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落实六大和谐寰宇成就圆满


   日期:2019/9/3 1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记得二战之后的一九四五年,为了吸取战争的教训,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战争起源于人类的思想,因此务必要在人的思想上构建和平”。这句话说出了整个世界治乱的根源,也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整个宇宙与我们的起心动念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我们动的念头是善的,这个世界就变成天堂、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念头不善、负面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么这个社会就混乱。

  佛在经典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人的思想、心念,不仅影响整个世界,更能影响整个宇宙。现在许多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对世界恢复安定和平失去了信心,信心危机才是目前人类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如何树立信心?这就要做出榜样,拿出证据来,要有人真正把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做出来,身行言教,做出实践成果给大家看。为此我们特别提出“六大”,就是:发大心、立大愿、扎大根、固大本、修大行、证大果。

  一、发大心

  大心指的是什么?就是神圣的大爱,这种大爱是宗教宣扬的仁慈博爱,也是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究竟来说,这种神圣的大爱就是我们的真心,也是《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本善。我们要发起这种神圣的爱心,爱人如己,推己及人,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平等、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人。中国老祖宗了不起,将回归本性本善、神圣大爱的教育概括成一个“孝”字。“孝”字是会意字,由两个字组成,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表示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穷无尽的众生与我们是同一体,从一体生出的大爱就是大孝、是至孝,也就是佛法说的菩提心。所以,将孝心发扬光大,就是这里的发大心,也就是发菩提心。

  二、立大愿

  这个大愿就是要将传统文化圣贤教育承传下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要有这种使命感。现代人所经历的苦难、所面临的问题,比过去超出许多倍,而真正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弘扬圣贤的普世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现在传统文化到了继绝存亡的边缘,如果此时不救,十年之后想救,恐怕就来不及了,所以这件事非常迫切。立大愿体现在效法古圣先贤的存心与行持,学佛就要像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像孔子,学道就要像老子。我们和他们的心愿相同、言行一致,必然得到这些圣贤的加持。

  三、扎大根

  有了大心和大愿,那就要扎好道德的根基;好比一棵大树,根深则枝繁叶茂。扎好道德的根基,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道”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大自然的规律,古人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即真理无所不在,也就是上帝与我同在,体现在社会上便是五伦。“德”是遵循宇宙真理与自然规律。言行都能符合道,自然身心都有所得(德),德就是五常。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生活工作的归依。

  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是道。这不是哪一个人发明创造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父子是一体的,因此父母之道在慈、在爱;子女之道在孝、在敬。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都是因为爱没有了,父母不懂得爱儿女,儿女不懂得恭敬父母、不能孝顺父母。

  “君臣有义”就是领导与被领导人之间要合乎道义,无论是做上级还是下属,思想言行都要遵循道义,要合情、合理、合法。在道义的基础上组成的公司行号,必然能够经营得长久;以道义组成的社会国家,也一定能够长治久安。所以要想世界长治久安、太平盛世,就必须要回归到道义、重视道义。

  “夫妇有别”是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各自有不同的任务,男子负责家庭经济生活,女子负责教育下一代,下一代能否成为圣贤、君子,全靠母亲的教导。所以中国人讲“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分工不同,不能相争。现在夫妇都争着在社会上工作,把下一代的教育疏忽了,得不偿失。中国的古圣先贤知道,夫妻的结合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大事,所以不能不谨慎,不能不重视。现在没有人讲这个大道理,两夫妻彼此不能相容,离婚率愈来愈高,社会从这里乱了。由此可知,夫妇不和要负社会道义与因果责任。

  “长幼有序”是指小的一定要服从大的,大的要带好小的。一家兄弟姊妹之间相亲相爱,长大之后也不会改变,依然互助合作,这样的家庭美满幸福,这样的社会自然稳定、长治久安。所以中国古人教育小孩不许争,只能让;小时候会忍让,长大了他就会谦让,在社会工作他懂得礼让。现在“让”的教育没有了,从小就教竞争,长大之后只知道争名夺利,就算是一家人也要告上法庭,这就给社会带来动乱、混乱,让大家生活都没有安全感。

  最后“朋友有信”,朋友之间彼此信赖,决定没有欺骗。所谓“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人言而无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古人讲信用,父亲欠的债,儿子、孙子都要想方设法把它还上,不需要任何法律文件的约束,这就是信义。

  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人生活幸福、家家快乐安康、社会长治久安。这一点,英国哲学家罗素看到了,历史哲学家汤恩比也看到了。汤恩比晚年,念念想着如何让世界永远没有战争,世界能够安定和谐,互相包容,互相敬爱,所以他深深期望,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能够普及全球。为什么?他说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是包容的、是谦让的、是为别人着想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对内对外,都讲求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能够舍己为人,待人厚道,生活节俭。这就是汤恩比给当今人类树立了坚定的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能够为世界带来长治久安、持久和平的重要文化遗产,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

  五伦是自然的规律,这就是“道”,古今中外,人人都处在五伦关系之中,决定不能违背。能够依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依这五条生活工作、待人处世,就是遵循道义、遵循大自然的法则生活,这就叫“德”。德包括三个方面: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仁是推己及人,爱人如己,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还要将这分存心推到一切生物,甚至于物质环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心存仁爱之心,工作生活、待人处世都能如理如法、合乎道义,这样的人做事才有分寸。待人能守礼就是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懂得义、能守礼的人,心中常生智慧;有了智慧,就会恭敬圣贤、力行教诲,从中起信,这就是信而好古、信德坚固。这是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是从“父子有亲”生出来的,可见一体的亲爱确实是德行的核心。

  “四维”是春秋时代管仲提出来的,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领导人教化众生,要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这四种品德如同四根支柱,支撑着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廉”是不贪污,“耻”是有羞耻,不道德的事情羞于去做。这四个字,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因此数千年来安居乐业、繁荣稳定,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向往的。

  将“德”的三个方面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哲学真正的纲领,是学习圣贤教育的根本。落实这个根本,学习宗教可以成圣成贤,学习世间学问可以成为君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善念)(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善念)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