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0


   日期:2019/3/29 9: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辛四、破转计见内二。初转计。二破斥。壬、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此复计心在内也。初计内时。佛以不能见内难之。今云见暗即是见内。正转救初难也。

  壬二、破斥又三。初正破。二转破。三结破。癸、今初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此中先以对不对双牒。次双破也。若与眼对下。先破对。又二意。一者既对则非内。二者许内则有过。若不对下。次破不对。只须云何成见一句也。

  癸二、转破又三。初破其转计内对。二破其转许在空。三破其转许两觉。子、今初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

  ⊙恐彼又转救云。开眼见外。名为外对。闭眼见暗。名为内对。则暗仍与眼对。而亦不取室暗为焦腑也。今即牒而破之。既许内对。则开眼时。亦可内对而见其面。若开眼不能内对而见其面。则闭眼亦何能成内对乎。又设许内对见面。则心眼俱在虚空仍违汝心在身内之计矣。

  子二、破其转许在空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恐彼救云。设许心眼俱在虚空。亦复何过。今更牒而破之。若在虚空。便非汝体。则如来今见汝面。即应如来亦是汝身之眼。汝眼已知。身犹应未觉也。

  子三、破其转许两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恐彼更转救云。眼虽在空。何妨眼知身亦随觉。今更破云。若许眼在虚空。仍复与身两处皆觉。则现有二知。当成两佛矣。夫成佛时。虽复化身无数。只如月印千江。岂可谓法身有二体耶。

  癸三、结破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辛五、破转计随生二。初转计。二破斥。壬、今初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前之四章。俱是自心计度。此下三章。俱借圣教妄推。虽借圣教。不解教旨。以其误认缘影。不知心之实义故也。且如心生法生四句。显示因缘即空假中道理。语言虽同。义关四教。若谓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法生心生。法灭心灭。心法互为因缘。虽生灭宛然。而惟是因缘假合。别无时方微尘大自在等以为能生。亦非无因缘故自然而生。此则藏教义也。若谓心生法生。则心外无法。法本无生。法生心生。则法外无心。心亦无生。心法当体无生。是名因缘即空。通教义也。若谓无明不觉。生于三细。是谓心生法生。境界风动。转识浪生。是谓法生心生。心法互为因缘。故有十界差别假名无量。别教义也。若谓心生法生。则一切惟心。法生心生。则一切惟法。互夺则心法两亡。双照则心法宛尔。而皆体是法界。不可思议。所谓因缘即中。圆教义也。今阿难虽述其文。不达其义。坚执缘影为自心性。而云随合随有。不定内外中间处所。尚非藏教法生心生片义。况全义耶。

  壬二、破斥三。初牒计。二正破。三结破。癸、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阿难虽则双述心生法生之文。而意惟在法生故心生。且又不知妄心无体。计此缘影以为能合。种种诸法以为所合。故佛牒计中不须更出前之两句。以前两句非彼妄计张本故也。

  癸二、正破又二。初破无体。二破有体。子、今初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夫妄心的确无体。但阿难久执有体。不达本无。故今得以无体难之。是心者。指彼所执缘影也。既不知缘影非心。则必妄谓有体。断断不敢承当无体之义矣。六尘十八界。全体皆即自心。今独计此缘影以为自心。则尘界并为心外之法。更欲以此无体之缘心。来合诸法。何异欲以第七无体之尘。合成第十九无体之界乎。是义必不然矣。

  子二、破有体又二。初约内外出入破。二约一多遍不遍破。丑、今初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此正破妄心。而乘便兼破妄眼也。浮尘之眼。不能有见。缘影之心。何能有知。噫。可以思矣。

  丑二、约一多遍不遍破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先立四句。然后一一破之。初一体句。谓四支共一心体。故以咸觉为难。设使咸觉。则挃无偏在。今挃既偏有所在。则咸觉义堕。而四支共一心体不成矣。次多体句。即是多心。故是多人。三遍体句。谓一心满于四支。与前四支共一心体是同。故亦同前所难。四不遍句。谓一心不能遍应。故宜一处有知。一处无知也。今汝不然句。总结四句皆非。

  癸三、结破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旭大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智旭大师       楞严经)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