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怎样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日期:2019/3/20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此偈从内容来看有两个层次:一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奉行去恶为善以保持思想清净和行为规范,这是尚有善恶相对立的属于世俗层次的伦理。佛教又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有漏善”。“漏”是烦恼,即带有烦恼的善。

  1、“诸恶莫作” 《十善业道经》云:“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华严经·净行品》云:“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净土法门法师说:“要想改造命运,就从这两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将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过来就是善。凡是为自己的都是不善。”

  《集法句经》说:“虽造微少恶,他世大怖畏,当作大苦恼,犹如入毒腹。虽造微少福,他世引大乐,亦作诸大义,如诸谷丰熟。”《法集要颂经》中所说:“莫轻小恶罪,以为无殃报,水滴虽极微,渐盈于大器。”《法句经·吉祥品》云: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YIN于女色,是为最吉祥。

  2、“众善奉行” 《十善业道经》云: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少时修善。能灭无量恶业重罪。”“人修十善。亦复如是。须臾之功。能灭无量恶业重罪。” 净土法门法师说:“念念为众生、为社会,这是善。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都是以此为标准。”

  3、第二层次是“自净其意”,也就是清除内心的无明、烦恼,或者说是从内心消除善恶的对立,也称为“无漏善”。“自净其意”是在体悟自性清净的基础上,进而超越善恶的对立,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这是超世俗的更高层次的伦理,是整个偈颂的核心。

  首先是纯善之心能够改变命运 《佛说骂意经》云:“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忠心经》云: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恶,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轮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善,即行即为,受其善报,如影随形。《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净行品》:“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于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云:“诸业心为本。”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清净心的重要性 《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说清净心经》云:所言清净心者。当知即是心解脱增语。慧解脱增语。由贪染污心不清净。由无明染污慧不清净,若诸苾刍断除贪染即得心解脱。净土法门法师说:“如果我们心地不清净,业障就没有法子消除干净,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的心地没有达到究竟清净,但是我们向清净的路上走。心地清净一分,就消除一分的业障;清净两分,就消除两分的业障,不是没有效果”。

  四、需要进一步了解:七佛各自的略戒 [url=]丁福保佛学大词典[/url]说: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

  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毗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

  第二式诘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第三毗舍罗婆佛偈(七十年中说一偈半):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

  第四拘楼孙佛偈(六十年中说二偈):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于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三十年中说一偈):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

  第六迦叶佛偈(二十年中但说一偈):‘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第七释迦佛偈(十二年中但说一偈):‘护口意法净,身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他人道。’ 法华玄义二,亦有‘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云云。’ 五、印顺法师的观点(供参考)汉译的《长阿含经》〈大本经〉,仅说一偈,与‘七佛偈’中毗婆尸佛所说的相合。而《长部》〈大本经〉所说的三偈,与‘七佛偈’的毗婆尸佛、迦叶佛(Ka^s/yapa)、毗舍浮佛(Vis/vabhu^)所说偈相合。 又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偈,〈大本经〉作毗婆尸佛说;《根有戒经》作释迦牟尼佛说;其余的‘戒本’,都作迦叶佛说;这到底是那一位佛说的呢?由于文义通一切佛,所以《出曜经》云∶‘诸佛世尊,教诫后人。(中略)贤圣相传,以至今日。’这是作为一切佛的教诫,所以称为‘七佛所说通戒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五明学佛网: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体慧法师: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心道法师·灵鹫山佛教教团:依止佛法弭恶臻善 诸恶莫作众善 

 月悟法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不善不恶”如何圆融? 

 传喜法师: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蒙山施食超荐法会 

 永信法师: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学佛人的成功来自于众善奉行 

 印光大师:凡佛弟子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 

 宣化上人:“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 

 刘素云:在家老实专修与众善奉行是否有冲突? 

 宣化上人:“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 

 夏坝仁波切:为什么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净土法门法师:「好事不如无事」与「众善奉行」之间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