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九章)05


   日期:2019/6/19 1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九章古镜坦坦轮回长05

  世间业系,无闻凡夫,五欲火烧,执著因果,尽成狂解,不体圆常,皆背法界缘起之门,悉昧般若无生之旨。

  第一层批判一切外道的观念,外道包括一切心外求法的宗教、哲学思想等。第二层包括声闻、缘觉圣人等等。第三层讲‘世间业系,无闻凡夫’。凡夫二字在开始的中文意思就是平凡、一般,现在全成了专称。人生在世遭遇各有不同,世间业力系结使你不得解脱,所以叫‘世间业系,无闻凡夫’,智慧不够。‘无闻’是智慧、智慧不闻而明,虽然读了点也听到了点,但‘现许不闻’、‘听而不听’。我经常答覆他多‘无闻’的人,他问问题,我答了,没有等我答覆完,他的问题又来了,这是他没有听进去,‘无闻’。

  ‘世间业系,无闻凡夫’,一天到晚被五欲火烧,在世间受煎熬,执著因果。有许多人太相信因果,有时我要朋友改变,他说:‘没有办法,我的命啊!’认命也是执著因果。

  算命算什么?人家问我:‘有没有算命这门学问?’我说:‘有。’‘那成佛算得到吗?’‘算得到。’因为算命是算因果的定业,看你前生在什么规格中,那个规格是大致的,不是详细的。如果一点一滴都知道,那我请问最高明的算命的人,算我明天第一个念头想什么?如果他算得出来,你尽管皈依他,他已经是佛了。最高明的算命可以说出过去是什么,未来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算命算定业,可是并非完全不可转。有谓佛不可转定业,不然哦!在某一个时间,佛的方便可以转,不是不可以转。世间凡夫为什么转不了因果?我们的命为什么自己变不了?说我没办法,没有这回事。

  譬如今天有位六、七十岁朋友来看我,功夫做得非常好,一打坐半天一天的,气脉也通了。我问他:‘怎么样?’‘身上长了一个包子一样的东西,也不痛,一摸里头呼噜呼噜响。’我说,‘去看病去!’他说:‘死了都不看,医生一定说我长瘤!长癌了!然后通个管子,弄半天被他搞死了,我才不给他玩哩!’我说:‘那去看中医啊!’他说:‘中医一定弄熬水的药、解毒的药,吃了半天苦死了。’又接著说:‘我来让老师看看怎么样?’我说:‘没有怎么样。你不是修定做白骨观观得很好吗?’‘对啊!’我说:‘你不会观太阳照钴六十?’‘嘿!我知道了!回去照钴六十,下次一定好。’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为这个事那么担心做什么?’这就是在五欲火烧当中执著因果。

  这是没有跳出三界外,还在五行中。算命讲金木水火土就是五欲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眼睛要好的看、耳朵要好的听,环境要舒服、思想要自由,这些都是五欲。五欲火烧因此‘执著因果,尽成狂解’,都是狂人。他不晓得在生命因果之中,无主宰非自然有个东西叫做道、叫做如来,叫做真如,也叫做圆常之体,也等于中国南北朝有位弥勒菩萨化身的傅大士的偈子: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就是这个东西。这句话本来出自老子,这个‘物’也不要解释错了,不是物质的物。很多中国哲学著作认为老子是绝对唯物的,真是冤枉了老子,我看了真替他们担心。老子有很多地方提到物,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几千年前所讲的物,其意不是现在物质的物。这个‘物’代表什么?你想想看,那个地方有个什么‘东西’,‘东西’是现代人讲法,你也懂,我也懂。不过,几百年后这句话变了,不用‘东西’,后代考据现在的人所讲的‘东西’是什么?东:东方;西:西方。那时,东方与西方,东西文化交流。考古学家有可能这样注解的一塌糊涂。

  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到过楚国,为什么?据说他到了湖北边境,在汉口渡江时,车子坏了过不去。孔子叫子路想办法借点工具修车,子路在汉水边看见有个女人在洗衣服,孔子的学生当然都有礼貌,‘请问大嫂……’女人回头问:‘干什么?’‘我子路想向大嫂借样东西用用。’这女人说:‘好!你等著。’也不问他要什么,回头拿了一把斧头、几根钉子、几根木头给子路。子路一看吓住了!她怎么知道?‘请问大嫂我还没讲要什么,你怎么知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一定要木头、斧头、钉子啊!’子路一听不敢想,‘对了!’赶紧回来向夫子报告。孔子说:‘楚国不要去了。楚国的女人都是哲学家,学问通,五行都明白,车子修好回去了。’所以孔子不敢到楚国。有时跟两湖的朋友讲笑话:‘你们楚国厉害,连孔子都不敢来。’

  我们现代语言讲‘什么东西’,几千年以后考证可能也会认为是五行。老子说的物不是物质,为什么几千年后硬说他是唯物思想,奇怪!那傅大士也是唯物思想?这个物等于我们现在所讲的‘东西’,禅宗讲‘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讲不清楚只好用这个代号。‘不体圆常’,常是这个,但莫执常。

  因为凡夫不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皆背法界缘起之门’,不晓得这个功能,一切果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自己那个道体本性。法界是个名称,法界非物质非精神,超越物质、精神世界。缘起即《华严经》说的一句话:‘一切皆是缘生’。同时,凡夫‘悉昧’,完全忘记了,不知道般若大智慧心性的本体,本来‘生而无生’之旨。

  这便牵涉到不昧因果、不落因果、不住因果的重要课题,禅宗最有名的公案:百丈禅师说法的公案,再向大家提一下:

  百丈禅师每天上堂,上堂即说法,现在讲上课。老和尚规定每天下午上课,这是佛的制度,佛在世时都在下午说法,大约现在的下午三、四点。《金刚经》说,佛化缘、吃饭、泥巴沾在脚上,回来洗脚,并不是步步莲花,如果步步莲花出去化缘,那个佛就不稀奇啦!他是普通人,脚也踩在泥巴上,回去还是洗钵、洗足、敷座而坐,自己把座位摆好,衣服一拉坐上去,《金刚经》描写的佛多平实啊!别的经步步莲花、顶上放光,一出来要把人吓死了!佛每天饭后打坐,大约二点多出定说法,后来成为佛教规矩,上堂说法多半在这个时候。

  百丈禅师每天上堂,一位白发、白眉、白胡子老人家在旁边听了好几年。百丈说法,在家、出家听的人很多,也没管他。有一天老和尚兴致来了,大概这位老人家最后走,百丈问:‘你好像听了好几年,有什么心得?’老人家跪下来说:‘师父啊!我不是人,我是狐狸精、狐仙。’据说动物修道要先变成人身,变人身要经过好几个转折,很可怜!他说:‘五百世前我是个和尚,人家问我一句法: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换句话说,跳得出因果否?)我当时答覆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这句话错了,我也不晓得错在哪里,可是所得的果报就变狐仙、野狐精,(所以后世骂人‘野狐禅’,由此而来)解脱不了畜牲道的果报,求老和尚慈悲给我解脱。’百丈笑了,他说:‘这样啊!你问我。’老人家问:‘师父啊!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此即《宗镜录》所言:‘上至诸佛,下及众生,皆因果所收。’可是不能困在因果里。但是受不受果报?受,大彻大悟乃至成佛也要受。

  佛经上讲佛有一天坐在地上说法,地上忽然长出一根刺刺到脚心(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光脚的,不像我们出家人穿袜子把脚包得好好的),他跳起来移开脚,刺跟著长,佛就用神通跳到空中,刺也跟著长到空中,一直刺到脚流血,没事了。佛的弟子就问怎么回事,佛说是果报,过去那一生做了某一件事,虽然现在成佛,果报转轻,但是应该流血还它,所以这次要流血。流血也同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流红血一样会痛,到了四禅定的人,血流出来是奶油色的不痛。佛也不昧因果。

  那么,这个老人家一问,百丈一答,哦!悟了,他要求百丈禅师第二天带领弟子、带著袈裟到后山洞找他的肉体,不要把他当畜牲看待,而要把他当老和尚死了那么烧化。百丈第二天带领全体弟子,果然在后山洞看到一只小牛般大的狐狸,也不管它五百世野狐身的果报,披上袈裟,还是把它当成老和尚烧化了。

  禅宗这个故事包含了多少意义,大家以中国文化、佛法的角度研究看看!所以我们知识份子要特别注意!迷惑后代种了这种因还了得?如果讲因果,害的是众生的慧命!精神文化的寿命被断,那不得了的!所以‘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就是指这个公案。大家喜欢写文章、写书的小心啊!好多人说我写了很多书,我说:‘著作等身,罪业等身’,不只这一生,只要你有身,罪业就跟著来,所以不能乱写,千万注意!

  ‘悉昧般若无生之旨’,不昧因果的昧字,一般凡夫都‘昧’去了。我们讲昧良心是这个昧,一般白话错写成没有的没。黑影遮住了,‘悉昧般若无生之旨’,就是这个道理,忘记了因果生而不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道理,所以谈空不是那么简单。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后来演变出答即不答,不答即答的笑话,不必讲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