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团队的组建


   日期:2020/5/1 6: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团队的组建

师:在没有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团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员工。

师:回答得很好。前几天有几个人和我讨论企业管理的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今晚就此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任何一个团队都由领导者、管理者、员工三部分组成。在寺院就是方丈、执事和清众。什么是领导者呢?领导者是管意识形态、方向,提出思想的人,他是团队的灵魂与形象代言人,不管具体的事务。他做事的原则是抓大放小。他不仅要善说、善写,还要善管,管放在第三位。

管理者首先要能管,其次要能说,第三要能写。一个团队能否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决于中间的力量,也就是管理者。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非常重要。员工、清众不能直接面对董事长、方丈,而是他们的领导——管理者。管理者在中间可以左右逢源,上下周全。管理者要大事小事一把抓,亲力亲为。如果管理层只能想到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去落实,就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如果管理者抓大放小,这个团队就管不好。如果领导者亲力亲为去做具体的工作,管理者就很难做事,也做不好事,下面的员工也不知道应该听领导者的还是听管理者的。有的员工认为谁是老大他就听谁的。也许有些领导会欣赏这样的员工,认为这个员工对自己很忠诚,很维护这个团队。但有智慧的领导恰恰相反,他不会欣赏这样的员工。员工真正的领导是他的直接上司。他今天可以绕开自己的直接上司去找上一层领导,明天同样也会绕开上一层领导去找更上层的领导。

员工和清众首先要会听,然后是会做,最后还要会说。只有听得懂管理者说的话,明白他的意思,才能把事情做好。员工要能服从管理,还要学会和管理者沟通。作为一名员工或者清众,你做事能让管理者放心,你就成功了。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做员工或者清众,必然会做管理者乃至领导者。如果一辈子都做员工、清众,说明你没有成长,你不是一个好员工、好清众。一个有过人之处的人不可能长期做员工、清众,会很快成长为管理者,甚至领导者。在没有成功之前,就应该默默地做事,默默地付出,只要坚持不懈,总会被发现。

什么方式可以让一个团队健康发展呢?也许我们会说建章立制。可是,为什么很多有机制规章的团队没能发展壮大起来呢?因为没有人去具体执行和落实。制度是用来检测员工的行为是否规范,工作是否做得正确的标准,是要靠人去实施和落实的,人不去落实制度,制度怎么会起作用呢?一个团队纵然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如果管理层不去实施与落实,务虚不务实,这些制度也形同虚设。成功的人做事全靠落实,不是凭嘴巴讲,不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妄想。所以,如果管理者只会想或只会说,只会写,不会做,就不是一个优秀出色的管理者。管理者可以不会说,不会写,但一定要会管,因为他直接面对人与事。

一个企业在组建期间,领导者非常重要。组建起来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者,领导者就不是很重要了,甚至可以不要。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董事长,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总经理。寺庙可以没有方丈,但不可以没有当家师。一个企业组建成功以后,真正带领大家做事的,是总经理和各部门的经理,这样公司才会不断地壮大,健康稳定地发展。寺庙也是这样。

对寺庙来讲,方丈就相当于董事长,八大执事就是管理者,清众就是员工。一个寺庙能否正常运作与发展,八大执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寺庙建好以后,方丈只是这个寺庙的形象代言人,就像一面旗帜一样,这时候需要体现的是八大执事的智慧和力量。

清众不明白部门负责人的意图,分配给他的工作肯定做不好。清众不需要参与管理,更不需要提出思想,只要把管理者吩咐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如果一个团队里面这三个角色不能各就其位,各尽其职,就会如古人所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一个团队的内部就好像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在团队里面,管理者就应该是领导者的化身,员工就是管理者的化身。

一个寺庙主要是靠当家和知客支撑着。大家一定要务实,不要务虚,做事要一步到位,抓住不放,不要顾虑太多。只要是一心为寺庙,大家迟早都会知道。我们都已经中年了,应该多做点实事,让那些刚剃头的小和尚多讲,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以后他们自然就会讲法了。如果不开口讲,永远不知道自己缺什么。

为什么一个团队要建章立制,并且公诸于众呢?就是要看大家能否接受这些规章制度。能接受就共同遵守;不能遵守,就没必要待在这个团队里。任何人到了一个团队,都应该主动适应这个团队,不能让团队来适应自己,团队不可能因为迁就一个人而改变整个团队的规章制度。团队不协调会导致成员身心不健康,因为大磁场会影响小磁场。比如我们团队的基本理念是“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理念,你可能就会被淘汰,留下的一定是能接受的人。一个人不接受他所在团队的理念又留在这个团队里,他的身体就会生病,他的灵魂就会被这个团队的共同磁场“杀”掉。就好比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可以阻挡,摧毁一切障碍一样。能遵守企业文化的人,他磁场的振动频率与企业的振动频率是一致的。不遵守的人则不同,他的振动频率就会被团队这个大的振动频率“吃”掉。这就是过去每个寺庙都修同一个法门的原因。如果你在这个寺庙里不修这个寺庙的法门,你的磁场就会被吸掉。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思想、文化、规章制度和为人处事的标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寺庙里要树立起正气,只要歪风邪气一出现就应该马上制止。我们的团队里不应该存在奸、狡、狠、谋的现象。宗教团体里的人员体现出的应该是忠厚和老实。作为一个僧人,应该把佛学经典的学习研究、讲经说法作为自己的主业,而不是去搞其他。对一个团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和谐。和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处处为对方考虑,换位思考。

答:有共同的目标,为集体着想,互相沟通,互相尊重。

答:共同勉励,互相包容,做到“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答: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在生活中互相照顾。在寺院里,除了共同学佛修行之外,还能互相监督和促进。

答:共同的愿景,充分的沟通,明确的分工。

答:互相协作,配合,服从,忍让。

答:齐心协力,各尽其职,守本位,听招呼。

师:你们每个人都答对了一项或两项,有的沾了个边,没有击中要害。你们的回答就代表了你们的见地,当你在为人处事或当领导时,就会按你们的见地去做,结果也是如此,有的沾个边,有的做对一点点,有的相对多一些。

既然是一个团队,要团结,要和谐,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清众,都要带头做工作。领导者到了公司,也要和员工一起吃食堂。一个团队的团结与和谐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每个成员各就其位,各行其职,安分守己。

第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能做的有多大作用,多大影响力?”如果你仅仅能做,所做的没有多大作用,没有影响力,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你的存在对这个团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第三是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员工,三者都要学会这一点,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前提。

第四是自我约束力。约束什么呢?约束私心。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约束,不让自己的私欲膨胀。一个团队之所以不团结,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私心没有约束好。有时候虽然彼此互相尊重,但有些人所谓的“尊重”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有时候你说话办事可能不懂尊重对方,但对方了解你的用意、你的发心、你的初衷是为了团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方也会原谅你。相反,如果对方发现你的目的、发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即便你很懂礼节礼貌,很善于和对方沟通,很尊重和包容对方,你所谓的礼节与尊重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佛教讲动机、发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言行首先看动机和发心。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会处理矛盾和突发事件。一个团队随时可能有矛盾和突然事件产生,既然你是领导者、管理者,就必须具备处理这类事件的能力。尤其是管理者,员工出现问题首先是反应给管理者,领导者不会天天在现场。只有管理者拿不定主意,处理不了突发事件时,才把它移交给领导者。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公司的员工,寺庙的清众,当出现矛盾或突然事件时,你们是现场的第一负责人,你们自己处理不了,才反应给你们的领导,也就是管理者。

所以说一个团队要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首先要和谐。如何才能和谐呢?就是要做到上述五个方面。

释万行2011.07.1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