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小作坊到世界五百强,松下幸之助在禅中获益良多


   日期:2018/12/22 1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为国际知名企业参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松下幸之助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活动中被授予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而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广为人知的称号是:“经营之神”。

  松下电器创建于1918年,起初只是一个三人组成的小作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长期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中。

  松下幸之助访华

  松下幸之助不仅擅长经营企业,还擅长经营人生。在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中,松下的一大特色在于,包括松下幸之助本人在内,松下公司的成员在商业竞争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性与健康建设。

  不仅能经营好企业,还能经营好健康和心理,松下幸之助真是人生赢家。究竟有什么秘诀,让他能有这样的成绩呢?这说起来其实还与佛教有关。本期“名人与禅修”,让禅风君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个故事。

  为何寺庙义工如此不同?

  与许多企业家一样,松下幸之助曾对员工的自我激励问题感到棘手。直到他某次参观了一个寺庙的兴建之后,才找到了解决的思路。

  日本佛教源于唐代的中国佛教,因此其建筑也多为富丽堂皇,飞檐斗拱的唐式风格。这样美观大气的建筑,是什么专业的设计师与工程队来完成的吗?大多数并非如此。

  松下幸之助所见到的寺庙修建工程便是一个例子。寺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椽,几乎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义工,搬搬抬抬,聚沙成塔搭建起来的。

  最让松下幸之助深感触动的是,这些义工,一个个在工作中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与自主。他们不辞辛劳,有的甚至是家住外地,听到了这边的开工消息不远万里过来帮忙。

  漫画:松下幸之助参观寺庙建设

  这些义工自发自愿带着钱粮前来,工地上人手众多,却井然有序。无论能力大小,出力多少,这些义工都在积极主动地尽着自己的那份力,毫无怨言,和谐愉快。

  松下幸之助不禁想到了在工厂中那些领着薪酬都还满腹怨言的工人。相比之下真是判若天渊。“究竟是什么,激励着这些义工如此付出呢?”松下幸之助决定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源自信仰的自我激励

  在企业里,自我激励一向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宗教里面,似乎已经有了一套很成熟的东西。松下幸之助是个具有高执行力的人,既然决定要向宗教取经,那就下了一番功夫,比较工厂和寺庙,最终有所感悟。

  人不仅仅拥有身体,更具有灵活的心灵。松下幸之助发现,单纯的使用劳动报酬来维系企业与这些工人的关系,只是安顿了他们的身躯,却无法给他们的心灵找到慰藉。而信仰中天然具有慰藉心灵之用。

  这就难怪他所见的工人们,大多数都总是烦躁不安,满腹牢骚。也难怪劳资纠纷总是反复发生,人事问题、思想问题频仍,导致人心惶惶了。

  既然如此,那不如仿照信仰中的办法,去思考并解决一些问题。于是松下幸之助将原本困扰他的激励问题,拆解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松下事业与每个员工的相关度,即松下电器的事业能否成为每个员工的事业;

  第二、企业应该有种大家认可的幸福生活的价值观念,领导应给员工提供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和途径,以令他们心安;

  第三、应该建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员工们感到自己的一切活动是崇高的和有价值的。

  而围绕着这些问题,他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他为员工绘制了长达两百五十年的事业蓝图,为企业确定使命——把产品变得和自来水一样丰富。他让员工相信松下的事业是一种以产业报答人类的宗教信仰,使松下的员工在打造松下事业的过程中,心灵也感受崇高伟大。

  要成大事业需要懂禅理

  松下幸之助访华时登上长城

  松下幸之助在95岁接受采访时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

  松下幸之助在观察义工劳作,明确事业目标之外,还在一位日本佛教真言宗的法师那里得到了禅的启发。法师指出,他想要的东西太多,而人的时间精力根本没有那么多,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心性与健康。

  这让他开始思考,到底哪些才是自己最为重视的?为了实现最重要的,哪些需要取舍?同时,他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禅修中。每隔几个月便参加一次禅七。而这样的思考,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禅的一大奥秘,正在于放下。什么该放下,什么不该放下?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索。松下幸之助在事业的探索中,逐渐把控了生活的节奏,放下了过多的追求,身体也越来越硬朗。

  确定了目标,明确了取舍,松下幸之助放下了不需要的,更能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于是事业做成了,身心的健康也得到了保证。

  曾有日本禅学家根据松下幸之助对禅的感悟指出:“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这确实是松下幸之助的写照。

  懂得拿起,懂得放下。放下自我的过多欲求,拿起心怀天下的事业理想,这正是松下幸之助在禅里面得到的受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松下幸之助       )(五明学佛网:松下幸之助       )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 

 圣轮法师:直心是道场 当下即是禅─ 浅释「禅」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