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日期:2019/10/26 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做到这四点,福报满满!

  什么是福?福不是你有多少钱,有多少房产,或者担任多么高的官,真正的福不是外在物质的多寡,而是内心的幸福与自在。在佛教看来,每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也是有定数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修福,一味消耗,福报殆尽,苦果就来了。

  佛法就是因果,佛门里有那么句话,“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积累的善业,今生受到善报;来生若想福报连连,就要种好今生的善因。没有谁无缘无故受到命运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缘,一切自有因果。

  我们常说一句话:没有福报和智慧,再多的奔波都是苦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报的人,不用去争去抢,该属于人家的,跑不了。反之,不属于自己的,强求也求不得。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福报的人,往往诸事比较顺遂,所求所愿皆得成圆满,羡煞旁人。而没有福报的人,往往拼命去争,也难以有所得到。人人都想有福,不用受太多的苦、太多的累,那么怎样能获得福报呢?做到以下四点!

  一、心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内心烦躁、惶恐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现。有福之人,内心永远平静如水,不论外境如何变化,都能境随心转,不被外境所转,永远清净、永远解脱,这在佛门里也可以解释为禅定。心不安宁,有再多的钱权,住再豪华的楼房,又有什么用呢?心不快乐,外在的物质再奢华也没用。所以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在修心。心自在了,哪里都是极乐世界。

  二、要有智慧,远离愚痴

  智慧,反义即为愚痴。什么是愚痴呢?就是思想不正,偏执、狭隘、无明、颠倒妄想。《华严经》上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时候曾经说过“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凡夫愚痴,被世间各种假相所迷惑,而迷失自我,失去了本来清净的心性。《心经》中,佛告诉众生要“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远离愚痴,精进佛法,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即为开启智慧,增进法身慧命。

  三、懂得忍辱、心量大

  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心小了,福报就薄了;心大了,路就宽了。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福报就越来越小;当我们能为别人考虑,福报就逐渐舒展开来。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不要一点儿小事就斤斤计较,计较得多了,福气就少了。

  佛门里有首著名的“寒山问拾得”,寒山问拾得曰:世人辱我、轻我、笑我、贱我、恶我、谤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不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我们看弥勒佛总是欢喜自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施、持戒、精进、禅定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是佛教六度波罗蜜,即六种修行的大智慧。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忍辱、禅定和智慧,剩下的三个我们也要学习。布施是修福的不二法门,“有舍方有得”,一次发心、一种利益。持戒,虽是对于出家僧人的要求,但是也同样受用于在家人。万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戒律不是束缚,而是防止我们造恶业,它是一种行为的依止。精进,即要努力上进,不可懈怠放逸自己。

  以上种种都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任何祈求外在力量的加持都是妄想。自己的命运自己改,自己的福报自己修,改掉恶习,修身持戒,种好清净善因,方是修福的良策。愿大家福慧双增、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有福不用忙       无福跑断肠)(五明学佛网:有福不用忙       无福跑断肠)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