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德山宣鉴禅师的故事


   日期:2019/1/14 16: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棒打天下衲子:德山宣鉴禅师

  (782~865)唐代禅僧。剑南(四川)人,俗姓周。法名宣鉴。年少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精究律藏,于大小乘诸经贯通旨趣,因常讲金刚般若经,时人美称为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后闻盛张于南方之禅法,倡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与所学不相类,不平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欲与彼等辩难,图息其说。

  乃携《金刚经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曰:「这箇是甚么文字?」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箇心?」师无语,遂往龙潭,至澧阳(湖南参谒龙潭信禅师。

  初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豁然顿悟,便礼拜。潭曰:「子见箇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龙潭陞座,谓众曰:「可中有箇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或、千山万壑. 凹者为壑)。」遂焚之。于是礼辞,直抵沩山(为)。(沩山.灵佑禅师沩仰宗开宗祖师 灵佑大师 唐代高僧,沩仰宗初祖。 十五岁从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 后参百丈怀海,并嗣其法。

  有一日,宣鉴去见沩山灵祐,来到法堂,从东至西,从西到东,看了一遍,便说:「无也、无也!」便走出去了,到了门口,又折回来说,不得如此草草,当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进门,提起坐具,便唤「和尚」,灵祐拟取拂子(佛尘),宣鉴便是一声喝,拂袖而出。沩山于当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便向大众宣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坐具物名)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ṣī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为三缘制之: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护众人床蓆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所以礼拜之中,无文敷者也。(

  师为青原第五世。以法系之异,常以棒打为教,而有「德山棒」之称誉,系一严格修行者。师住澧阳三十年,

  师上堂曰:「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氂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而无益。」

  小参示众曰:「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甚么打某甲?」师曰:「汝是甚么处人?」曰:「新罗人。」师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

  师因疾,僧问:「还有不病者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不病者?」师曰:「阿爷阿爷﹗」师复告众曰:「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言讫,安坐而化。即唐咸通六年十二月三日也,世寿八十四,僧腊六十五,敕谥见性大师。

  师之道风峻嶮,棒打天下衲子,与沩山、洞山、临济之道风相对峙。门人众多,如巖头全豁、雪峰义存、瑞龙慧恭、泉州瓦棺、双流尉迟等。 《五灯会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山宣鉴禅师       禅宗)(五明学佛网:德山宣鉴禅师       禅宗)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禅宗 

 吴言生教授: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王雷泉教授:《禅宗永嘉集》提要 

 李志夫教授: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 

 李志夫教授:中国禅宗理事观 

 李志夫教授:关于禅宗牧牛图的两个问题──从《增一阿含经》 

 杨佛兴居士:《心经》揭谛咒与禅宗三关 

 杨佛兴居士:禅宗的解与行 

 杨佛兴居士:禅宗精要与修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禅宗是无相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