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归到净土


   日期:2019/10/6 21: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个宗派,我在此地也不必详细的介绍,有专门介绍的书籍很多。简单的讲,在整个佛法里面,有三个宗派可以说是共同科目,任何一宗与它都有关联。第一个是律宗,就是戒律,无论修学哪一宗,显教密教、各宗各派,总不能不守戒律!这个律宗虽然它是一个独立的宗派,实际上它是共同科目。当然有专研究律宗的,那就变成这一个宗派了。但是任何一个修学佛法的人都必须接受戒律,遵守戒律,所以它是佛门的共同科目。另外一个是法相唯识,法相唯识是讲的理论,也是任何一个宗派都需要研究的,是理论的基础。第三个共同科目就是净土,净土是归宿,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即使禅宗都不例外。

  ...佛教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起,一直到中国,佛教没有共修的,没有大家在一起共同修学的。只有佛讲经说法的时候,大家来听经,来上课;上完之后,个人修个人的。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去看,如果说是打一个佛七、打一个禅七,那是大事!经典应该有记载。

  ...传到中国来之后,从汉到唐七、八百年,这个法传久了,逐渐逐渐就变质了,於是大家对经典研究讨论很喜欢,真正修行就懈怠了。佛法要不是真修,决定得不到利益。所以马祖跟百丈禅师这两个人志同道合,就想挽救这个修学的弊病。提倡什么?提倡共修。当然在他之前,提倡共修的有人,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制度。譬如我们净土宗最早的是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结莲社,「东林莲社」,这个比百丈禅师早,但是它没有形成一个制度。百丈禅师跟马祖建立了丛林的制度,就好像我们这个一般教育,从私人教学变成有完整制度的一个大学,中国的丛林就是制度非常健全的佛教大学。

  ...百丈大师这是禅宗的大德。禅宗的丛林,我们看它朝暮的课诵,它晚课也念《弥陀经》,临死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由此可知,即使是宗门,最后也回归到净土。这个教下其他不同宗派的,求生净土,那就太多了,华严宗的、天台宗的,天台宗是最多了,这是智者大师带头的。所以净宗是佛教的归宿,这是我们从中国佛教史里面看到的事实。如果从一切经典里面去探讨,你就更能够觉察到,就像古人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归到净土。

  ...佛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我们常听到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些无量无边的法门,哪一个法门最好?哪一个法门最殊胜?哪一个法门最有把握成就?这是要选择的。选择对了,那就非常幸运,你这一生当中就圆满成佛了。选择不当,这一生当中成就不了。

  我们过去修了多久?修了到底是几生几世?《无量寿经》上佛给我们授记,佛告诉我们的话: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修。也许大家听了问题又来了,佛说成佛三个阿僧祇劫就成,那我们修了无量劫,怎么还没成佛?我们生生世世所修的都不算数。好像念书一样,天天念,很用功的念,考试都是零分,始终不及格,始终不能升一级,这有什么用?所以都不算数。虽不算数,你确实学过,确实有善根,确实有福德,这是不能否认的;只是你从来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麻烦出在这个地方。如果有一次考试及格过,你今天就不在此地了。

  那我们要问,什么标准叫及格?在小乘讲初果须陀洹,在我们大乘圆教里面讲初信位的菩萨。净宗是大乘,是圆实大乘,是圆教真实的大乘。大乘菩萨总共有五十一个阶级,好像我们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一年级。我们生生世世修学,就从来没有上一年级;换句话说,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园,没有学籍,所以那个不算数。佛给我们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初信位算起,就好像你在学校多少年可以毕业了,你要入了一年级,这才能算数。一年级还没有上,那怎么能算!那不能算。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努力的修学,能不能上个一年级?恐怕还有问题,大多数人上不了。难在哪里?难在必须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你才能入一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有没有能够不需要断烦恼的,我们这一生也能成就的?给诸位说,只有这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除这一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烦恼,断惑证真。所以佛菩萨、古大德常说,那些法门叫难行道,真难!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容易!叫易行道。比较起来,确实难易是非常的清楚。可是你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了,太容易你也出了问题,还是去不了。这个法门虽然不讲断烦恼,要讲伏烦恼。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这就行了。其他这个法门,你能把烦恼控制住,不管用,为什么?你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你就免不了轮回,这个难了。

  ...佛给我们的教学,学什么?无非就是教我们断烦恼断妄想而已,所以他教给我们修学的总枢纽就在禅定。定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心就定了;心一定,我们的德能就恢复了。由此可知,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位,简单说就是定的功夫浅深区别这些位次。我们今天用念佛这个法门,念佛这个方法、这个手段,修什么?修定。所以净宗不叫禅定,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一心是定,不乱是禅。方法手段不一样,境界目的完全相同。

  无量寿经  (第一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土)(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土)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果煜法师:从禅的观点看净土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人在净土打佛七 - 沉明进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