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良法师:茫茫九派释中华


   日期:2020/5/2 1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茫茫九派释中华

  茫茫寰宇,乾坤大开。杳杳历史,古往今来。
  循顺人类历史的脉搏溯源,距今两千五百年前有三位圣人降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教之祖。孔子讲人生,老子讲养生,释迦牟尼讲重生,三教之精华在中华大地上相映绽放,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彩纷呈。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占居着华夏民族的文化主流,孕育了一代代先哲圣贤,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精神支柱。
  佛学文化源于外域,扬于华夏,为众生安居乐业带来了精神食粮,成为中华民族弘扬正气的文化典范。
晨钟暮鼓,日复年增,绵绵不绝,回荡依旧的佛学灏噩,用他们的虔诚、毅力和悲愿度过了每一个辛劳而又神圣的日月星辰。
  这里有慈爱的云,这里有善良的雨,点点滴滴,丝丝缕缕,让躺下的身躯重新站起来,让失落的渴望重获爱的甘霖,让干涸的心灵生出青翠的绿叶,让枯萎的生命绽放出微笑的花荫。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正是这芬芳的花叶组成了明媚的春天。因为,众生的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善根,这是一个美丽的永恒的根。
  “中华”二字的成因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的集体意识,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民认为这是花的世界。原因之一是“华”的本义即为“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诗句“灼灼其华”的“华”并不通假,远古时期的汉字并没有“花”这个字,而只有“华”这一字。依照篆书,也正是花的象形。因此有学者根据华的本义,以及远古先民集体潜意识的遗传,推测“中华”的意义为“中和的花之国度”。
  如今,我们是否可以断想:此花就是,潜藏在大汉子民“集体意识”中的那一朵莲花呢?
  在中华的“百花园”里,历代翘楚多有“结莲“美谈。东坡居士的传奇经历,可谓“莲华盛事”
  相传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
  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
  这时候佛印突然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佛印答“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
  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佛学自汉代传入中国,数百年后,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标志着佛学文化中国化的完成,形成了儒、释、道三家互补共存、和而不同的格局,共同构建枝叶繁茂的大中国文化圈。多种文化元素的合流,是中华民族“仁爱和谐”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华夏文化走出中国远播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十方丛林中巡礼,旷达和舒缓遍及全身。在全民倡导绿色生态环境的今天,佛学文化的素雅、清明恰好为这种生活的创建提供一片精神绿洲。
  佛学文化,面临碧水,背依青山,云蒸霞蔚,郁郁葱葱好一派福慧绵长的旷世胜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