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专注是前提


   日期:2020/5/1 0: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专注是前提

作为一个出家人,至少要修五个以上的法。当一个法修成之后,已达到高度专注,再修哪一种法都能很快入道。如果无法达到高度专注,修再好的法也无法入道。过去我曾问过大家:在座的谁在一个法上专注地修过三年?

修一个法,首先要了解这个法,要了解师父的思想,只有了解了他的思想以后,才能修他的法,否则是用不上功的。如果你曾经完整地修过一个法,给你任何一个法,你很快就可以修完,而且不需要了解这个法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只要在自己身上验证,很快就可以进入状态。因为你的身口意是高度统一、协调的,所以你能专注在任何法上。

过去的祖师修行都有一个共性——从恭敬心修起,从念佛、拜佛,乃至上香修起。因为这一系列是基础,是在规范我们的身口意。当身口意统一以后,做任何事情的速度和效率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的身口意从来没有用一个方法训练过,从来没有长期专注在一个法上,身口意不统一,即便释迦摩尼佛给我们一个快速成就的方法,我们也用不上功。无论什么法都必须借助身口意的力量来入道。一旦入了道,身口意就可以暂时放到一边。在三禅之前,身口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往上走,身口意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别看你们是万行的徒弟,在修万行的法,问问你们自己的内心:究竟在这个法上下了多少工夫?对万行的深信达到了几成?专注力达到了多少?下了多少功夫研究他的思想?我的师父曾经告诉我,一个凡夫修一个明师的法,如果念头不在他的人、法、思想上持续停留三年,你就没有资格评价他。三年还是对一个高智商、有相当根器的人而言。

接触一个明师,他的法门、他的思想必须吃透以后才可以转修下一个法门,否则你一生都会处于迷茫之中。每个明师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重点。如果你不理解,或者修这个法还未进入状态,又开始接触下一个明师,修下一个法,你会一直在门外徘徊。如果一生之中你只接触一种思想,修一个法门,你也不会是一个好法师,好的传教士。过去的丛林有规定,在一个地方参学三年,必须出去接触下一个明师的思想,到另一个修行人身边去学习他的见地和修法。但是,如果你在这里没有把这里的法用心地修上三年,就是出去参学也没有用,你到任何地方也不会用心修那里的法。

每个道场都有自己的法,在一个道场大家同修一个法,彼此激励,会有一种加持力,可以共同进步。如果你们离开东华寺到别的道场,就不要再修东华寺的法。如果你们来到东华寺还在修自己原来的法,那待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道场修什么法,传什么法,取决于这个道场的住持和尚,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你得到一个法,肯定有传法的师父。如果你在一个道场所修的法不能让你受用,这个法不能滋养你的身心,你就没有必要继续呆下去。一个好的法不仅能滋养你的灵魂,也能滋养你的色身。如果修到不相应,不认可,不欢喜,又何必勉为其难呢?人活着要表里如一,心口一致,否则就是个四分五裂的人。这样岂不更痛苦、更颠倒?并不是所有的徒弟都在自己的师父身边开悟。过去很多徒弟在师父身边没开悟,到另外一个师父身边却开悟成就了。东华寺就是一个例子,那么多人来了,和我交谈感到震撼,满载而归;也有很多人来了摇头叹息,失望而去。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来这里无论是想出家,还是为了求法,都一定要看万行的书,研究万行的思想,看看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不是,你就没必要待在这里。想出家的,如果不认可万行,不接受他的思想,也没必要借他的手为自己剃头,然后跑到“一行”那里去学“一行”的思想。你倒不如直接到“一行”那里,让他给你剃头。你不信万行,让万行给你剃头,万行会觉得你在欺骗他。过去的人修密法时必须跪在佛前发誓:修这个法,就要生生世世修下去,对这个法和上师不离不弃,否则就下金刚地狱。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是凡夫,习惯了朝三暮四,所以要叫你发下毒誓。这样做管用吗?对有智慧的人不管用,对愚昧无知的人特别管用!密宗就用这种传法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仍然非常实用,因为学佛的人都信因果,怕下地狱,所以在开始修法之前发下毒誓很有作用。但是汉传佛教没有这个习俗。

在一个道场追随一个明师三年就可以出去参学了。如果修这个法门很受用,和这个明师的思想很相应,可以一直修下去。如果你觉得这里的法不解渴,就应该离开这个道场,去寻找更适合你的法。并非像一些信徒想的那样:如果我多拜几个师父,就是背叛了我原来的师父,我的师父会不会生气?的确有这样的师父,徒弟多参几个明师,多接触几个和尚,他心里就不舒服,认为徒弟背叛了自己。如果你的师父是这样的人,你就应该考虑改换门庭了。

我个人在前十年就只修一个法。当我对这个法有了感觉,进入了状态,就接二连三地修了十几个法。修其他法门只要几天或几个月就完成了,最短的时间用几个小时就修完一个法脉的法门,最长的法门也就六个月。有个印象最深的法门,师父一边传我一边修,和他保持同步,他讲完我修完。前不久我用两天时间又修完了一个法。任何一个法都会告诉你,第一步出现什么,第二步出现什么,最终出现什么。它所说的一切我两天就已经达到,修完了。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完呢?就是因为前十年我已经把这个工具调教得很好用了,它很听指挥。如果你的身口意不能高度地统一协调,你不能很好地驾驭和主宰它们,修任何一个法门你都没办法上路,更不用说能进入状态修完这个法了。

练莲花生法门动功第一节“观音请圣”会有什么境界?练第二节“仙鹤展翅”会有什么境界?乃至练最后一节“立地冲天”会有什么境界?修静又功会出现什么境界?你什么境界都没有出现,怎么证明你修完了,你入道了呢?只能说明你根本还没有上路。为什么这个法门叫莲花生法门?就是和净土宗一样,往生后直接升到莲花的国度,以莲花为身体,是坐着莲花走的,莲花就是我们的伴侣。不想坐莲花就坐彩云或白云。你能坐上莲花,想要什么动个念头就有什么,想驾着仙鹤、麒麟、狮子,顷刻间它们就出现,因为你的心力够了。所谓心生万物,不是真的有个狮子,有朵莲花从远处飘来了,而是你内心产生了这个念头,当下狮子和莲花就显现,它们出自你的自性。当自性能生万法的时候,想到东方就到东方,想到西方就到西方,来去完全由你自己把握。所以古人一直强调身心合一,人在此,心在此。由于我们都喜欢用头脑的小聪明,不按古人说的去做,以为自己比古人聪明,一直在寻找捷径,所以达不到这种境界。千经万论无非就是强调一个道理——虔信、专注、忘我;看破、放下、自在。

今天早上在会客室见万行的人,晚上还有几个在呢?(答:九个)明天这九个又不知道还会剩下几个。现在的众生都注重外表,看他的外表有什么意义呢?明师往往比凡夫俗子还可恨,还令人厌恶。因为明师不会去讨好众生,凡夫才会去讨好人。明师就是一把锋利的刀,除了会修理众生以外可以一无是处。可是又有几个众生受得了明师的修理呢?你想接受他的修理,自己却没准备好,他怎么会修理你呢?他要看你是否准备好了,才考虑动不动刀子。结果他还没动刀,你就跑了。满身都是刺,砍起来肯定很痛苦,如果不砍,你就会一直带着这些刺。当然,有些明师在不同的阶段会用不同的方式,他也会迎合众生。明师明白性情上的温和是善,原则上的温和是恶,当他真的挥起刀的时候是不会迎合你的,迎合你只会助长你身上的刺。

谁曾经为自己的信仰和志向,忘我地、奋不顾身地努力过三年五年十年?谁曾经为自己的欲望去死去活过?谁十年只接受一种信念,十年眼中只有一个东西?现在大家都是眼花缭乱。不要说在座的,就连万行的眼前也是五彩缤纷,看得眼花缭乱。好在他没心没肺,过后无痕。就如古人所言,看天下那个法门最好——唯有六度万行。

释万行2011.04.0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