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平等就是心要平衡


   日期:2019/1/22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三章 平等

  平等就是心要平衡。

  71

  平等没有等级

  平等,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心里面有个平衡尺。大家都希望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所得到的、每个人所没有的,应该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身体的健康、外貌长相、物质分配和在世界上的权利,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很多人可能就会说:佛教不是讲众生平等吗?为什么还有不平等现象存在?

  如何面对周围的一切和自己?最先要做的就是平等对待一切。

  佛教里有极乐世界这样平等的地方。这种理念,在理想上是可以平等的。

  就像做学问,社会上有很多博士、硕士、学士,更多的是小学生,甚至文盲。他们在学历上面确实是不平等的,工作很可能也是如此。但是,这并不代表学历最高、学有专攻的专家,就可以完全替代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就像一个城市中,从市长到一般平民、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以及普通劳动者,任何一个岗位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没有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有最现代的都市。可能有些人认为清洁工人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但倘若少了他们的辛勤付出,一个城市就会肮脏不堪。如果没有人来专门打扫环境,所有人都必须亲自来维持清洁,一个城市能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呢?所以,就是因为有各行各业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劳付出的人,才成就了城市的美好。

  我们总说,劳动者与官员、文化人与文盲,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尊重,在人性上要彼此尊重,而且也应该尊重每个人所付出的辛劳。但是,让一个劳务工作者去领导一群企业家是不可能的,让一个企业家或教授去做劳务也是很困难的。

  我们先要了解,所谓的平等到底是指什么。平等是指我们每个人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尊重自身所拥有的一切能力。

  在美国,有个很有名的华裔教授一直想学藏传佛教,恰恰在他教书的学校附近,就有个藏传佛教的修学中心。这里的老师是个刚满二十八岁的喇嘛,英文还讲得不太标准,而教授已经五十八岁了,一看就觉得没脸面,心想:我堂堂一个大教授跟一个二十几岁、英文都讲得不顺的小孩子学习⋯⋯于是,他对这个喇嘛产生了歧视和傲慢心。

  有一天他来找我。当时我也只有三十二岁,可能看起来很成熟,他觉得跟我学,好像年龄上还比较接近一点。然后他就讲了这些给我听。刚好我住的那个房间在装修,木工用电锯在锯木板,我本人也喜欢锯东西、敲钉子,就跟老教授说:“教授,您干过木工没有?”他说会,就拿起电锯来锯木板。教授切的木头显得歪歪扭扭的,木工看了忍着没有讲话,因为我之前跟木工讲过,客人是名教授。一会儿,有个地方要钉钉子,我说老教授,您去试着钉一钉吧。结果老教授钉到一半,钉子就弯了。木工有点生气,就说他“笨得连钉子都不会钉”。这下,教授的傲气全没了。

  于是我就对老教授说:“这就是专业的问题。以您堂堂大教授来看,一定认为木工是不太需要用脑子的,是靠他的体力生活。而在他看来,您才是个笨蛋,因为您连钉个普通的钉子和切个小木板都不会。现在您的问题来了,您在您的学生心目中是高高在上的大学者,但在木工看来您没准儿是个笨蛋,因为这么简单的事您都不会做。所以很显然,您不用看不起那个二十八岁的喇嘛,他能够在美国这个地方设中心传法,肯定有他专业的地方,教您肯定绰绰有余,因为在佛法方面,您是个新人。”从那以后,他就想通了,规规矩矩地到年轻喇嘛那儿学佛去了。

  平等是一种互相尊重的态度,无论什么关系,如果都以平等为前提来理顺我们自己的心态,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平等尊重)(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平等尊重)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