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千差万别却都活在因​缘果报中,不要轻视任何人


   日期:2019/11/13 14: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如何面对人事善恶

  我们学佛之后会发现这个世间很不圆满,很残缺。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善与恶之间有对立。不学佛时好象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学佛之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与佛法相违之事。

  其实学不学佛世间本来如此,有善有恶。不学佛不太关注,也不知何为善恶。学佛之后,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这些善恶就更明显了。可以说,是佛法让我们认清了善恶。那么学佛之人该怎么来面对这些善恶问题呢?

  可能很多初学佛的人都会很焦虑,甚至越学佛烦恼越多。不学佛好象还好一点,越学佛这善恶的观念就越发强烈。善恶观念强烈,就会导致我们心中的是非观增强,对外面社会的种种现象极为不满。学佛的人要有智慧来看待这些问题。

  一、关于人

  【根机不同】

  首先从人的角度来看,佛法告诉我们:众生根机是不一样的,要知道人有差异,众生的根机不同,来到这个世间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如同树上的树叶一样,每一片都不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

  人有差异,自然就有高低,有好坏,有对错,有善恶。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每个人的业力形成的。学佛的人就要有理智,必须看清这一点。

  既然每个人都是活在他的因果当中,在承受他自己的果报,我们理智的看待就可以了,不需要去管他人的善恶,我们管好自己。

  学佛首先是改善自己,佛法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我们不能拿着佛教的种种戒律、道德来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他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用佛法的要求来衡量、指点别人,随时用一个尺度来看别人,这样我们自己就会很烦恼。

  学佛是自我改善,自己改正自己。自己改变了,心量大了,境界高了,你再看其他的,心中就会有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们如何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

  首先,就是要尊重人,人人都有他的因果,人人都在自己的因缘果报当中生存。我们要尊重对方,不论他的好坏。尊重对方,是学佛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以佛的眼光看,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不仅仅是尊重了,那应是恭敬了,不敢轻视每一个人。

  在《法华经》里面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在大街上看到每一个人,都会顶礼说:“你当做佛,我不敢轻慢你。”不论这个人好坏与否,他都会向他顶礼。后来很多人很讨厌他,扔石头打他。他就躲得远远的,还是继续顶礼说:“你当做佛,我不敢轻慢你。”

  我们学佛就要有这种观念: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管他好坏善恶,他有佛性,他将来也会成佛,我们要尊重对方,不要轻视每一个未来佛。

  从佛的角度是要度化一切众生,我们已经学佛的人,就是先觉者,那么先觉悟的人应该帮助未觉悟的人。你要度化他,就要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敬重他的佛性。

  【慈悲相待】

  第二点,我们尊重别人,要度化别人,对人就要有爱心,要有慈悲心。我们有慈悲心,才能感化别人,才能去说服他,劝他改恶向善,甚至来信仰佛法,来念佛往生等。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心,人家与我们自然就有距离。

  当然,凡夫的爱心是很有限的,这时就要多体会佛心了。我们看众生都是有高低的,凡夫自然以凡夫的心量来面对世间的人。

  然而我们看佛,他要普度一切众生,他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可以看到一切众生的前因后果、善恶表象。但是,他毫不计较,也不烦恼,他还要发心去救度这一切众生。

  身为学佛的人就要体悟佛心,体悟佛心之后,我们就会有佛心,会用佛的慈悲心来面对世间的人,去关爱他们。小至家里的亲人、朋友、有缘的人,然后扩大至一切众生,乃至从人道到六道众生。

  当然,凡夫众生不可能像佛那样有广大的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我们就从有限的范围,从有缘的人身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把佛的慈悲传给他们,慢慢去感化,可以影响周围的人来接受佛法。

  【包容体贴】

  第三点就是要关爱、包容、体贴我们身边的人。人人都有烦恼,人人都有缺点。作为学佛的人首先知道自己是凡夫众生,善导大师讲:“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反过来看周围的人呢?大家都是‘彼此彼此’啦,都是凡夫众生。当然,印光大师讲了一句话,就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其他人都是圣人。”祖师虽然这么讲,但是我们做得到吗?很多人都是颠倒啦:看自己是圣人,别人都是凡夫。好像我的修行还差不多,别人都不怎么样。

  凡夫众生,要把别人当做圣人是很难的。为什么呢?佛法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明白:“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一切佛都是众生。”我们是众生,看到佛都会像众生一样。你看很多大德高僧,很多佛菩萨示现来到这个人间,我们不知道他是谁。

  举一个事列来说明。在古代有这么一个事例,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很想见弥勒菩萨,他发愿在山里打坐修行三年,希望弥勒菩萨示现给他看一看。三年之后,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

  没有看到弥勒菩萨,他就有点灰心了。然后就往山下走,走到半途看到一个老太婆在那里磨铁棒,他问老太婆:你磨铁棒干什么?老太婆说:我要把铁棒磨成针。听到这一句话,他深为感动,就反省自己:一个老太婆为了一根针都有如此毅力,我为了见弥勒菩萨,这才三年算什么呢?

  好,再发心:上山继续修行三年求见弥勒菩萨。结果三年过后呢?还是没看到弥勒菩萨。又下山了,下山之时看到一条狗,而且是一条生病的狗躺倒在路边。它的腿上都灌脓了,而且长了蛆。这位出家人一念慈悲心起,就用自己的嘴把狗腿上的脓吸出来。当他把这件事做完的时候,这只狗突然变成了弥勒菩萨!

  这位出家人心想:最初三年我没有看见您,然后再三年也没有看到你,没想到现在见到您。弥勒菩萨说:我随时随地都在你的身边,你在山上时,吐口水都吐到我的身上了,你转来转去,我都在你身边,可是你看不见。老太婆和狗都是弥勒菩萨示现的,只是肉眼凡胎不认识而已。

  所以一切众生,我们看他是凡夫,说不定他就是哪一位菩萨示现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因此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视自己是凡夫,视一切人都是菩萨。这样可以降服自己的我慢心,不然我们会很高慢,觉得自己修行很好,别人都不如我。

  有了这种视一切人为菩萨的心,你看别人的对错就很方便了,就很自在了。他是菩萨示现的,不用计较,矛盾的心理自然就化解掉了,不过真要把别人都当做菩萨来看,有时是很难的。

  如果别人是金刚怒目菩萨,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跟菩萨吵起来。如果我们不能把别人当菩萨看待,那起码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是凡夫,别人也是凡夫,要尊重对方、体谅对方、包容对方、善待对方,从而感化对方,不要恶心相向。这是对人的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缘果报       善恶)(五明学佛网:因​缘果报       善恶)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四章 善恶并明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8 传授三皈 善用其心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7 问答释疑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6 教导占察轮用法与占察忏法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5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4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3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2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1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0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