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C 三、七日经


   日期:2020/4/21 8: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七日经

  说法地点:毗舍离的柰氏树园

  参加人员:诸位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一日乃至七日出现时,世间会崩坏的情况。以此劝人当观诸行无常,应厌离而求解脱。并说往昔曾为外道师宗的善眼大师。但其所说,并不究竟,现在所说的才是究竟,而饶益众生。

  此经的说法地点,改在了毗舍离。这个毗舍离,我们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也曾提及,它地处中印度,是跋祇人(即离车族)的都城。相关资料显示出它位于恒河的北岸,与恒河南岸的摩揭陀国相对峙。毗舍离意译为庄严城。佛住世时,曾经常行化于此城,并宣说了《毗摩诘经》、《普门陀罗尼经》等经典,教化了我们熟知的维摩诘大居士、庵摩罗女、长者子宝积等人。

  那么跋祇人与摩诃陀国的矛盾是怎么引起的呢?根据一些传说,即毗舍离人曾为迎请即将入灭的阿难尊者,可是摩揭陀国对此持有异议,因为摩揭陀国也想供养阿难,结果两国产生纠纷。据说阿难施展神通,一下子升腾到恒河上空二分其身,于是两国诤斗遂告平息。佛灭度后一百一十年,阿难的弟子耶舍陀、三菩伽等人于此地聚集七百贤圣,举行第二次佛典结集,议论比丘的十事非法。佛灭度后约二百年,阿育王于此地塔中获得许多佛舍身,并将其移往摩揭陀国。关于十事非法,我们以后若谈及相关话题的时候,再来具体探讨这个问题。

  据《大唐西域记》第七卷所述,毗舍离宫城周四、五里,少有人居住;伽蓝数百,多已圯坏;僧徒甚少,多露形之徒(即裸形外道)。看来到中国的唐代初期,毗舍离早已是黍离之悲了。而这也恰恰印证了佛法中“诸法无常”的真理。然即便是玄奘至此,见一片荒芜凋敝之衰相,亦不免喟然落泪矣!

  佛陀今天跟大家所讲的主题是:诸行无常。

  佛陀的观点是:一切的诸行,都是无常的,都是不能久住之法,而是快速的变易之法,是不可倚依之法。

  什么叫“诸行无常”?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在佛教的基础理论里,有一个“三法印”,内容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里的诸行无常,是指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都是处于经常转变不息的状态,它系佛法的根本大纲。那么为什么被称为“三法印”呢?因为它们是藉以判断佛法是否究竟的三种法门。符合三法印,就是究竟的佛法;不符合三法印,就不能称为究竟的佛法,甚至是邪魔外道。

  那么,谈到诸行无常,有些人很可能会感到新鲜:这种观点,与物质是运动的唯物论观点不是完全一样的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佛教的“诸行无常”,它不仅讲物质世界是无常的,精神世界也是无常的;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是无常的。诸行无常的观点,是建立在因果轮回的基础之上。佛弟子感受到无常,目的是让我们生起厌离心,从而精进修道,超脱自己与解放自己。而唯物论的运动观是让人们把握客观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至于意识领域,好像至今并没有见到哪位唯论论者提出“意识世界是运动的”口号。

  那么,对于一切无常之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佛陀进一步教导我们:像这样无常的诸行,我们不应当感到快乐,不应当去贪著它们,而是应该去讨厌它们,以它们为忧患;并且应该速求舍离,求得究竟的解脱!

  那么,佛陀说“诸行无常”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于是世尊就举出具体的例子,即天空出现七日的情形。这个例子,我们在《长阿含经·世记经》里也曾谈到过,现在再来简略回顾一下:

  1、天空有时不下雨。当天空无雨可降时,那么所有一切的树木、百谷、药木,都均会枯槁,都会摧碎灭尽,而不得常住。

  2、当天空出现两个太阳时,所有的诸沟渠川流,都统统会竭尽,而不得常住。

  3、当天空出现三个太阳时,所有的大江大河,统统都会竭尽,都不得常住。

  4、当天空出现四个太阳时,所有的诸大泉源,从阎浮洲所流出的五河(恒伽河、摇尤那河、舍牢浮河、阿夷罗婆提河、摩企河),都统统会枯竭,都不得常住。

  5、当天空中有五个太阳出现时,大海之水会减少一百由旬,进而会减少七百由旬……最后大海之水会只剩下不足以覆没我们的脚指。因此之故,一切诸行乃为无常。

  6、当天空有六个太阳同时出现时,一切大地以及须弥山王,都会冒起浓烟,众烟会合之而为一烟。因此之故,乃知一切诸行确为无常。

  7、当天空中有七个太阳同时出现时,一切的大地以及须弥山王,都会洞燃俱炽,诸火焰会合之而为一焰。这时风吹火焰,乃至烧燃达于大梵天、光音天。当七日齐出之时,须弥山王以及大地,都会灰烬,而无余存。因此,一切诸行为都是无常的,都不得常住。

  自古以来,凡是正史里所记载的,天上都只有一个太阳,只有神话故事里才出现十个太阳,因此就有后羿射九日的传说。如果我说不久的将来天上会出现两个乃至七个太阳,你肯定会说我是痴人说梦,没有人会相信我的话。而佛陀也有类似的担心。因此佛陀对比丘们说“我现在为你们解说须弥山王当会崩坏、大海枯竭等事,到底谁会相信呢?唯有见谛之人才能知道而已。”也就是说,关于这些事,一般是肯定不会相信的,只有那些真真切切地领悟到真理的人才会相信。

  佛陀在这里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人,这个人也很了不起,是一位外道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善眼。他舍离世间的欲爱,而出家修行,还证得了神通。据说,这位善眼大师座下有数不清的得法弟子。他所说的是什么法呢?是梵志之法,也即是命终之后生往梵天界的道理。当然,由于弟子们的根性不同,有的生往四天王天,有的生往三十三天,不一而足。而善眼大师的修证境界则更高,他死后,便往生到了光音天。因此可以这么说,凡是跟随善眼大师后面学习道法的,都生到了层次不等的天界,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见这位大师功夫十分了得。

  释迦佛向大家介绍了这位善眼大师,然后对比丘们说:“各位,你们知道这位善眼大师是谁吗?他就是我的前世。”

  释尊对他的前世即这位善眼大师进行评述,说虽然善眼大师所说的法,饶益了很多人,让他们获得了安隐快乐,但是,从总的方面讲,还不能算是究竟的梵行。因为无论是往生天四天王天,还是光音天,都不能彻底摆脱生老病死的束缚,也不能彻底脱离苦难的纠缠。而只有佛,才能彻底地把这些令人头疼的烦恼都统统消灭掉。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遍这部《七日经》的内容。所谓的“七日”,不是说七天,而是天上出现了七个太阳。那么,天上出现七个太阳时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海枯石烂,整个世界都会被烤得四处冒烟,然后燃起大火。这场大火,不仅把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烧得干净,就是连三十三天乃至光阴天都被烧得面目全非。佛陀讲七个太阳是何寓意呢?很显然,佛陀所讲的,就是三界以内,都不是究竟的去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三界之内,都是无常的,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一切都是暂时的表面的现象,因此三界之内,不值得我们去留恋,去居住。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精进修持,一步一步地脱离此三界。当我们修证到佛境的时候,就把“诸行无常”的问题彻底给解决了。(界 定 于2008年11月21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