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何处是修行?


   日期:2011/3/17 8: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何处是修行?[摘编]

人生中各人自有各人的缘分,缘分都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

智者随缘不变,愚者随缘即变!提到修行,一般人马上联想到的是念经拜忏,不然就是打坐闭关。这是一般人对修行的刻板印象,认为修行要有一定的场所,或是要有很多的时间,所以导致有错误认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回到家中已疲惫不堪,在没时间又没场所的情况下,修行成了「以后再说」的事情。

一般人对佛教的认识,出现两极化的现象:有些人认为佛教是一种迷信,是种只重视形式的宗教。这些人认为烧香、拜佛、磕头、念经,在供桌上供个鲜花、供点水果,跪到那里让佛菩萨保佑这个那个没有个完,这就是他们心里认为的佛教。另一种人认定的佛教,则是艰深难懂的经、律、论,在门外的人,觉得深奥不易亲近,在门内的人则因能研读经论,而觉得自己智慧过人,说起话来咬文嚼字,内心贡高我慢。

其实修行的内容,既包括礼佛、念经、念佛、供养、打坐等等,也包括研读深奥的经、律、论,但这都只是部分的内容。佛教修行的精髓,在于如何修心、断除烦恼。没有烦恼的产生,就不会有恶业的造作,而能使内心常保清净,进而脱离轮回的痛苦,这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谛。佛陀并没有教导我们:只要你们拿香拜我,买水果供我,我就保佑你们平安健康、财运、官运亨通;佛陀只告诉我们,人生的好坏与否,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供养、礼拜固然有功德,然而在做这些事时,内心的动机不纯净,或只为沽名钓誉,那么这些作为非但不能添福添寿,反而可能有减损的作用。

如果,修行真正目的是希望能断除烦恼、寻求内心清净,那么修行和工作就不但没有冲突,反而有结合的必要。我们不是常说「红尘处处好修行」吗?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就是修行的最好场所。

修行是去除烦恼习气,就得在人生这个染缸里练,要练得对境不动心,那你生死才了。假如明白这道理,对境还动心,好的时候哈哈大笑,逆境当前倒霉的时候就六神无主,苦恼得不得了,那就不行,那生死就不能了。

要在生活中去看!远离社会,说你烦恼习气都没有了,还是远远不够的!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骝骝,在各种境界来的时候你是否还有没有烦恼习气了。

故事: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学修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那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

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问他原因。

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

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住坏夭,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两人的饭菜了。”

这个婆罗门心里暗想: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吃饭,真没有人情味啊!

他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这个婆罗门又告诉了那死者的妻子,谁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气,对那女子说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痛心吗?”

那女子默然不答。

这个婆罗门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他心里暗道:我听说这个国家人民如何慈爱、如何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想来这儿学习修道,没想到如今碰上这等没有人情味的人。这种人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陀。这个婆罗门来到佛所,向佛顶礼,退坐一边,一脸的愁云。佛陀已明白他的来意,故意问他为什么忧愁。

他回答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陀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如实向佛禀告了他路上所见之事。

佛陀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无有忧愁!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著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后,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佛陀接着又说:“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证道啊!”

这个婆罗门闻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

于是他皈依佛法,并受持五戒,精进而修持出世之法。——据《五复经》。

愿一切众生都能早日步入佛法,早日消除业障,按佛陀的八正道去生活,从心灵散乱、无聊、痛苦的黑暗中,走向自在、法乐、智慧的光明!

到了晚上临睡前,把每天的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就好比将这一滴水倒入大海中,小小一滴水和大海结合,变成取之不尽的汪洋,功德善业因此生生不息。

回想这一天,我们既没念经拜忏,也没打坐闭关,但这一整天下来,我们不也是在修行吗?如此说来「人生处处是修行」啊!

愿众生早日闻到正法!愿众生早遇到明师!愿我们佛弟子早日续佛慧命,弘扬正法,普度众生!! 愿有缘的同修珍惜!珍惜珍惜!!! 勇猛精进!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人生)(五明学佛网:修行       人生)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20~31)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10~19) 

 傅味琴居士:人生八苦(1~9)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