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一个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三个关


   日期:2019/8/18 2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长寿佛灌顶及“三关”讲解|十五届万盏法会开示(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这几天我们讲了很多佛法,讲了基础佛理,也讲了空性,今天做一个总结。

  所讲的内容都是我们要修行的,那些境界也  是我们要成就的。归纳起来,就是我在十年前讲的,一个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三个关:第一,出离心;第二,菩提心;第三,证悟空性。现在年轻人玩游戏努力的过关,我们修行也要精进努力过关。

  第一关是出离心。必须得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无论你修的是大中观、大手印,还是大圆满,都会变成世间法。法本身都是出世间的,但是到你这里就变味了,成世间法了。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觉得自己修的是大中观,或者是大手印,或者是大圆满,但修来修去始终没有远离世间,还是在搞世间法,还在贪恋世间。因为连一点小事都放不下,特别爱计较,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法是出世间法,非常殊胜,但是人的相续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因为修法人的相续是世间的,所以这些法也都成了世间的。是世间还是出世间就看出离心。如果有出离心,一个普通的行为,比如吃饭、睡觉、衣食住行也都变成出世间法。所以属于世间还是属于出世间,就看有没有出离心。

  如果心相续中没有产生出离心,修的法再高深也没有用,都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所以出离心很重要。

  怎么修出离心呢?通过修持四外加行,就能生起出离心。

  今天简单的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是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世间的福报,我们做的善事、种的善根有两种,一种是有漏的,一种是无漏的。有漏就是有烦恼。以有漏的善根作因,产生的果就是世间的福报,是离不开痛苦的。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有权有钱,世间的福报应有尽有,但是无法摆脱烦恼。甚至有了钱或权之后,还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灾难。这都是因为曾经种的善根、做的善事都是有漏的,所以果报也是有漏的。

  断除对世间的贪恋,意思是不求世间的福报,即不种有漏的善根。如是因,如是果,这是佛讲的因果规律。如何断除对世间的贪恋呢?不是远离世间,而是在因上入手,断因。因就是有漏的善根。

  我们不仅要断一切恶,还要断一切有漏的善根。断善根不是不能做善事,而是要做无漏的善根。无漏就是无烦恼,有智慧摄持的善根叫无漏的善根,觉者所做的善事叫无漏的善,没有觉悟的人所做的善事叫有漏的善。有漏的善果报还是在世间,仍然离不开痛苦,离不开烦恼。

  断除对世间的贪恋就是在断除恶业这个不善法的基础上,还要断除有漏的善根,不能种有漏的善根。我们要做善事、种善根,但是不能种有漏的善根,而是要种无漏的善根。无漏的善根是解脱的因,通过无漏的善根才可以超脱轮回,彻底断除烦恼,永远摆脱痛苦。

  脑子里总想:“不能贪、不能贪”没有用。佛讲因果,要从因地入手,不种有漏的善根,只种无漏的善根就行了。这样自然就会远离世间有漏的、暂时的福报,自然就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自然就能得到解脱。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样会对大家更有启发。

  佛经里经常会提到“舍弃今生佛子行”,很多人都不明白舍弃今生是什么意思,都觉得疑惑:“那我是不是不能生活、不能做事了?”不是这个意思。舍弃今生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为今生今世的利益而努力、而奋斗,应该相信轮回,长远考虑,为了永恒的解脱、永恒的安乐去努力、去奋斗。

  目光短浅、鼠目寸光的人得不到更大、长远的利益。今生很短暂,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起来,用有限的生命去承办无限的利益——永恒的安乐与解脱。

  舍弃今生不是消极,而是有更大的理想,应该更加努力的意思。要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一定要付出倍于常人的努力,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

  佛经里还经常会讲到“抛弃世间八法”。世间八法就是利与衰,毁与誉,称与讥,苦与乐。有人也疑惑:痛苦、减损、诽谤这些负面的东西应该抛弃;但正面的,比如快乐、赞美、利益,也要抛弃吗?不是这个意思。那天也给大家讲了一点,抛弃世间八法的意思是要断除对世间八法的执着。因为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比如当你执着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你的心,他就能伤害到你。

  两个人谈恋爱,谁更执着(双方都执着,但也有强弱的差别),谁就更痛苦。说是这么说的,两个人同等相爱的很少,这里面有因果关系,虽然双方都执着,但是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不可能两个人都主动。谁主动,谁的执着就强,受到的伤害就大。这方面你们都有经验(众笑)。

  两个人感情破裂,彻底分手了,从此一刀两断、毫无瓜葛:“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分手后没有关系了,不再执着对方,这时对方爱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爱跟谁在一起就跟谁在一起,不受他的影响了,这就是对他不执着了。

  再举个例子,比如买房子,在没有签合同交钱,房子没有归你之前,谁进去看,谁在里面做什么,你都不会在乎,你不会受一点影响。

  当你交完了款,房子归你了,拿到钥匙,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随便进去,你肯定会烦恼,甚至很心疼,这就是受影响了。若是这个人进去后,还东走西走,这碰那碰,你心里肯定会“咯噔、“咯噔”,忍、忍……最后忍不住,就要骂人了。这也是执着。

  房子是同一所房子,但为何没有归你的时候,你不受影响;归你后就受影响了呢?因为这是“我的房子”了,这叫我所执——是一种执着。如果不执着,你不会受影响,不会因此而烦恼,这都是执着造成的。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会彻底明白了:原来执着才是障碍,才是烦恼。帝洛巴上师曾经对那若巴说:“显现不会束缚你,执着才会束缚你”。显现不会束缚你,当你执着时就被束缚了,被自己的烦恼束缚了。所以要放下,不要执着。

  抛弃世间八法就是要放下世间八法。“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这是我们的法语。放下就得到了,而且这个得到是永远的得到。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就是怕得不到或失去。不是这样的,真正放下就得到了,永远不会失去。

  随缘才能顺利,我们为什么不能随缘?怕不顺利。其实真正随缘了就顺利了。抛弃世间八法是这个意思。

  出离心不是消极,出离心不是身要离开红尘。出家人如果没有出离心,也属于世间人;如果有出离心,在家修行人也属于出世间的。

  出家第一要具备的功德是出离心。如果身出离,但心没有出离,还是在世间,在红尘中。所以仍然会受苦,仍然会轮回,尤其是出家人。有句话叫:“地狱门前僧道多。”如果出家人没有出离心,修行不精进,容易下地狱。

  第二关是菩提心。这里讲的菩提心是利他菩提心。利他菩提心,即只为众生成佛,不为自己解脱,成佛是为了度众生。

  成佛度众生,这个心特别大。成佛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是为了究竟的利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度众生——这个心胸很大,目光很高远。这个发心是成就自己、圆满自己的方法和窍诀。昨天有个人跟我求窍诀,这就是窍诀。

  我们目光不能短浅,要放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定要追求究竟解脱的圆满果位。心胸不能狭隘,心量一定要放大,去包容、接受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这就是窍诀。这样你自然就解脱了,功德自然就圆满了。

  利他菩提心不是平白无故、轻而易举就能产生的,做菩萨哪有那么轻松、那么容易,这也是要修炼的。“我要利他,我要为众生成佛。”——只这样想,这个心不可能在相续中产生。

  怎么办?要通过修持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来练这颗心,设身处地的做到在一切对境中自他平等。

  若要利他或不伤害他人,首先要明理,因为众生平等。你想获得快乐,所有的众生也想获得快乐;你不愿意感受痛苦,一切众生也不愿意感受痛苦。所以我们一定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公平。众生都一样贪生怕死,我们现在却为了一顿饭,甚至仅仅是为了好奇,杀害了无数的生命。你觉得这公平吗?太不公平了!

  自他平等,就是每一个众生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珍贵的,都是稀有的,所以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佛教提倡戒杀放生。戒杀放生的意思就是尊重所有的生命。

  自他交换。我们在家里、在单位、在寺院,应该处处修自他交换,即换位思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世间有些人也懂这个道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凡夫的行为。

  大家反省一下,自己在家里、在单位,是不是这样?尤其是在单位,当领导的人,还有家长都想想,是不是这样?有没有换位思考?

  应该换位思考,自己不能接受的,对方也不能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对方也一样不喜欢,所以要换位思考。如果你这样做了,没有想不通,想不明白的。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别人,这是错误的。自他交换就是处处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

  自轻他重,这个就更殊胜了。之前讲过,那天给大家讲断法的时候讲了一点。自轻他重就是把利益、快乐、胜利都献给他人,愿所有的众生都能获得利益、获得安乐、获得胜利;所有的失败、痛苦、损害,都由自己一人承担。我们能否发这样一个勇敢的心?如果能发自轻他重的菩提心,很多问题、烦恼自然迎刃而解,包括疾病都能消除。

  以前我们这边有很多人得了麻风病,这是当时一种不治之症,除了等死,没有其他的选择。很多患者把自己的财产处理完毕,就背着行囊上山了,在山上修自轻他重菩提心:愿所有的疾病都由我一人承担,愿消除所有的疾病,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健康。这样修了几个月、几年之后,麻风病彻底好了。自轻他重菩提心是最有力量的。

  我们总是害怕、厌恶鬼神,到处找人算命,做法事,想把冤情债主赶走。前面我们也讲过,玛吉拉准空行母说:“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主要是有这种勇敢、担当的心。

  如是因,如是果。这都是因果,是自己曾经造的业,现在到了报应之时,不要想着逃避,这不是一个好人的做法,应该有担当。“这是我曾经造的业,我要接受这个果报。来吧,想拿什么就拿,想吃什么就吃。”——有了这种勇敢、担当、菩提之心,就可以化解怨恨,才能了缘、了债。

  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的心始终是散乱的,所以没有力量。如果我们能够专注、有定力,一切问题都能解决。这叫自轻他重菩提心。

  作为一个大乘佛子,内心不能怯懦,应该勇敢,有担当。不要总求:“菩萨保护我,佛保护我。”你是一个学佛人,一个发菩提心的人,能不能这样发心:“我来保护佛!我来保护菩萨!”归根结底就是这颗心。只要内心勇敢坚强,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障碍都无法障碍你。

  第三关是空性见。我们在前面讲了空性,空性好懂也不好懂,好明白也不好明白。现在大家可能是处在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没有关系。这次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可以继续修行,慢慢就明白了,慢慢就懂了。空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证悟空性之后有什么好处呢?前面讲了空性就是缘起,空性是从体上讲,缘起是从相上讲。今天主要从缘起的角度,或者说在相上讲。

  缘起的第一个特点是无常。我们知道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在刹那刹那中生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遇到对境的时候,一定要淡定。

  世间也有这样的说法: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即淡定,一切很快都会过去。好也会变,不要太得意;坏的也会变,不要太失望。因为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是迁变的。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事情发生变化时,就不觉得是问题,生活中、工作中、修行中,任何变化我们都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因为我们心里有数,知道变是正常的,并非异常,这样自然就淡定了。

  变化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不执着,不着急上火,让它按它的规律发生,对我们没有任何伤害。但是我们执着了、着急上火了,心里七上八下,这个规律就会受影响,或许我们自己就会受到伤害。变化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缘起的第二个特点是观待。一切都是观待而安立的。比如长和短,这个杵观待这个铃是短的,但它观待这个手表是长的,一切法都是这样观待而安立的,没有固定的标准。

  昨天我们说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没有一定的标准,都是观待而安立的。所以我们不能执着一个形象不放。比如认定这个杵就是短的,无论如何它就是短的。不要较劲,很多烦恼都是这样生起的,很多痛苦都是这样造成的。我们要懂得,一切都是观待而安立的,没有固定的标准。

  现在人人都追求幸福,很多父母教育子女,要求子女要追求何种幸福,要达到何种目标。不一定的,子女有自己幸福的标准和人生目标,不一定都要按你的意思。以此类推,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的,观待是这个意思。

  缘起的第三个特点是一切法、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没有绝对存在的。比如“我”和“他”是相对存在的,但我们执着绝对存在,我是绝对存在,他也是绝对存在的。

  善和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经常说:他在造业,他在犯戒……这些我们是看不懂的。因为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修行层次有不同的善恶标准。我以前给大家讲过,善恶标准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也是相对的。境界不同,所以善恶的标准也不同。不能拿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人,这样容易造业。

  美和丑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美丑标准,所以不能小看别人、看不起别人。

  我曾经去迪拜呆了两个月,那个城市不大,但什么样的人都能看到。皮肤黑的、黄的、白的,何种肤色都有;头圆的、宽的、大的、小的,什么形状都有;个子有矮的、高的,高的特别高,有的黑人就特别高;矮的非常矮。但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也没有谁看不起谁,都在过自己的生活。我觉得都一样的平等。

  我去迪拜之后就没有美丑的标准了。有的夫妻看起来比较协调相配,但有的男的非常高,女的特别矮;男的非常瘦,女的特别胖,这样还能在一起生活,太不可思议了!给我上了一堂课。之前我全是在书上看到,去迪拜呆了两个月,我真正体验到了: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各自有美的标准,也各自有丑的标准。所以不能太执着,不能太自以为是。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你觉得好看或是不好看,你觉得美或是丑,实际上都是平等的。因为对你来说是美的,但对某些人来说是丑的;对你来说是是丑的,但对某些人来说却是美的。所以应该包容。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心里自然就包容了。

  包括观点、信仰也是如此,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观点,都互相尊重,这样才有和谐。

  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了空性,懂得了缘起,人际关系自然就和谐了,自然就有快乐了,真的不可思议。一说缘起、性空,都觉得离我们的生活、世界很远,其实这些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世界里。转识成智,念转过来了就是清净刹土,不转过来就是娑婆、尘土,是不清净的。

  这就是第三关,空性见。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是简单的讲了讲。

  最后给大家讲学佛修行人应该具有的品质或心态。

  我们讲《二规教言论》的时候讲过:做人要稳重。稳重无论是对做人来说,还是对学佛来说都至关重要。正如上师如意宝圆寂之前,给大家教导的一样:“莫失自道,勿扰他心。”

  我们在世间做人也是一样。自己通过深思熟虑,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之后,再艰难也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但这个前提是要通过深思熟虑,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不能再漂浮不定,再难再苦也不能放弃。这是莫失自道的意思。

  学佛也是一样的,选择某个法门,最终的目标是想解脱还是成佛,经过深思熟虑再做决定。之后,再难再苦也不能改变。

  无论从做人的角度,还是从学佛的角度都一样要“莫失自道”,通过观察、选择,决定之后,再难再苦也不能放弃。

  “勿扰他心”,就是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不要扰乱他人。做好了自己,做到了上述所讲,他人不会来伤害你,即使想伤害也伤害不了你。因为你的决心大,不动摇。

  同样的,如果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别人想阻拦也无法阻拦。我们之所以被违缘障碍或被他人所动,主要是自己信心不够坚定,动摇了,跟他人没有关系。

  他人有福报是他人的,他人有成就是他人的,和你没有关系。所以不要扰乱他人,这是“勿扰他心”的意思。我们不能嫉妒:“他成功了,会不会影响我?他得到了,我会不会得不到了?”不会的。如果你自己有这个福报,你在哪里都会得到;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福报,你再阻拦也没有用,他的还是他的。世间做人也是一样,不要勾心斗角,没有意义,要相信因果。这么多年,我对自己就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些人总想到别的地方沾点光或是借点力量,不用这样。如果自己坚定,能做好自己,一定能成功。

  不要扰乱他心,有些人看到别人快要成功了,或将得到一些利益了,怕影响自己就去阻碍。你们肯定有经验,这种事情在单位里司空见惯。其实你也阻碍不了,他人的成功与你没有关系,他人的成功不会影响到你成功,所以不要扰乱他人的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所以没有必要总是在意别人,或是阻碍别人。稳重,无论在世间做人,还是在出世间学佛,都很重要。这也是上师如意宝的临终教导,今天我也再次与大家分享,跟大家强调。

  一定要坚定,不能舍弃自道,也不要扰乱他心,不要伤害他人。这当中有个度,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样我们才能圆满。

  (今天出的汗没有前几天多,可能业障越来越小了,也是借大家的光。)

  今天是授与长寿佛灌顶,也叫招寿。其实不仅招寿还招财,今天不是以招寿为主,而是以招财为主。因为你们都想发财(哄堂大笑)大家以虔诚心祈祷,可以遣除很多违缘,获得很多福德利益。

  (上师灌顶)

  这是招寿仪轨,主要是长寿佛灌顶与加持。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9年7月23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一个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三个关)(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一个修行人必须要过的三个关)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