然只看一年、只看三年,能不能看到第四年?可能就看不到了。

    可是很不幸的是,中国的一段教诲告诉我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一个人他的眼光只能看三年,请问他能不能去植树造林?不行。一个人要能够有眼光来植树造林,至少他的眼光要看十年。一个人的眼光只看十年,请问他能不能来办教育?不行。因为办教育的人眼光要看多久?看一百年。一百年以后,在座的可能都不存在了,可是眼光还要看到一百年。但是我们来看现在,现在的人眼光看多久?以前我在美国公司,美国公司都是讲年薪多少,年薪。当我们在讲年薪的时候,请问我们的眼光有多远?我跟大家报告,以前我的眼光只看一年。然后我有很多的朋友要递辞职书的时候,一定要看日子,看什么日子?看年终奖金领到之后的日子,再决定要不要递辞职书,眼光只有一年。为什么?因为看年薪。现在更多的人看的是什么?对不起,一个月,因为月薪。朋友之间见面都问说,你一个月赚多少?眼光不是只有一个月吗?现在我听说还有看什么?还有看日薪的、还有看时薪的,眼光愈来愈短,就看一个小时。

    所以我们就了解到,现在培养的下一代,如果眼光只看一个小时、眼光只看一天,请问将来他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一个政策,让国家、让社会可以走很长远?这是我们今天每个国民都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今天如果只是把眼光都放在很短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制定出对我们子孙后代非常有眼光的施政,这做不到的。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同仁们,大家其实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一直都认为高薪等于人才,可能我们走的路正好是法家走的这条道路。我们来看一看,很快没有错,可是怎么样?会出很大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传统文化       周泳杉老师)(五明学佛网:传统文化       周泳杉老师)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 

 其它法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慧静法师) 

 传喜法师:感悟传统文化 传承千古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