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月悟法师:《遗书与晋王》导读


   日期:2020/6/6 23: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遗书与晋王》导读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

  天台宗实创人、四祖智者大师(538—597),圆寂前三天,亲笔写下《遗书与晋王》(以下略称《遗书》),近二千言,作为对其菩萨戒弟子——晋王杨广的最后嘱托,亦对自己一生弘法的心路历程作了总结,不乏“春秋笔法”,故初机读者不易读懂。《遗书》收录于《国清百录》卷三第六十五。《国清百录》四卷(《大正藏》卷四十六第793页),系由五祖章安大师(561-632)据智寂禅师(生卒不详)未成底稿搜集整理而成,即从智者大师入天台山(575)至隋大业元年(605)的史料,共计一百零五录,为后人提供了中国佛教第一个大乘宗派——天台宗成立的最原始(第一手)文献史料。
  《遗书》开头“贫道(大师自称)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五生法忍(圆教初住),下求六根清净(圆教相似位),三业殷勤,一生望获”,不料“应得不得”,引为“一恨”。大师临终自述证得“五品弟子位”(圆教观行位);圆教位次皆不思议境界,故称“六即佛”(理即、名字、观行、相似、分证[初住以上],究竟),观行位与相似位皆称“余佛”,见佛性,古来大彻大悟者不出此位。其实,智者大师与其师慧思大师曾在灵山会上同听《法华》,乃是古佛再来,大权示现(圆教余佛)。最后,大师示生净土(参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师示位示生,令教观不深者示生净十,可保一生了办无失,开创了“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先河。故印光大师赞曰:“智祖示生示位之大恩大德,虽粉身碎骨,也难报万分之—也。”
  《遗书》中间一段文字,谈到晋王杨广恳请大师撰著《维摩经疏》(又称《净名疏》),大师为撰著《维摩经疏》而数次易稿(据慧岳长老考证“先后易稿十二次”),以致“将身不慎,遂动热渴”。关于《维摩经疏》共计三十四卷现存本,台湾慧岳长老认为“智者大师发挥了大乘菩萨救世的精神”,“亦暗示(晋王)欲扬名帝王和权威必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一心”,从而令其完美的统一,显示出智者大师的良苦用心,不愧为“东土小释迦”。在大师庞大的著述中,其亲笔撰著,用力最勤,且具价值的当推《维摩经疏》。
  之后,《遗书》写道:“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翦木为基,命弟子营立,不见寺成,瞑目为恨。……乞废寺田为天台基业。寺图并石像、发愿疏,悉留仰简。”可知,智者大师是天台山国清寺的奠基人,乃是不争之事实。《遗书》由章安大师奉至晋王,晋王即于翌年(598)遣司马王弘创建伽蓝,一遵指划。初名“天台寺”,大业元年(605)敕名“国清寺”,从此天台山国清寺便成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遗书》最后写道:“未逢机会,奄成遗嘱,亦是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智者大师作为陈、隋之际佛教界之一代领袖,一方面深感“如来灭后,法仗国王”,故借助王权巩固佛教;另一方面,又不失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多次不应帝王慰留,栖隐山林,表现出一代高僧的高风亮节,成为释子完善僧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上法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