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悟法师:漫谈即心是佛


   日期:2020/6/19 23: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漫谈即心是佛

文/如悟法师

佛门常说的一句话:“即心是佛”,虽是简单浅显,其意义却颇深远,不妨于此作一番探讨。

一、三身即一体,一体具三德

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药师如来以及三世十方之间,无量恒河沙数之佛的存在。不过我们应有释迦牟尼佛一方的心得。一般来说,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种,再说佛的国土有寂光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四种;释迦牟尼佛则是应身佛,并且又是同居土之佛。再说禅宗乃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尊。他实在是我人当一心信仰恭敬法界的教主。

谈起佛德真是广大无边。佛德恰似虚空,要明白虚空没有东西南北之分别,佛德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隔阂。故此如大以大心信仰,就感得大佛;反过来说,以小心信佛,佛自然也变小了。况且所谓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的区别。并不是说佛有三种,而是佛在一身之上所现的三德,是从三方面来拜一佛的名字。法身是佛之体,报身是佛德所显之相,应身是众的根机所现作用的姿态。综合来说,佛三心是法身、佛三德是报身、佛的妙用是应身。三即是一。

用个譬喻来说:这里有一块黄金,黄金这物的自性是法身,黄金有超世之光与天生的丽质是报身。再说它可以作为手饰、指环、表带、杯器种种,这个别的作用是应身。不论它作些什么样形式的东西,然它的本质还是黄金,色泽也仍然是黄金。可见三身即一体,一体即三德。这是浅显易明的。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成为万德圆满的佛呢?用现代话来说,他是究竟宇宙绝对的真理,与万古不彩的大道成为同一的境界,这真理没有人我的分际,这大道也没有今昔的区别。释尊的一身,实在是通古今遍十方的佛。所以佛在心地上,是断尽从来的烦恼妄想,不留一点污秽的清净法身,这称作是人格的法身。从修养上称作是断德。

然而,一度离去了凡情,自然便兼备了智德,这叫作是报身与智德。像这样智德全备时,佛性常住的孝顺心慈悲心三德就会发现,自然能应机随缘,任运现出了神通妙用,这称作是应身,也叫作恩德。这就是佛三身三德。

二、觉人生迷梦、拂心头暗云

但是,在佛三身之内,我们把他强分优劣,重此佛而轻彼佛,这是依文解义而生出来的妄想。可不是吗?古歌说:“释迦弥陀药师地藏,同是心之佛。”佛心并没有轻重亲疏的分别。所谓

一切从此法界流,一切还归此法界,

一切诸佛如来,平等互遍,同体不二。一切诸佛与阿弥陀佛一体不二

这说明了佛的法身充满法界,就是法身。随缘赴感之时,身分千百亿,就是应身。恒处此菩提座现大智慧大光明,就是报身。虽有三身,毕竟是一佛身。特别是释迦牟尼佛乃是万德总持的名号。释迦是梵语,译作能仁,能仁的意思是具有大慈悲心。牟尼是梵语,译作寂默;寂是在身意之上无有过患,默是于口上无有忿争,佛成就了般若大智慧,离一切烦恼,脱生死系缚,于身口意三业,显纯善无漏的妙德,所以叫寂默。像这样大慈悲和大智慧的二德圆满,即是佛陀。

进一步说,我人彼此以佛为本尊来归依,就是归依大慈悲光与大智慧力。依这归依的功德,自然感得佛的大慈悲与大智慧。同时我们本来具有的大慈悲与大智慧之德,也可出现。其实,一切众生莫不都具有与佛平等的大慈悲大智慧。只不过因有妄想烦恼,造种种恶业,由于业力的牵引,是以自己招致得三界六道生死的系缚。这么一来,就常常被邪见的暗云遮覆住,并且难以觉悟人生苦恼的梦。能够觉这迷梦拂去心头暗云的即是佛身。那时我心即是佛心。佛教主要的目的无他,就在于达到这一崇高境界。

故此拜释迦牟尼佛,也不用一定去探讨几千年前佛陀的历史,只要归依常住不灭的佛身,那么我们的三业自然成为佛的三业。

三、放慈悲之光、全报恩之德

我们缚地凡夫,自早至晚都被情欲憎爱的烦恼驱使着,为利己之欲垢所污染,却自思是佛,那岂不是荒唐与妄想?可是,若舍这身心,空空寂寂,自想这就是佛也是错误的事,举个比方说吧,不论怎么样洁净的水,要是有一滴之毒渗入到水里面,便一口也不能喝了,这毒如果不除去,那么水与我们的命相同,一刻不能停止(因水会因毒起变化)。而我人彼此的身心,本来是清净如水,是智德圆满的佛。可惜被三毒烦恼之毒所迷,遂不由自主地狂奔于三恶道之巷。

那么,怎么样才能取去其毒呢?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唯有忏悔灭罪,受戒入位,发愿利生,行持报恩,才是最善最胜的法门。

再说我人的修证,不离我人的一心。此心即生本证之德,现妙修之功,这即所谓是即心是佛。

原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出现的诸佛,其数无量无边。由发心的因缘与修行的状态,按其时代与境遇,多少各异其趣。然而到了成佛时,就必须依成就能仁与寂默的功德之力。所以三世诸佛,竟归于一释迦牟尼佛,其释迦牟尼佛即十即心是佛,终于是归此一心。《华严经》说:“一心念中出生无量刹,以佛之威神力,得现悉净无垢。”又:“众生非法器,不能见诸佛。若有心净者,一切处皆见。”十方无量诸佛,由一念心中所生。十方无量的净土,也无不由一念心所现。

《华严经》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果我们能互相念诵此文,自然地打破地狱的功德。我们要知道,十方法界都是自心所现之相,明了离我心即无佛诸法时,就开始得见三世一切诸佛,并能觉知大慈悲大智慧。净土门建西方净土,归依阿弥陀如来一佛。

佛经上说;“诸佛菩萨为弥陀如来的分身,为十方诸佛的本师本佛故,归奉阿弥陀一佛,即为阿弥陀一佛之中,尽包摄诸佛菩萨。”禅宗拜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释迦牟尼佛为三世诸佛菩萨的本地法身,归奉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归奉三世诸方的诸佛菩萨。又依据《观佛三昧经》说:“若称我名,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边。”因此称念释迦牟尼佛名号,实具有归依诸佛的功德。古德说见十方诸佛,即见释迦一佛,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必须深信,释迦牟尼佛,乃三身具足的功德聚。三德总持的妙德,其释迦牟尼佛感应之光,就在我人信仰上一念心萌生而灿耀起来。若是离信仰的一念心即无有佛。

即心是佛,决不是空洞的道理空泛的论调,而且也不仅是佛菩萨或智者的事。这是人人分上的事,我们彼此知寒知暖,思喜思悲,思此心之底,就是即心是佛。不明白这道理,佛法任何时,都不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果彻底了解这意义,则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我们的所有物。商人经商,农人耕田,工人做工,全都成为佛法的妙用了。到这一境地时,佛与祖师的难行苦行,传播的佛法,才产生积极的效用。

总而言之,佛法决不是不可思议的。佛法大事是存于即心是佛,承当去处。彻底信仰心是佛时,以无生死无烦恼向佛,那么这身这心自然得到生死解脱。而这身心也即是释迦牟尼佛的身心;十二时中的起居行为,全都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大慈悲大智慧。于是利益国家、繁荣社会,这时候真正的行持开始出现。无论是吃茶吃饭,拿锄头,打算盘,抱书本,一切的工作、言行,无一不是佛祖的行持了。既然如此,我人实在应该勉励自己,一举一动放出慈悲之光,日日行持,举此身心,以全报恩之德,结甚深微妙的因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