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从善入流,兴建大利


   日期:2020/3/21 15: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善入流,兴建大利

贤宗法师于上海中国教导型企业家开示

杜柯整理

  对于一个人而言,我常常提到“福报”的重要性。

  通俗地讲,一个有福之人,他看问题一贯是积极、光明的,以美好为憧憬,以乐观为底子,常常乐观其成,心态舒展而柔软,所以他常常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而一个少福或没有福气的人,其注意点总爱在阴暗、消极的一面沉溺,纠缠不清,裹足不前,把不利的一面无限放大,遮蔽了本有的多种可能。因而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有福者,一个有福者,就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灵动力,和一双无时无刻不趋向光明的眼睛,这样的人,才会变得有福气。

  适合自己的,才能做到最好

  许多人把《金刚经》看做智慧之学,实际上它更是一种福报之学。什么是福报?即我们如何“看待福报”,这个观点决定了你有没有福报。《金刚经》云“福德非福德,是名福德”、“如来非如来,是名如来”,它告诉我们一个观点:对某件物事你越锲而不舍、穷追不舍,往往越不容易得到它;反之,你越放下它、不执着于它,往往越容易得到。就说教育孩子吧,你非常非常在意他,希望他成才,希望他有个很好的前途,希望他以后挣很多钱,希望他光门耀祖……你给他这种希望越大的时候,孩子的压力越大,并非说所有的压力都是动力,当压力到达一定时会变成恐惧,变成害怕,孩子反而不能按照你理想的方向成长,他会逃避,甚至反抗、叛逆。如果你能放开他,远远地关注他,看他做的好时去赞美,错误时轻轻提醒或鼓励他,你会发现,孩子反而得到更好地成长。那种被父母捆绑起来包办式的教育,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因为它违反了小孩自由之天性,孩子的独立性也没有得到很好成长,作为个体的情感也未得到应有释放。

  既然今天参加爱心联盟导师班,我们就要绽放,每个人站在台上完全释放自己,怎么释放呢?你想怎么释放就怎么释放,想怎么表现自己就怎么表现自己。当你在台上完全没有障碍的时候,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就像在台下说话一样,你发现这是你有史以来最好的状态。同样一个道理放在哪个层面都是相通的,不仅我们培养孩子是如此,我们做企业也是这样,你去跟别人学,去模仿别人,你怎么做都很难超过对方,别人是一,你最多是二、三,不可能超越,这时候怎么办?要怎么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企业,自己身边的人才,对你所做的产品,进行自我解读和认识。好比大地上的植物,它所处的环境不同,水土不同,气候不同,最后长出来肯定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做企业亦复如是。

  我有次到日本的一个寺院去,刚进去看到里面的盆景、树木都十分美妙,每一棵树造型奇特,精致、漂亮。后来我们爬到山顶上,发现下面的那些花草很难看,什么原因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那些树啊、盆景啊都是经过人工的雕琢,每一个按照人的意识去改变它,站在山顶看时,盆景、树木的形态、长势跟外面的河水、花草树木不相匹配,跟自然的融合不相应。如果这些树自然而然地生长,这里有风吹,它就往这边倾,那里土层厚,它就长的很高,你就发现它跟房子、山川融为一体,看上去很美。而人经常喜欢刻意去改变一些东西,其结果是画蛇添足。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用什么方法去启迪内心,用什么方法把你的精神、思想发挥到淋漓尽致,用什么方法把内心世界跟外界环境合而为一地去铸造自己的各种可能,这时候,你就可以自由发挥,做最好的自己。

  度人是最好的修行

  我有时候经常坐下来进行冥想,怎么冥想呢,感知我的心与我的身体,我的个人与这个环境,我的存在与这个时代,我的生命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你如果能把这种关系处理好,你的价值就能做大,你如果处理不好,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跟这世界格格不入,最后变成孤家寡人,做什么都不顺利。修行从某个角度讲,即是如何修正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因为世界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只有修正自己。

  我经常无数次问自己,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我的存在能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当你跟这个时代贴的越紧的时候,你的价值就越大;你和时代贴的越不紧的时候,你的价值就越小。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如何让一滴水永不干涸呢?把这滴水放入大海中。把你这滴水放到大海,你就变成了大海,你就永远不会消失。当我们跟这个世界做到合而为一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你你就是这个世界,是一体的。那么说白了,所有人的想法都应该是你努力的方向,你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实现所有人的想法,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我们做个人职场规划或企业愿景规划的时候,最好的规划也就是这个方向的规划。所以你未来的努力跟这个社会、跟人类、跟宇宙万物合而为一去考虑,你的存在和发展才有意义。

  佛教里面讲,人要成就佛道,需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去不断度化众生。把遇到的每个人都搞定,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一个人的观点与你不一致,你想把他说服,让他认同、接受你的理念,有时比重装系统还难。但是越难的人你把它度化了,说明你自身能量越强,你的成就越大。你可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不断找你们的共同点,你可能苦心孤诣苦口婆心想感化他,但说不定这个人今生你还真度化不了他,因为他怎么看你都不舒服,你讲的再好他也听不进,你给他多少钱他也不认可,那没关系,今生你没度化他,只要不断对他好,来生还可以度化他。

  我们有没有发现,身边会有一种人,你从来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他却怎么看你都不顺眼,讲话啊、言行啊、举止啊,就是你说话的声音都不喜欢,那是什么原因呢,说明这个人和我们没有结下善缘,没有结善缘要度化他就更难了。

  前面讲到福报,你利益的人越多,你的福报就越大;你利益的人越少,最后发现就剩下了自己,那就是自私自利。你能真正参透这个道理,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可以阻碍你,所有的想法都可以达成,当然,这些想法必定是遵循宇宙的规则。敬天爱人,是宇宙规则,道法自然,也是宇宙规则。遵循宇宙规则,你畅通无阻,背离宇宙规则,你寸步难行。宇宙规则也是老子所说的“道”,我们遵从道的意志,可以无为而无不为,至于人间的小福报,诸如什么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事业兴旺、人际关系美好等等,都可随手拈来。

  但是长期以来,很少人去观照这一点,让自己个体融入到众生的洪流之中,把自己这滴水捣腾来捣腾去最后蒸发掉了。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想利益天下苍生,你的德能需要广大无涯,这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有怎样的德能,便可以做怎样的事业,就有怎样的福报。

  人之一生,无非追求一种幸福理想的生活,不管亚洲人、非洲人、欧洲人同样如此。这就是一种“普”的思想,把你追求的个人小幸福变为人间大幸福,你即是幸福的一份子。所以要不断打破小我,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当中,去拥抱世界。

  观照,尔后转变

  多数人一遇到逆境、苦难就逃跑,不敢去面对,不敢去承担。不敢去承担从某种角度讲是放弃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其实生活的苦难,正可以不断锤炼我们,提升我们的境界。一块铁,只有经过高温才可以锤炼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才可以物有其用,如果不经过这些程序,就是一块废铁。

  所谓修行,通俗地说是要我们学会转换,而转换的第一步,乃是观照自己。观照的前提是凝神,就是把自己的妄念全部降伏下来,把所有的思想聚焦到某个问题上,进行深入地思维。

  一个人想改变自己要从观照开始。仔细想想很有意思,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那个太极阴阳图,阳到极致就是阴的开始,阴到极致就是阳的开始,世事永远如是。我们看身边的树木,有一半长在土上面,有一半长在土下面,上面是阳,下面是阴。树叶呢,有正面有反面,也是阴阳。人呢,有男人有女人,是阴阳。那每个人来说,也有阴阳,正面是阳,背面是阴,手板是阳,手背是阴。

  自然界和人皆是如此,有男人就有女人,有老人就有小孩,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冬天就有夏天,有月圆就有月缺,有生就有死。所以转换也是这样,要快乐,就要放下嗔恨,有嗔恨就没有快乐。要轻安,就要放下纠结,要智慧,就要放下愚昧,要简单,就要放下复杂……

  人常常处于纠结的状态,是因为很多东西放不下。今天早晨我五点钟爬起来,赶到机场,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我,我说自己到机场就行了,你们这么早,四个人等在酒店里,我很不习惯。他们为了表示客气,昨天晚上陪我吃饭到很晚,早晨又那么早爬起来,我想他们也很累,当他们很累的时候实际上是给我一个负担——这欠的人情债怎么还呐!事实上人情债是最难还的,金钱能解决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我一贯喜欢简单的生活,发现人生越简单越快乐,越复杂越纠结,所以长期以来我有一种化复杂为简单的主旨,但是在往来应酬上有时候真是身不由己。

  每逢这个时候我也去观照,并转变它。把观照的概念时刻运用于生活中,你不舒服了,情绪不稳定了,转变一下,你就能慢慢地接纳这个环境,身心和谐起来。

  修福先修身

  我们都希望提升和改变自己,但是如果不按照这样一种可能去突破自己,会在那个局限里走不出来。美国有个著名的人物叫富兰克林,他原本是个平凡人,后来写了一些文章别人开始关注他,这时候他膨胀了,内心生起不可一世的念头,于是身边的朋友慢慢离开他,不跟他交往了。后来他开始反思,把自己所有问题归结为13项,然后每天对照自己的问题,如果犯了就在纸上打一个叉。第一个月,他发现自己老在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个月,他更加努力地让自己改变。最终他的缺点越来越少,成就越来越大。在那个时代,美国独立宣言他是起草者之一,不管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总统都出来接见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所以,人内心的境界、人格的圆满,都是自己修出来的。

  我们做一个企业,少不了人才,那追随我们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是这个时代最优秀者还是一些垃圾人,还是一批平庸者?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思想境界,人格魅力,我们自己的高度和格局,这些都达不到的时候,是无法吸引最好的人来的。所以说产品来自人的创造,人的创造来自企业文化吸引,企业文化吸引来自企业主的使命和价值,企业主的使命和价值背后是福德。假如我们要做一个世界型企业,就要有世界型人才,要做一个国家型企业,就要有国家型人才。所以你有多大福报,就能做多大事业。看看朱元璋、刘邦、唐太宗这些人,他们身上什么魅力最后能成就一代帝王?你仅仅具有那个雄心壮志,但是没有相应的福德,很难达到目标。

  福德怎么去修?有空了看看《了凡四训》,那是在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修福德的方法。厚德载物,只有水越深的时候,承载的船才会越大。

  布施,是培福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浪费,然后尽可能去帮助身边的人,竭尽所能去利益无量众生,走到哪里都把这种利益带到哪里,那么你的福报会很快增长。

  当然,利益的前提是要有智慧。好比我们去布施的时候同时要用智慧去引导,看怎样的布施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一般来说,别人没钱我们给他钱,这最简单,但有时候并不一定能产生最好的结果,说不定你给他钱时他觉得你怎么给我这一点钱,不但不感恩还心生抱怨;有的人你布施他,他就产生依赖,反而增加他的贪婪,增长他不劳而获的心理;而有的老板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可能让他到自己公司去工作,先把钱借他急用,或者给他一个项目、任务,他完成了自己再给他钱作为回报。同样是帮助人,后一种可能对一个人改变更大,更具智慧。

  改变思想深处的原点

  想改变一个人,必须改变这个人思想深处的原点,这个原点就是你的存在跟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美国人转基因食品倾销到我们国家,最后都让我们亚洲人不生孩子,无法再繁殖,还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这个地球最后剩下三亿人。我不知道这种话真假,但是这个世界永远有个规律:地球就这么大,它不会因为我们人数增加而扩大。想想一亩地可以种200棵树,你一下子种10000棵,树小的时候没关系,但长大了还能存活几棵,很多树自然而然被淘汰了,最后还是剩下200棵。地球的资源是一定的,我们最大极限能养活多少人,不是说你想吃多少肉就可以吃多少肉,想开汽车,每个人都有汽车开。能让我们这么多人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活的幸福健康,就要减少我们的欲望,戒除人无止境的贪婪。

  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是正是邪,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是个人的还是普及的,如果我们没有去关注自己内心只关注外在,这个原点没有变,那所有的外在都不可能改变。

  什么样的文化可以让企业走的更久,什么样的人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最终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去解读这个世界、解读宇宙万物,它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核心。

  把握了核心,改变了原点,你想成功就成功,想发财就发财,想快乐就快乐,想幸福就幸福,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因为“一切”都是从这个“一”生化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定位成修行的人生,今天坐到这里几个小时也不觉得难受,会把它当做一种修行。我经常被拉到许多地方去讲课,有时候很头疼,不知道讲什么好,这时候我就想,这是我的修行!把它当做修行时你就不会产生排斥,接受它,安住下来,自然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一旦走上修行的道路,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事,因为任何事都是一种修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