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灯法师:多想想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心里就不会那么孤独​


   日期:2018/12/28 7: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良的人,首先是没有害心,总会尽量避免给其他众生造成痛苦,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会主动承受伤痛、失败,去成全他人。——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慧灯法师

  面对芸芸众生,我们要时时刻刻想着使他们获得安乐、远离痛苦。假如他们在行为上不知取舍因果,我们要想方设法帮他树立因果正见,以免他造下痛苦之因。所以,真正具有慈悲心的人,不仅是发愿让众生永具安乐,更重要的是使众生具有安乐之因。

  还需以柔善的目光,而非冷漠的眼光看待众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给予快乐、抚慰痛苦,眼神一定是柔和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这样形容道:“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观音菩萨看待众生的眼神,像慈母看着她的独子——那么不舍,那么疼爱。正因如此,才感召无数众生将观音菩萨视作母亲,在悲苦艰难之时祈求她的帮助。

  慈眼视众生亦能积聚很大福德,《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中说:“慈目视众生,得大威妙色。”仅仅是慈悲地注视众生,都能感得庄严的身相。

  总之,寂天菩萨告诉我们,应以真诚、慈悲和恭敬来善待一切众生。这似乎有点抽象,而法王如意宝的示现,则为我们树立了行为典范。

  堪布是这样回忆法王如意宝的:“在我的印象中,法王待人极其柔和,无论对谁都彬彬有礼。他喜欢开玩笑,但即便他揶揄打趣你时,你依然能感觉到他对你的尊重。那不只是礼节上的周到,而是发自内心、不伤人、不伤物的一种悲悯情怀。在法王面前,无论怎样卑微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可贵,无论怎样失意的人也会觉得脚下原没有绝路。我想所谓人间庄严,便是这样吧。”(《次第花开》)

  假设我们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碰了一下,惯常的反应可能会令我们立即转身瞪他一眼。如果有人说:“你应该慈悲和利益他呀,怎么能斜眼瞪他呢?”我们或许会说:“凭什么不能瞪他?我管他呢,他碰着我了!”

  之所以不能去利益众生,是因为我们总在考虑:“我利益他对我有什么好处?”其实,以上透露出来的正是我们凡夫最大的两种烦恼:狭隘和自私。因为这两种烦恼,我们无法像堪布那样平等地对待一切有情众生。

  原因之一,狭隘。我们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我最苦,付出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当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时,我们的心已和一切众生脱离开来。

  堪布曾在《生命这出戏》中以窍诀的方式开示如何打破狭隘:“站在熙攘的人群中,想想周围的人也和自己一样,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都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在为幸福而努力。”

  或许有人会说:“我活了几十岁了,衣服都是我妈给我买的,饭都是我妈给我做好了端上来的,我凭什么要这么伺候你呀?我可是我妈的掌中宝!”是啊,父母是如此疼爱我们。但就在当下,除了我们自己以外,那些走在路上的行人,奔波在机场、火车站辛劳的众生,其实他们每一个都和我们一样,也是父母的掌中宝。我们为了得到幸福而付出的一切的努力艰辛,他们也同样经历着。

  堪布继续说道:“行走在汗水泪水故乡异乡之间,寻找着肯定与尊重。多想想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心里就不会那么孤独。自己趋避的正是他人趋避的,将心比心,很多事就好开解了。”

  虽然人生道路不同,可我们感受的苦却是那么相同。不论美丽或丑陋、富裕或贫穷、修行还是不修行,轮回中遍满了痛苦。将心比心,他人也感受着与我们相同的痛苦和无奈。

  如此思惟串习,我们的心会越来宽广,不是原来的一亩三分田,更容得下他人和苦痛,逐渐走出狭隘和自私。这就是上师教给我们的窍诀——包容众生,将他们放在心里。

  ——文章根据菩提洲在线课程慧灯法师讲释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多慧灯法师       孤独 ​)(五明学佛网:多慧灯法师       孤独 ​)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