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谕法师:夏雨清凉解要 十二


   日期:2020/5/28 17: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夏雨清凉解要 十二

△出家不怕苦,不怕烦恼。心清净,身受心不受。

△剃发、换衣,若十恶业还照犯,不是出家。剃发、换衣,在提起出家的心。放下 十恶业,才对得起这套衣服。

△出家正是修道,现在之大好机会,身披袈裟,住大好道场,都不能修,还等以后什么机会能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妄想难伏,乱想难治,要下大决心。断YIN欲,至诚恳切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加被。断贪YIN、瞋恚,才叫出家。佛说断贪YIN,叫出家;断五欲、五盖,叫出家。大家要真出家。若不断贪YIN,穿袈裟,是出家之凡夫;若断贪YIN,穿袈裟,是出家之圣人。要不缓不急,如弹琴弦,只要平心而学。

△以前有一口号:读书是要出人头地。你想出人头地,我也想出人头地,天下人皆出人头地,则皆是冤家──互相抵触故。学佛,把这个心扭转过来,叫出家;平等心、无住心……是出家。所有志向,出家最高。出家躲避两样东西:名、利;食、色。故显得自在。出家贡献最大,社会的安宁、康乐之基础建立。

△戒、定、慧是出家人之基本资格,若不知道,混一辈子。悠悠荡荡,不知道着急。想到自己这么没落,真要痛哭流涕。你们要是感觉无所事事,怎么行?我觉得 吃点心都耽误时间。

△发菩提心。出家后:第一,为了生死,为度众生。第二,作僧众事,身累心不累。第三,不怕烦恼,不怕苦,不起我慢。第四,宁可自己吃亏、受苦,要以平等心和合大众。

△四种发心:一、看别人发心,才发心(靠不住)。二、佛世时,见佛三十二相很好,想发心。此二会退,攀缘故,着相故,有我故。三、看一切众生苦,我要牺牲自己,救度一切。四、末法时期,发心护持正法城。此二无我,不会退。凡夫发心,差不多要退──为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退心有很多种,不一定还俗。心一起攀缘,就是退道心;心起烦恼,就是退道心。

△何谓道心?心无念(才一动念,被云遮)、平等、不动、清净。

△道心不退,在自己,有三法:一、向上──上求佛道。二、勇猛精进。三、不生放逸心(应五根不放逸)。要一心不乱。

△不一定学识高、能力强是人才;道心坚固,为人忠厚是人才。道心最要紧,忠厚能含容别人。

△出家人以修道为主,不可计较吃、穿、住的。

△出家要在苦恼中令众生清净;出家要作最下之人;出家宁肯自己受苦,要教众生得度。出家要发大道心,僧众之中不缺少人吃饭。出家后要为大众作苦工,作得来吗?大众僧骂,不起烦恼,作得来吗?受苦时,不嫌劳累,作得来吗?不可在佛门中求前途。要为佛门作龙象,先为众生作马牛。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如:菩萨为度众生堕叫唤地狱。出家,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日久知人心,要观察。真发心出家,没有其它考虑;若有考虑,不是道人心。

△出家是大丈夫事,在心不在缘。若曰尘缘未了,当初释迦牟尼佛出家,有父母、有王位、有耶输陀罗,……何必跳墙偷着跑?凡夫走路要扶墙,出家要找好师父(师父也要找好徒弟)。出家是清净。有人过清净生活,感觉寂寞,是地狱根。慧远大师住庐山,三十年没出庐山一步。出家应该真心办道,求了生死,求往生。一气不还,即成过世。

出家人务实不务虚

出家人,务实不务虚。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实者,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虚者,名利,世间荣耀。因为名利和世间荣耀,剎那剎那转变;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直到成佛,成佛的时候,叫诸恶断尽,众善普会,清净圆满。

大家要注意到,虽在世间,应该行出世间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出世间之事。譬如说我们这餐饭,刚刚下锅时,就已经开始变坏了,那么,如何在这里边作功德呢?无论吃饭穿衣作事,行住坐卧四威仪,总教他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己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谓之功;劝别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谓之德。这种人叫善知识。如果这么做,叫庄严佛净土,那是佛真子。要不然,不是佛的真弟子。尤其有人因为名利、私情、世间荣耀,再起烦恼造业,终不离苦道。希望大家各自提高警觉。

我今天作了几件「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事情?我所作所为,是不是还在变坏法当中?时刻检讨。这样久了以后,自然慢慢地转凡成圣。希望大家,各自精进,各自勉励。

出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

大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因为我们不织而衣,不耕而食,完全是仗佛的福报。

戒律上规定,二十岁以下的童女,不许受具足戒,因他们不能耐饥,耐寒,耐热,耐苦。比丘比丘尼就不同了。佛八十多岁,还在大太阳底下走路度化众生。

我们现在有房子住,电扇吹,吃这么好的饭菜。你可知道,给我们盖房子的工人,在大热天下抬重东西,挑水泥,不够辛苦吗?

古德有一句诗说农夫的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我们吃的饭,每粒都是农夫辛苦来的;住的房子、穿的衣服,都是众生辛苦换来的。

我们不劳而获,一切现成。如果再不能耐饥,耐寒,耐热,耐苦,说不过去。

大家要知道,吃的、穿的、用的,四事供养,是众生辛苦换来的,要感众生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情不空道空

究竟什么是佛道?略说是定慧二道,如果约凡夫讲起来,是戒定慧。

情字、YIN字一生,道种不增,这是所谓的「情不空,道空。」

道种不长可看出来,首先无戒,轻浮不定,没有智慧,然后渐渐变愚痴,如果是不念佛求阿弥陀佛加被、接引,袈裟下失人身,就是这辈人。

莲池大师七笔勾,不过是破一个情字,长一个道字。古来大德,龙象之才,皆是伏、断情字所致,凡是情YIN二字不断的人,必然堕落,希望大家注意到。

*  *  *  *  *  *  *

△有三种法最坏道业:一、名,二、利,三、女色。女色不只是男女之间的YIN欲,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都包括在内。不可以名迷惑众生;不可以利诱惑众生;不可以女色诱惑众生。

为避世俗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

结夏过了,放香两天也过了,应该恢复正常,该进行僧教育的进行僧教育,进行一切工作照常进行。

上结夏有五个月的功德月,到十二月十五日。虽然有五个月的功德月,希望大家当勤精进,慎勿放逸。因为佛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娑婆世界众生难以得道。

大家发好心出家,应该一心办道,不可沾染世俗。当初出家,为厌世俗来出家,为了厌离世俗才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既然出家了,为什么再去染世俗呢?

各位!当初你出家,发好心,那个心如何地坚固,如何地圣洁,如果你再染世俗,那真是曾几何时初心忘记了?割爱舍亲为了什么?忘掉初心,岂不惭愧?

希望大家当勤精进,慎勿放逸。为了怕世俗,你才出家的,你还再沾染世俗一切事情──颠倒。所以修道人要尽量少出去游荡。

游荡有大害。你游荡,首先,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起一种妄想,这个妄想称之为带质妄想。第六意识里带着前五识妄想的影子。带质妄想熏染你的独头妄想,他可以染心,不相信你可检讨,你们在外面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久久不忘,那是染入第八识了。这个造成一种生死──变易生死。它引起的独头妄想,独头妄想纯粹是过去、未来,没有现在。这两种妄想都是演变成变易生死,你已经落入变易生死了。

变易生死如何体会?生烦恼,喜、怒、哀、乐皆烦恼起,障你的法性身,法性不得圆现。大家出家为的是求你的法性圆现。他无量劫来,不得圆现,今生才得出家,刚有出头之日,你又障住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得圆现?

各位检讨,你如果心里的印象久久不忘,那是染第八识。第六意识不起的,第八识出来,借第六意识现。第六意识生灭无常,不存在的。这个时候,住地无明增长,如果你再发于身口造业,原来他是惑,加上业的因缘,论分段死,六道轮回,不得出离。有惑,有业,一定有苦。

不相信各位检讨,你出去游荡,回来是不是你心里久久不忘?好像听歌,这个声音在你耳边几天忘不掉,看到一个男像、女像你有印象,几天忘不掉,染入第八识了,已经生死流了,佛性不得圆现了。大家知道佛性彻底圆现,称之为正遍知,大部分圆现是菩萨,少部分圆现是声闻。你出家求的什么呢?记住,时常摸摸自己头,我是出家人,人天师表。我为什么出家呢?为求无上佛道,度一切众生。不可再发是非心,染世俗,不可起惑造业。

奉劝给各位两句话,以后五个月功德月时常检讨:「为避世俗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希望大家各自精进。

我身体不太好,不可能时常跟大家讲,希望大家要自发菩提心,上求佛道。

有事情当然要出去办事情,到世间时,要入世间不染世间,要存这个心。如果入世间染世间,不是修道人。各自努力。

这个道理不得不跟大家讲,如果不和大家讲,我有罪;至于我讲过,修不修在你个人。大家看到今天中午吃这顿饭了没有?「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  *  *  *  *  *  *

△能够清清净净,是多少生修来的福,不要损福。有病去看,不可停留。不得已出去,要作下地狱想。莲宗初祖在庐山三十年,送客不过虎溪。古时有大德,皇帝派大臣请他,不去。苦行、打坐、穿得很单薄、冻得鼻涕流到腿上。大臣再三恳请,也没答应。可见人家的道德。

道人无亲以法为亲

道人无亲,以法为亲。你们都是割爱舍亲,抛弃一切世间的爱好,来出家修道,不可以有情染之心。否则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母?出家人如果在道场发生情感,等于是于佛法中破佛法,很不吉祥。

佛说出家人是大丈夫,大丈夫不分男女,有四种人称为大丈夫。那四种人呢?听闻法,第一种;思惟义,第二种;如说行,第三种;善知识,第四种。

听闻法,声闻弟子。我们可算是声闻弟子;思惟义,是缘觉乘人;如说行,菩萨乘人;善知识,佛。佛是九道众生的善知识。

听闻法,在佛言教;思惟义,在佛义理,称为教理;如说行,是行;善知识,是果。说起来,就是教理行果。

情染之心,障道。有四种法,从细到粗。那四种法呢?和你们讲过──爱着染YIN。爱最微细,可通至无明。菩萨,还有一分法爱,不是情爱。二乘人,涅槃之爱,也不是情爱。着,色界无色界天着于禅定。染以下是欲界五趣杂居。

所以染YIN,犯不得。犯了YIN戒,障禅定道、四禅八定;往深的说,障小乘灭尽定;往大乘说,障菩萨六度万行;障佛果位、无上佛道。

你们出家一场,所为何事?要记住──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各人要切实提高警觉,否则对不起佛,对不起菩萨,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也对不起一切众生。

情染和YIN,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克制住了,是涅槃流;一念泛滥,是生死流。在凡夫位说,罪报福报,一念之间。凡圣说起来,生死涅槃一念就分了。

你为什么不走涅槃路,甘心堕落呢?人身一失,万劫不复。

大家记住,何幸我们得闻净土法门?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尤其得闻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佛金口所说的无上言教,对末法时期众生最有利。

净土义理甚深,言一乘佛法。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念是言教,而无念就是义理;无念是义理,念是言教。净土法门,二谛融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往生是言教,无生是义理。净土法门,往生即无生,无生是往生。

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无上妙行,生到西方,证果即是,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四土圆融。我们何幸得遇这种法门?不一心办道,难道想堕落吗?

所以大家记住,无论道友之间,乃至对一切众生,只有道义之交,不可动情念。希望大家守身如玉,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精勤则道成懒惰则道败

懒惰是恶德的根源,我今天说出来,提醒大家。

佛说,懒惰之人,在世间,世财会败坏,家园会败坏。子女懒惰,父母不喜;妻子懒惰,丈夫不喜;丈夫懒惰,妻子不喜;弟兄懒惰,弟兄不喜;朋友懒惰,朋友不喜。

做什么事业,懒惰的人,一定失败。精勤的人,一定成功。修佛道更是如此,懒惰的人,不得成功。佛门当中,千万忌懒惰。

有很多人,以念佛为推托,说我做事情,耽误我念佛。这是懒人的推托词。他不知道,忙也阿弥陀,闲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纵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这才是真正念佛人。

不可以说,我借念佛为名目,什么事情都不做。其实,做事情怎么会妨碍你念佛呢?心清净就是念佛。如果认为念佛,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那,佛教是要垮台的。

这个懒惰,可从几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方面,推托。有什么事情,给别人去做,自己退出来。

第二种情形,因循。今天没有时间了,明天再办好了。

第三种,避重就轻。人家动,他不好意思不动,人家拿圆锹,他拿扫把;人拿扫把扫地,他拿抹布。这,都是懒惰的行为。

所以,我们须精进道业,精进护持常住,精进作僧众事,方能成就佛道。

持戒念佛作人福田消受供养

大众僧注意持戒念佛。持戒念佛可为众生作福田,能消受供养。

有一部经,名「分别布施功德经」,上面说,持戒可作人福田。说,如果布施病苦之人,得两倍福。如果布施破戒之人,得百倍福。

为什么布施破戒之人得百倍福呢?因为我们受的是别解脱戒,破一戒,其余诸戒还有功德。所以虽然破戒,可令众生种福田,得百倍福。

布施持戒之人,得千倍福。大家持戒,最低限度可令众生种福田,得千倍福。

布施离染之人,染者,欲染,大家知道,欲染是什么呢?就是你们大家所存的YIN欲心。如果布施离染之人,得百千倍福。

如果布施须陀洹向,就是初果向,还没证初果,得无量福。何况布施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菩萨、诸佛?得福更多。

所以,持戒可以为人作福田。

念佛也可为人作福田。经上说,往生极乐世界,纵是下品下生,最低限度也得位不退。位不退是初果须陀洹。所以,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就是初果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