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日期:2020/3/21 17: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贤宗法师于北京西单书店座谈开示

杜柯整理

  佛教讲,人生都是一个缘分。而我们人所追求的,其实是一个“圆”,月亮的圆。人生的圆满,让我们跟世界和谐,心中的圆满,让我们身心和谐。当我们跟世界、跟社会、跟别人、跟自己都和谐时,就是最圆满的,此时你会发现,活在世上是那么美好。

  人生的美好,究其本质来自于我们怎么看这个世界,亦即你解读世界的这颗心,决定着你的一切,你的家庭、健康、工作,你的事业、快乐、痛苦,等等,全建立在上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些全是毛,你的这颗心,才是皮。所以我们要抓住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

  人生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缘和条件裹挟着走,成熟、睿智的人会珍惜每一个触动,每一次相遇,每一回共处,每一个当下,在这个过程里,感受到人生因缘聚散、潮起潮落的不可思议和美妙。而更多人却往往会略了身边的存在,忽略了难得的相遇,忽略了念念在兹的当下,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来如此。我们想想看,如果父母对你付出一切你觉得是理所当然,那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变成什么关系?如果夫妻之间所做一切觉得是理所当然,那夫妻之间的矛盾就重重无尽,每个人都觉得对方应该为自己服务,自己坐享其成。当我们有这样想法的时候,便会产生许多问题,各种矛盾由此而来,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合理地调度,把善的关系变成了恶的关系。人走路为什么会绊倒呢?因为有个东西放在那里你没看到。它本来就在那里,我们没有好好看路,走路不小心,这时候被绊倒了,本来是自己的错,我们却埋怨路。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维方式。

  人生是再好不过的修行过程,你把生命当做一种修行,每天就会看到自己的心灵、境界在不断成长。你把它当做修行,面对挫折、逆境的时候,如何超越,提升,面对缺点时候,如何改正,这个过程中你都在进步。因为我们敢于担当,敢于面对,敢于解决,——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要学会放下;今天的事需面对,要学会解决;明天的问题还没到,我们可以做一些计划。人生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丰富多彩,跌宕多姿,峰回路转,酸甜苦辣,这种美好的过程要我们用美好的心去解读。我一直有很傻的想法,属于无厘头乐天派,总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不会把它想的那么坏。如果什么总是往坏处想,看到这个世界问题那么多,活着不是如同受刑吗?所以人生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在天堂里,也可以在地狱里,天堂和地狱都是自己造就的。再说,即便你真的身陷地狱般恶劣环境,也照样可以在地狱中营造一个心的天堂。

  要想改变世界,改变家庭,改变工作环境,改变身外的一切,第一个改变就来自于我们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解读的方式一改变,什么都跟着变了。所谓修行,就是这回事,其实是怎样来修正自己。很多人一听说修行,以为只有跑到深山老林当道士,或者住到庙里当出家人才叫修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行。举个例子,人家骂我,我不生气,需要不需要修行?你能做到不生气,那你可以不修行,因为你已经达到了修行的结果,还修什么?而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需要修行。没有钱的时候,你很痛苦,一天忧愁、苦闷、压抑,有钱了,你发现自己过的还是不快乐,攀比、担心、纠结,这时候,就证明你需要修行。一个没有修行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能不快乐,一个有修行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快乐。故而,若想保持快乐、平和的心境,必须要修行。

  当你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少时,快乐自然不断增加。真的如此,快乐的真谛未必是做加法,相反是要做减法,越加越多会太累,越减越少更轻松。但多数人在生活中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拥有了一颗充满计较的心,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坐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当你很穷的时候,这些都很简单,当你富有的时候,反而眼花缭乱拙于选择。还有的学者互相诋毁,一天到晚在报纸上抨击、贬低,说别人没道理,学术观点是垃圾,这样有必要吗?随便一个东西摆在众人面前,都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说法,何况是学术、艺术,有时更是难以得到观点上的认可和统一,不要总认为自己把握了真理,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自己是最好的,当你的心是锤子时,你看到世界所有的问题便是钉子,都要用这个锤子去敲打、去解决,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只是我执太重了。再说,一个人每天不断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快速前进,他要不断地左右看看,前后看看。你不断地左右看,往后看,就无法向前迈步。事物的辩证从来如此,你面对光明,黑暗就在面前消失,你把手心展开,手背就藏在后面。所以阴跟阳,是跟非,好跟坏,相伴而存在,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只能相对地存在。你喜欢这个人,同时应该了解他的缺点,你憎恶这个人,同时也要看到他的优点。所谓圆满,就是好的、坏的同时包容,过两天就过中秋节了,中秋的圆满就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残缺性,因为圆满的背后一定是残缺,过几天月亮又不圆了,它不圆到极点时,又开始圆了。世事的轮回犹如月之阴晴圆缺,没有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时,需要圆满地对待,这样是心智成熟的表现,因为世事本来如此。

  我平时很喜欢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组织之间的关系,你有没有发现一点?这世界永远都是围绕着“人”而改变的。北京这么大,不知道有多少房子,多少条路,多少家店,多少所学校,多少部汽车……这些密密麻麻、琳琅满目的建筑,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一个思想,人——人要吃饭,有饭店,人要住处,有宾馆,人要看病,有医院,人要读书,有学校……就说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品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说明有更多人对他需求,所以他的艺术品格就不断升华。如果一个公司做出产品,有很多很多人需求,这个公司自然越做越大。我有时候想,如果一个思想家在这个时代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一定是他的思想解决了千千万万众生的问题,他的思想才能盛行而持久。有的歌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呢,因为大家唱着他的歌得到了快乐,所以走路也听,睡觉也听。有人对宗教不理解,老想着这些宗教什么时候能够消失,很简单,当没有人需要它了自然就消失了,只要它存在一天,就说明有人需要它。

  把一生当做修行是很有意思的。人跟这个世界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我执。我执,简单地说就是永远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我的名望,我的地位,我的金钱,我的权力,我的情感,我的想法,我的意见……人的诸多矛盾皆源于此。《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肉体,是虚妄,我们的房子,山河大地,一草一木,都是虚妄。这个虚妄不是说一无所有,而是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生灭变化无常流动的,我们把这样一种思想叫做空性。空性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自主的个性。这是什么?笔。为什么叫笔,是我告诉它叫笔呢,还是它告诉我叫笔?有人觉得这当然是笔,可我们要把笔扔给小狗,它看到这个东西是什么呢?玩具。那是笔告诉小狗叫玩具呢还是小狗把它当做一个玩具?小狗把它当做一个玩具,是吧。同理,我们人也是把它当做一个笔而已,我们可以叫做笔,也可以叫许多其他不同的名字。那你说这个到底是玩具还是笔呢,不同的主体对他产生的认识理解不同,人,把它当做笔,狗把它当做玩具,蚂蚁把它当做树。所以我们如果过于执着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就障碍我们进一步对事物的本性透彻地认识,其实所有的事物的本性就像这只笔一样,都是相,都是空性,都是因缘和合。

  人的痛苦基本上差不多,富可敌国的人有他的痛苦,一贫如洗的有他的痛苦,权力高高在上的人有他的痛苦,每天上班的普通人也有他的痛苦。每个人都有痛苦,只要你的身体存在,存活在这世间,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会在你身上出现。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人我是非。有家庭,就有家庭的痛苦,有孩子,就有孩子的痛苦,油盐酱醋,洗衣做饭,一地泼烦,因为有家庭这个平台存在,便有与此相应的一切东西。

  有家庭,就有与之相应的问题产生,关键是,我们要用智慧去处理它,同时也需要慈悲。莫先生为什么把我的书叫“慈悲系列”呢,用慈悲来滋润我们现代人的心灵,多一点感恩,多一点爱,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用这种思想去对待生活的时候,你的境界就越来越高,包容面越来越宽。我在寺院,也会碰到许多问题,盖房子啦,处理人际关系,做慈善等等,有很多问题层出不穷。但是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修行。你认识到这一点,碰到的所有艰难挫折都能被转换掉。莲花之所以漂亮,乃因为下面的淤泥越肥沃,上面就长的越旺盛,是不是这样?而肥沃的土地是什么样的,污浊、发臭、肮脏。同样的道理,我们工作不顺心,上司打压你,回到家里还受气,说你收入低没出息,有诸多痛苦,但如果你是莲花,就会把它转化过来,逆境,挫折,变成了你的营养被吸收,使自己更强大。所以学会转换的人,第一是有智慧的人,第二是有境界的人,第三是有慈悲的人,第四是有福报的人。他碰到的逆境越多,内心越强大,对事物的解读越透彻。这种人,一生常常会有大成就。

  转换的理念,在佛教里面多次提到,什么转烦恼为菩提,转凡夫为圣贤,转潜意识为“四智”,都是一种转换的过程。哪一天你学会了转换,人生就没有大问题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也没有什么不能面对、不能解决。你能转换所有的问题,就成为这个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不断地修行,升华。稻盛和夫先生说,人来到世间,不论你贵为总统,还是世界名人,还是保洁员,还是乞丐,所有的身份和工作都是你来到这个世间的修行,当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时,灵魂的纯净度也许只有10,在你离开时,灵魂的纯净度能达到15,这说明你这一期生命没有白活。

  通过我们的家庭,工作,通过我们与人相处,做事,不断地修炼我们的灵魂纯净度。我们的纯净度越高,思想深处负面的东西就越少,最后直至归零。这种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利益到无量的人,他的气场,吸引力,人格魅力,会日臻完美,同化别人。儒家讲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原点来自哪里?来自诚心、正意、修身。你要治国,先得齐家,把家庭处理好,家庭就是你自我训练的平台。如果一个人做到很成功,而家庭有问题,他的成功也不会长久。所以我们读书、学习、做事、历练,实际上宛如一棵大树,让它的根系尽量发达、深入,上面的树干才会更茂盛。那么,人活在天地之间怎么吸取更多的营养呢?看书,这是比较简截的方法。但是很多人看书,书是书,我是我,把它剥离开来,很难得到真正的受用。我觉得所有吸收的知识,都应该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人性更纯净,境界更高深,然后活的更快乐。不管是家庭也好,读书也好,工作也好,都应该从这个角度自我升华。有的人讲起知识来一套一套的,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可他自己活的并不快乐,就在于他没有把知识转化为力量,转换成身上的能力,没有影响他的思维,没有改变他的人生境界,所以读的书越多可能越不快乐,或者人生经历的越久,抱怨就越多。你有没有发现,有的老人你见他很开心,很快乐,很平和,这种老人是有智慧的,他在人生过程中不断自我转换,活的越久转换的越娴熟。所以哪一个老人容易相处,你看他的脸就知道,相貌很慈祥很和善,说明这个人有修养,相貌很凶恶很扭曲,说明这人经常愤怒、嗔恨,转换能力差。相由心生,一定是这样。

  人生很有意思,你赋予它什么,就是什么。你赋予它好,你得到好,你赋予它坏,就得到坏。这也算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人生的修行,乃是从心出发,改变你的作用力,作用力改变了,反作用力自然得到改变。这种反应关系即是佛教说的因果。

  事实上,生活中一个不断找你麻烦的人,本质上是你的逆增上缘,是你真正的善知识。譬如美国的总统林肯,他的老婆太差劲了,常常搞个河东狮吼,把可怜的林肯折磨的生不如死,下班了也不愿回家,宁愿待在办公室里,结果反而干出了大成绩。司马迁写《史记》,之所以能流传百世,是因为汉武帝把他宫刑掉了,那时候士大夫受宫刑为奇耻大辱,被人瞧不起,没有朋友,不能参加任何社交,这时候他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聚焦到《史记》的创作上,终究铸就煌煌巨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突然遭遇车祸,腿残废了,或者突然被投进监狱关了起来,属于自己的自由没有了,那时候怎么办?怎么转化?如果你能转化,一定成为生命中的强者。你不能转化,就夹在那个地方憋死了。《圣经》上说,上帝把一扇门关掉的时候,就会偷偷在另外一个地方打开一扇窗。你总是盯着门不放,不转移自己的目光看到另外一扇窗已经打开,这种人就是不会转化的人,也是没有智慧的人。逆境中能改变自己的人,佛教讲是有福报的人。一个有福报的人,就是善于转化的人,他不会钻在一个牛角里出不来,这样的人,什么东西都打击不倒他,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走向人生的无限光明坦途,把迎面而来的黑暗不断扔到背后,充满信心地往前走,把所有的挫折和逆境转换成提升我们灵魂品质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人生是如此的殊胜美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