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一位大三学生出家七年后的回顾


   日期:2011/3/11 13: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以前就听说过沈阳是个重工业发达的大城市,来自水草肥美的牧区的我,便常常想去这个以林立的烟囱代替了套马杆、以钢筋水泥代替了帐篷的城堡中去看上一看。后来辽宁省及沈阳市的气功协会联合举办“藏密气功研讨会”,我也被邀前往参加并作了发言。我记得当时的发言主旨大概是将气功作为方便接引的桥梁,目的还是为了让更多的气功爱好者以此为契机而趋入佛门正道吧。会议开了七天,我便也持续呼吸了七天沈阳那独有的“工业气息”。这期间多亏了圆守的父亲跑前跑后地张罗,才让我减轻了一个人初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时,所难免会产生的陌生感、不适应感。他给了我很多切实的帮助。

  在与圆守父亲来往的短短几天中,我发现他非常疼爱、执著他的这个出家当和尚的儿子,言谈之中,常常会有不解的困惑从他的表情中流露出来。我发现我们关注圆守的方式是如此明显的不同。

  算来圆守来学院已经整整七年了。对于他,我一直比较重视,因而也比较了解。关于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还是让他自己给朋友们介绍介绍吧:

【圆守自述】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当年在上大学时,人们和我自己都未曾如此认为,但当我后来置身于博大精深的佛法中时,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我是一个在东北土生土长的城市青年,沈阳是我的故乡,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我的记忆中,这座城市真的无愧于工业重镇的称号,整日里弥漫着的都是粉尘和刺鼻的空气,一到冬天,这种恶劣的环境就更直接地扑面而来。在朝七晚五的这两个时间段里,密密麻麻的上下班人流如同有规律的潮汐,又像黑蚂蚁一般被一座座工厂、厂房、车间吞没、吸纳。每当回想起这样的场景,我的心中就生起些许无奈的感伤还带有一丝恐惧,当然也还有一种庆幸。现代化的大工业城市中,充斥的都是这样的一些生物,他们完全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工作是表示他们存在的唯一方式。而这其中,原本也应包括我在内的。

  我的幼年、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全都是在集体生活中度过的,是一个标准的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医生,这也许是我令某些同龄伙伴羡慕的原因。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大学,我几乎没怎么让父母操过心。如果我是我个人生活剧的编导的话,那么除非意外,我也许就会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平庸地完成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生:上完大学后或者考取更高的学位,或者直接分配工作。即就是考取硕士、博士,最后还得回到生活中去找一份工作。接下来就是娶妻生子、建立家庭,再接着就是衰老,最后就是死亡了,这是万古不变的铁定规则。然而造化捉弄人,也成全人。我的生活在大学三年级时突然变换了镜头,我出家并成了一名僧侣。如果说在原先的生活剧当中,我只是一名被动的客串角色的话,那么现在我所扮演的角色则是主动的、认真的、自愿的。

  细想起来也真是缘分。上小学时,父母有次带我到辽宁著名的风景区千山郊游,那时的我唯一记住的就是山里的寺庙、庙里的和尚。回来后心中就有了个淡淡的想当和尚的念头,于是平日里便也穿上肥大的衣裤,经常装模作样地打个坐。不久,小小的我在班级里便有了个“法海”的外号,因那时全国都在放映《白蛇传》这部电影,而我心中也乐得别人这样叫我。

  上中学后,自己可以到处乱跑了,这时又打听到沈阳市内有个道士的庙叫“太清宫”,便经常往那儿跑。不为别的,只是喜欢那里古色古香的气氛及清烟袅袅。那时我还根本不知道佛与道的区别,就是迷恋那份庄严的宁静。

  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第二年便又接着补习。这一年的高考结束后,为了消遣,我搞了个省图书馆的阅览证。第一本借阅的书便是台湾版的《观音菩萨》,我反反复复读了有半个多月,心中牢牢记住了一件事:念观音圣号绝对错不了。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我却永远不能忘怀那一天:

  发榜的日子到了,天半阴半晴还下着细雨。早上九点多我打着伞向学校走去。不知为什么,从踏出房门的那一刻起,我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每走一步就念一句观世音菩萨。就这样,我一直这么旁若无人地边走边念直到走到老师面前。一抬头,就听见老师对我说:“你考上了,沈阳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当时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全班六十多名同学中只有两个考上本科的,而其中一个就是我。

  从此以后我就牢牢记住了观世音菩萨。现在想来,这么实用主义,真的是有点可笑了。

  考上大学,这多少有些光宗耀祖的味儿了。父母的脸上也放光,邻居的眼神也都带着点儿羡慕。但这点欢乐的泡沫很快就被入学后的无聊生活打碎了。

  因我年龄较大,同宿舍的小弟们便都叫我“李老大”,这颇有些黑社会的意味。但我这个“老大”很快便与“老小”们一起跌入了空虚生活的罗网。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活按理说应该已经很丰富了,各种协会、组织、联谊会充满了学院,从跳舞到书法、美术、照相、旅游、影评、公关、志愿者、外语、同乡会等等数不胜数,甚至连熨个衣服都有熨衣协会。但大学生们的真实内心独白又是什么样子呢?只要你到大学校园里走一遭,实际情况便可一目了然:自习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学生,自习室外的路灯下、草坪上却挤满了一对对难分难舍的身影;寝室里看不着几本书,但见满地都是烟头、扑克牌;从一扇扇宿舍窗户里经常往外砸下啤酒瓶,还伴随着一阵阵声嘶力竭的狼嚎鬼哭……记得当时的各种报刊杂志上,关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问题竟成了一个热门的探讨话题。同学之间虽没有明目张胆地因利欲熏心而致的勾心斗角,然而你从他们处理小小磨擦时所采用的方法上,就不难窥测到以后他们在社会上的形象了。

  于是我便开始产生了一个清晰的念头:我不属于这里。

  因缘使我在这个时候又想起了观世音菩萨,想起了寺庙。

  刚好有个高中时的同学约我去沈阳慈恩寺逛逛,不期然,我与这里竟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进庙的时候,有位年青的师父接待了我们。记不清与他的谈话内容了,倒是他送给我们的那些书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带回家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是把它们当作神仙传来看的,当把这些书全部看完后,我终于能够分清佛菩萨与神仙了,这时的我平生第一次对佛教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从此我便找到了一个新的去处。我愿意到那里,不只在周末,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回心中的那份宁静。与青年僧侣们在一起时,感觉中又多了一些祥和。与他们熟了,有时他们就让我一个人呆在大殿里。跪在观世音菩萨像前,当时的心里真是清净极了。那时我就发愿,一定要把清净的佛法介绍给每一个人。其实那阵子我自己还根本不知佛法的奥义所在,但我心里已很明白,佛法从今往后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渐渐地,我和同学们玩不到一块了,但我尽量不让他们发现我的内心倾向。九三年大二结束后的暑假,我一个人上了五台山。说也奇怪,在那半个月里,先后有六人劝我出家为僧。当时我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想离佛法更近一些而已。有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五,我往中台山腰爬去,那里有一个小庙是安放能海上师灵塔的。正走在山梁上,刚刚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一着急我就走错了路,深深陷在了淤泥中。突然一个闪电劈在离我很近的山坡上,我吓傻了,只是呆呆地僵在泥地中。不知何时,嘴里又念起了观世音菩萨,念着念着,我也不知怎么就爬到了山顶,一抬眼就看见一座大白塔矗立在我面前的山沟里。我一口气冲下山,扑到能海上师的灵塔前,久久地跪在泥水中……

  回到沈阳,我开始思考出家这个问题了。别的都好办,但如何离开与我相伴了二十多年的父母呢?有一天晚上,我试探着向父亲诉说了我对另外一种生活道路的选择,没想到他竟如此激动。他向来不过问我在做些什么,可这一次,他发现他的儿子可能有些不对劲了。他尽量地解说人生本应如此,世世代代都是这么一种生活模式,为什么我一定要改变呢?他倾尽全力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必须要像众人一般地生活下去,更无法消除我对这种生活模式的厌恶。我们看来真的是难以沟通,他不想听我讲佛法,也根本不想知道那是什么。他习惯了像普通人一样平平安安地过日子的方式,也希望他的后代能够如此。那次交谈后,他吸了一整夜的烟。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根本不了解他的感情,就像以他的人生经验根本无法理解我一样。我体会不到父亲对儿女所寄予的希望与依赖,也不知道那满地的烟头意味着什么。当时我一下子就打破了一个老人终生的梦想!置身佛法中七年过后,我当然庆幸自己当初能从那以世俗眼光看来很伟大的亲情中跨出来,但父亲憔悴而忧伤的目光却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只有默默前行,以自己的方式把佛法的阳光无声地洒在父母身上。

  不久,来自远方的几位僧侣朋友的来信,更坚定了我的决心。于是九四年一月一日那天,在新的一年刚刚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就离开了家人,来到了冰天雪地的藏地,开始了我的僧侣生涯。

  真正成为佛教徒是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很笨拙的学习方式和以前的生活习气使我未能很快地融入佛法中。在学院这七年,我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后,才开始看清了佛教的轮廓及路径,然后我才开始靠近并迈入这神圣的殿堂。假如现在有人问我,你心中的佛教是什么样子呢?你为之抛家舍业值不值呢?我该怎么回答他呢?我想我心中的佛法就是真理,就是无比深广的智慧,就是博大圆满的爱的宝藏!当佛陀向一切众生无私地伸出他那双接引我们到幸福彼岸的手时,我分明看到了佛陀慈悲双目中那深藏的泪光。每每此时,我都会在心底默默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都成为佛陀足迹的追随者、佛陀教法的守卫者、佛陀精神的光显者。

  我愿像佛陀一样,把佛法播种在每一个众生的心地上!

【索达吉堪布】

  我本人一直认为圆守的故事很精彩也非常有意义。其实在广大无边的世界,在社会人生不断的演进过程中,许多佛教徒都书写过、演绎过同样精彩、感人的篇章。很可惜,以前我没有从文字上做过系统整理,以致许多故事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湮没了。

  现在我开始把这些故事陆陆续续地挖掘出来,我想让有头脑、有智慧的人们,都能从中去了解一个个佛教徒的经历以及心声。其实对我本人而言,一九九○年我曾去印度朝拜了与释迦牟尼佛有关的许多圣地,特别是在释迦牟尼佛降生的地方,还留有阿育王时代的石碑,石碑上用梵文明确地刻写着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地方。而且古印度释迦族中的圣者释迦牟尼佛,还为后世那些上根利智者留下了很多经典。对于那些对佛陀持怀疑态度的人们,释迦牟尼佛当时则亲自显示神变,并在石头上踩下了自己的足印,留给他们以作凭证。所以说,我们也应该尽量给这些学佛者留下关于他们的记载,不论文字还是影像,以使后来者们都能凭借可靠的资料,去一览这些于五浊恶世还能坚持修持正法的行者们的风采。

  我记录下这些学佛者人生经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许多佛教徒在社会上、家庭中不被人理解,甚至受到谴责乃至诽谤。故我期望着当社会大众能以平和、理智的心态读完他们的学佛履历后,多多少少会对他们的选择能有所认同。

  这世上恐怕只有最愚顽不化的痴人,才会抱残守缺,一意孤行地在谤佛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出家       学佛)(五明学佛网:出家       学佛)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出家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