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贰、认识本性 二、公案 — 空之如来藏 7.同道默然


   日期:2020/5/21 2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鼎州德山宣鉴禅师曰:「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麽对?」(识起迷情於达道人如何对话,既言达道,何有言说。)

德山禅师曰:「只恁麽!」(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既言达道人,何处需言诠?只恁麽默然相对也。)

僧良久。〈僧待良久,未识禅机,更欲动心发问。〉

师曰:「汝更问!」(僧欲起心动念,师已觉知。)

僧再问,师乃喝出。(未开悟行者,多问无利,既无可教,多言已无益也,乃喝令其出。)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修行到要想问问题时,却一下子觉得没什麽问题可以问,想问什麽、讲什麽,“啪”一下子不想讲了,内心都空掉了,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悟道的人就像这样,为什麽?如实住的空体,对一切境也没想反应,主观意念不去 照这个境的话,此境就断了,有所照不去体知它的话,也等於断了,所以没什麽好讲的。

前一公案「有性无言」提到,空性显露时,是不落於语言文字的,当然悟道行者,对一切法的了知,使他对境能心不起。故说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故对一切境是无言说的。若要谈论一些佛法,也在因缘具足下始得,若因缘不具足,它以先知,故乃不想开其尊口的。悟入空者若如是,证道者更如是。但这也不是最後,最後的还是最初的,还是要回复到未入时的境况,有说有笑,只是烦恼没了。

2. 释题

同时有两个达道人见面时,面对面将谈些什麽?什麽也没谈,「不将语默对」,只是默默对坐着,无所动心,我来是来了,但不见得一定要有所说。有一天你跑到竹东、高雄去见某个大师,结果一见面没话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或顶礼後就回来,如果是如此,你是个高人。如果去到那边,话一大堆,问东谈西,表示你差得太远了,显然是没有悟道,所以有那麽多的问题,悟道的人是没有问题的。能讲出来的,都是因缘法,或是多馀的执着有相,才会有烦恼,有相不执着也没烦恼的。而无相根本不用烦恼,它根本就是空、无。这公案就在讲达道的人,见面时为何不说话,而是「默然相对」。两个真正悟道的人,面对面时,却是无话可说,在语言道断、心行处灭下,就以体空一同住入其清净空境中。

3. 语体文解

有一僧人问鼎州德山宣鉴禅师说:「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麽对?」此僧识起迷情於达道人如何对话。这个僧人也很奇怪,看到这句公案话语就起妄想。达道就是自己悟道了,如果一个人悟得佛道了,在路上又碰到另一个悟道的人,两个人一见面不会用语言文字来互相的对谈,只是默然的面对面,默然是以心交心,以体空面对体空,你心不动,他心也不动,心印心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心是为印心,所以不将语默对,那将什麽来对呢?他在打妄想问禅师,看禅师怎麽回答?

这是缘起本体界的一个公案,既然说达道,应该就无言说,像一个镜子,有因缘来就照一照,没有因缘来就无所照。有因缘来照後,又有什麽可说?「有所说」即是执境,「不可说」是”达道人”。 「有言说」就是第六、七识的分别、妄想所起的烦恼,乃是不清净法。所以达道的人没有这些毛病,还有何言说?讲什麽?不讲!

德山禅师曰:「只恁麽!」按语说: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既言达道人,何处需言诠?只恁麽默然相对也。”只恁麽”是什麽意思呢?禅师以事境解释给他听,禅师就站在那里说:「就像这样。」禅师也不讲话了,闭嘴且不起心动念,静止在那里,就比这个姿势。「只恁麽」一讲完,接着下来禅师他的身体所显示的是一种姿态,一种境界。

按语说:「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如果你能够修证到能感受这个境界的话,那你大概也不错了。「天地同根」:众生共业在形成此器世界 地球 的时候,都是因缘法,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灭而世界灭,故说器世界是因缘所成的。无情、有情众生共业而生的器世界中,有情的归有情,无情众生归无情众生。在此阶段性的因缘法中,无情无有轮回,而有情众生轮回於六道中。无情众生者,一切物质如草木矿土等,有情众生是六道众生等。世界初成,无情众生先化起,後有情众依之而生住,然後天地共成立了,天地本来是同一个缘,最根本的根在那里?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因阿赖耶识能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

以前我们所讲的木头、东西或者是花草,怎麽会跟我们是兄弟?因它们也是阿赖耶识所化现,问它有没有体性?它们也有如实空的体,没有外缘来时是住空境中。若有一个境界来---就如拍它一下,它也反应「啪」一声。有没有听到?「啪」的一声是它的反应,因为它体空不动,一碰它,它就啪一声响,这「啪」的一声是它的反应,反应完了又回到空。这不正是我们拼命要去追求的自性反应的境况吗?境来应缘,缘灭法灭,还入空境。体空面对一切境界所起的反应,缘灭了又回到原来,刚刚「啪」的声音在那里?要找找不到,当有声时,要抓抓不住,这是究竟的空相,「啪」的声音是不是空,由你修证过程不同的认知而有不同。懂这些的话,一切无情也跟我们一样有其自性。

《楞严经》讲十二类众生因缘,其中讲无情类众生如何化成,因为无知而堕落到这个境地去的。如果有一人常常打坐中,却认为此身是苦,怕冷热、 渴,突生奇想:如果我此身像石头、花木,那不是将不畏 寒。如此想後,此心依附於石矿、树林上,因而种无情类众生因。其阿赖耶识中有无情类种子因,新世界要成之初,当先化成石矿、花木等无情众生。故《楞严经》云:「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故我们打坐时,对色身的苦痛、 寒不要怕,真正解脱是面对此境界没有挂碍。不要天天为此些事烦恼,天气冷了要穿衣服, 饿了就当吃饭。不要有无知、无想的念头,起了攀缘无情类的东西。不然下一世界要成时,得会轮坠变成石头、金属之类的,或是木头之类的。故无情类众生亦是我们兄弟,以前无明,起了不正当的观念而铸成。

我们常说佛性有两面,一面是如实「空」的体,一面是如实「不空」的有相 能化成境的有相。一个圣人证得解脱的话,就是能以如实空的体,面对如实不空的境,他能坦荡荡、如如不动,不是怕念、不是怕境,念起境来我不去执着,这才是解脱的知见,这也是我们要练的。不是练得像木头一样才是很好,要知道这样是不好的,因为无情众生是这麽来的。

在我们住的这个银河系,开始因缘初成各星球的时候,众生的阿赖耶识能外变器世界。依佛经的说法,我们这小宇宙内,环 须弥山周围,共有四处居住有人类,一者南瞻部洲(我等住的地球),二者北瞿卢洲,叁者东胜神洲,四者西牛货洲。我们的世界也是由我们众生共业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不是谁来创造的,是由无情众生的阿赖耶所变现的,所以它成器世界。

阿赖耶识也可内变根身,这是有情众生所能变,阿赖耶识没有去受生的时候,怎麽可以长成人的形状?如果是受生到畜生道,就长成畜生形状,这是阿耶赖识的业变,依其母亲基因而合成,但很多个别的业缘是由阿赖耶识来变成。例如很多身体的胎记,都是阿赖耶识所记的,因精卵子结合,慢慢发育的时候,再依它的记忆形状在发育。再如九指状元的故事,话说以前有一个当妓女的,很有善心,常常去寺庙供养,做点功德。人家常讥笑她:「 赚不乾净的钱,拿到寺庙供养寺庙、师父,是不可以的。」她在羞愧之馀,回家後举刀砍掉一指,因很在意,砍断了手指後,越想越不甘愿,一天想好几千次,阿赖耶识就记住下来少了一个指头,且记得很清楚。不久,她很惭愧也放不开,就跳河自杀了。自杀後,因为她有供养诸佛的功德,马上又投胎做人,出生後就只有九个手指头。後来长大後,因供佛之因缘,考上了状元,故称为九指状元。做了状元後,慢慢因缘凑合又回到那个庙寺,觉得对环境很面熟,就去问住持,住持有点灵通,就慢慢告诉他前世一切的过程。为什麽会前一生的事情一直留下来,都是阿赖耶识能藏一切,且能内变根身的原故。所以我们身上有残缺的话,不要常去在意它,越在意的话,下一世还是会遗传下来的。遗传就是阿赖耶识记得太清楚,下一世还是一样,出生做原来的样子。

「众生还同体」大家都是同一个空体,如果你了解大家的心虽有不同,但事实其体是一如的。如果有个人其心清净,而你也用功得不错,心坦荡荡,能保持清净,心对境好像没有阻挡,水乳交融一样,前面一片空无,你心虽面对他却如入空境般,无有障碍物。

又如面对的是一个坏蛋的话,心眼很坏的,天天都是邪念坏脑筋的,你面对他就像面对一个墙壁有障碍,你觉得很奇怪,不同德行的人为什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後者不是真心,不是同一个体的,增加了他的业,业力所变现,所以就有不同体的感觉。然不管同体清净或对方业障深重,其心有跟我心无别,他如果生气的时候,你也感受到自己要生气,一直要发脾气起来。如果他起 心的话,你也一直要发 心。由此可知众生本同一体。

我等修行不能自己解脱就好,你解脱没有用,因你周围之人、娑婆世界众生,他们若不清净,你还是不清净,因为你还会受他感召到。大家都清净的话,所有众生都清净,才能够真正的清净,故体会「天地本同根,众生还同体。」是修行过程之体悟境况。

虽然说达道的人,不必落於语言文字来显示、来解说,只恁麽默然的相对,空体跟空体相对,既然修证到同体,体已经空掉了,你的空体已经变成他的空体,能无挂碍,也没有多馀的话可以讲,也不能讲,所以德山禅师说:「只恁麽!」

僧良久,看禅师站得得久,讲这叁个字以後就不动了,嘴巴不动了,心也不动了,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找的样子,达道的人就是这样,结果这位大德不识禅机偏要再问。

僧再动心念想再问,德山禅师就说:「你还要问!」起心动念想问的话,禅师已经知道了,没有了知禅师的禅机,所以真的再问,师父就不理他,为什麽?如你是达道人,一比就知道了,不是达道的人,说破了嘴还是不知道,要讲什麽?给我出去。想教训他一下,但还是觉得很难,最後禅师就叫他出去算了。

禅师能教的,一言半字就开示完了,你的毛病给你解开了;如果讲了大半天,一片大道理,就不属於禅宗了,那是解说经论师,经论师就是可以把经典中一个字,讲上好几天都还没说完。例如光一个题目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要讲了好几个月都讲不完,甚至讲一、二年都讲不完。你如果智慧够的话,不用去看人家写的书,我们没有诸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光对这个「大」字,就可讲了好几个月了,甚至好几年讲不完,佛的智慧是浩瀚无边的。

禅宗讲体性空,且以这个体为主,所面对一切现象所起的法能不执着,就是这麽简单的事,有什麽好讲。每一宗最後都要修入禅体性空境界,禅宗的好处就是快速而直接趋入体性,找到这个样子,然後把一些支节都打开、舍弃,就得空性的体,这样就悟空了,然後面对境界起灭没有烦恼,那就解脱了。当然修佛禅不是只有如此就完成,还有菩萨十地、金刚如来十地待行者去上进,非一世即能成果地佛的。

以公案来认识我们的体性,有如苍天,我们的体性本来是寂静的,体性显露的时候是唯我独尊,佛证到这个境界也这样,凡夫证到这个境界也是这样,这「我」不是指个体的我,是我们体性空体的我,那是真我,是至高无上的我,我们的体性本来不是男相、不是女相,没有这些男女相,有男女相都是业力果报所现的相。有性无言,证到体性起的时候,就不用讲话,木头人才会常常嘴巴叽哩聒啦的动;有性不能言,体空现起的时候是不喜欢讲话,这时候心要大死一番,什麽事情都觉得没兴趣,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要传无所传,我们的体空怎麽传,所以佛法是无所传的。讲了大半天,最後我们的体心,或者释迦牟尼佛传下来都没有一法可传的,若佛法可传那就不究竟,最後传你不可传的体,那体是空的,那怎麽传?只要达到那个境界悟道了,悟道这「道」不是那个「到」,是到达空的境界,那就到了。没有一个东西可传,所以有东西可传、有法可传的都不是正法,不是真的佛法,一切方法只是一个手段,证到空的手段,不把手段当做最後的一个目的。所以为什麽禅宗所留下来的书,如《指月录》 专讲公案的书,公案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头,指给某人请看那个月亮,此时你要看月亮,不要看我的手指头。所有一切法、所有一切相,都是手指头,《指月录》所讲的公案都是这手指头,我们要看得到手指头的背後在讲什麽,指的是空,要悟的是这个空体,所以很多人执着在文字相里面,这是不真实的法,把手指头当月亮一样,是不对的!

所以心无所传,体空无所传,佛法无所传,在《金刚经》里也说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说当时燃灯佛给我授记的时候,没有一个法可传,无所得才是对的,所以佛法证到最後是无所得,为什麽?因入空性时什麽也没有;有所得时,还有一个「得」,那是不对的。

( 85 年 6月 4 日 讲於 龙潭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