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萨乘及六度


   日期:2018/12/13 14: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萨”,印度话原称菩提萨(BODHISATTA),菩提是觉义,萨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有情,即是觉悟的有情众生。菩萨不但是自己希望求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而且要令一切众生,都同样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同时自己是要求最高的觉悟,立志成佛为目标。(如简要的说: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自觉,觉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菩萨所修的法门:是六波罗蜜,又称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另列简表如下:

  在大乘菩萨修万行中,六度是其中主要修习的法门,六度的原名是“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华译是“到彼岸”;因修行者乘着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安乐的彼岸。因此,六波罗蜜亦名“六度”。

  六波罗蜜:

  一、檀那波罗蜜,华言“布施度”,是度悭贪的。

  二、尸罗波罗蜜,华言“持戒度”,是度毁犯的。

  三、羼提波罗蜜,华言“忍辱度”,是度?恚的。

  四、毗离耶波罗蜜,华言“精进度”,是度懈怠的。

  五、禅那波罗蜜,华言“思维修度”,是度散乱的。

  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度”,是度愚痴的。


  这六度分有“事六度”和“理六度”。亦即是“事修”和“理修”两种。甚么叫做事修和理修呢?事修和理修是著相与不著相而言的。事修即是所作所为的善法皆念念在心,便是著相而修了,这样叫做“事修”,是修世间善法,可得世间善报,是不能出世间的。理修是指所做所为的善法,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是名为“理修”,这是出世间的。无相修的善法,能够了生死,证涅槃的。

  这个“理修”也可以说是“真修”。因菩萨行者修此六度能以观照的功夫,(三轮体空)能所俱遣故,而达至波罗蜜之究竟境界;否则只能够称之为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法而已,不能称度,将来只不过是得到人天有漏的福报,就不能到得涅槃的彼岸了。

  三轮体空者,单就布施言之;能施者,所受者,以及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叫做三轮体空。此三轮体空,亦是因以“观照”的功夫,观到三者的“本性”的性质皆无所得,所以会达到三轮体空的无相之境,得到无限的功德。

  这六度皆是有“三轮”的,然修六度行者,应当要知道“三轮”原是空的,不著于法相,乃合于“般若”。因此,行者所修六度,不执著“人、我、法相”,才可算是波罗蜜,始能得到彼岸。这便是“理六度”了。若执著“人、我、法相”而修,将来只是得到人天的福报,终究是不能超出三界的。所以永嘉大师有一首证道歌说得好:“布施持戒生天福,有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这就是指执著“三轮”相修行而言的,属于“事六度”了,虽然有功德,能生天享福,但福尽势衰,犹如箭堕,还要轮回生死的。

  

  【注】

  六度包括法名简释于下:

  1.财施:以钱财资助慈善事业或贫苦疾病众生。

  2.法施:以佛陀真理,劝人修善断恶,离苦得乐。

  3.无畏施: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怖畏与痛苦。

  4.持戒的“持”字即执持义。“戒”就是戒止杀、盗、YIN、妄诸恶和禁止喝酒、赌博、吸鸦片及有毒质麻醉物等。

  5.律仪戒:是行、住、坐、卧时,一一都遵守佛所立的规律,而不犯身口七支的一切恶法。

  6.摄善法戒:菩萨克己修善,并以善法利益人群,摄受人群。

  7.饶益有情戒:广修众善,利益众生。

  8.生忍:即忍受别人的怨恨、诽谤、恶骂、加害,不生?恚心。且能以慈悲心肠去感化他。

  9.法忍:风吹、雨打、饥饿、寒冷、炎热等事,都能安然忍受。

  10.无生法忍:是对于圣教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能坚心信仰而不著相。

  11.精进:即向上努力,志坚不退。

  12.断精进:是勤断一切恶。

  13.修精进:是勤修一切善。

  14.求化精进:是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15.禅定:梵语禅那,是思惟静虑的意义。因为静能生“定”,虑能生“慧”。

  16.身定:反观自身,使不犯过。

  17.口定: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18.意定: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19.般若:梵语,义译智慧,由于正心、修身、行善、断恶,内心发出来的觉照智慧。

  20.生空智:观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体性。

  21.法空智:观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22.一切智智:即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理的正智。

  23.六度是圆满福慧双修,如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禅定、般若是修慧,精进是策励六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