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拥有我们做不到的慈悲?


   日期:2018/12/9 17: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

  究竟的慈悲来自甚深的智慧

  一

  观世音菩萨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成就者。每一位中国佛弟子都有一个理想:朝一次他的常住之地——普陀山,继承他老人家的慈悲精神。我们读《心经》就能知道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够如此慈悲——因为他拥有基于一切究竟实相的的智慧。

  佛教的根本精髓为“智慧为体,慈悲为用”。为什么天下母亲为子女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却不能成就孩子的法身智慧呢?因为大多母亲只有慈悲精神,却没有了解实相的终极智慧。所以“智慧是根本,慈悲是作用”成为我们佛弟子修行或者认知世间的根基。

  一

  我们比佛陀更幸运

  一

  智慧有着普世的价值,它穿越了宗教、种族,是人类的希望所在。这个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纷争,都是因为人们执着自我,需要通过甚深的智慧来遣除。

  甚深的智慧以什么为标准?标准就在《心经》中。这部经是观世音菩萨在佛陀入三昧的加持中,以自己的生命体验所宣说的。这一圣言量【注释】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是我们可以依止,并且直接应用的。这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很有效率。

  人生只有百年,我们虽然没有亲见佛面,但却亲至佛心,与佛陀的精神相遇。拥有佛陀这份遗产,我们的起点就比佛陀高。佛陀当年一人孤独求索,我们在佛之后,比佛陀少走了弯路,更为幸运,所以我们百年的人生应当取得更大的成就。

  【注释】圣言量:佛陀所宣讲的教法

  在种种变化不可主宰、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业感因缘中,我们要想超越自己的障碍,获得生命升级,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应当以“智慧为本,慈悲为用”的纲领了解世界,接受圣贤的传承。

  一

  苦的真相

  一

  佛弟子的信心不仅是单纯的信仰,还来自我们的人生经验。佛陀讲人生是苦的,我们感受到了吗?如果没有感受,那是因为人生的苦被父母、家人、朋友分担——并不是不苦。

  什么叫苦?变化即为苦,并不是指苦的感受。苦是实相,是真实。承认苦并不是悲观。知道苦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如理地探究,寻找生命的真相。所以佛弟子用智慧了解苦,并寻找从苦中超越的方法。

  苦是佛陀宣讲的第一个真实。苦的原因来自佛陀发现的“集”——每天的起心动念,想那么多,做那么多,难道对我们思想的惯性没有影响吗?一辈子积淀了那么多看法,不就主宰着我们主观性的错误吗?所以“苦集灭道”是真实的。

  一

  《心经》长智慧,能灭一切苦

  一

  《心经》260字浓缩了600卷《般若经》,600卷《般若经》浓缩了佛陀22年的教诫。我们今天读《心经》,用《心经》观人生以及万相,就是增长智慧,灭除一切苦的方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即智慧,是实相;“波罗蜜”是让我们达到智慧,超越生死的方法,意为大智慧能够到彼岸;“心”是精华,《心经》为整个般若的精华;“经”是圣言所量,是佛陀的教诲,讲的是诸法的轨则,让我们通过规则了解万相。诸佛说法是非常精要的,所以“一知一切知”。

  《心经》开篇便是观世音菩萨在实践般若,并从生命的障碍中获得了解脱。生命的障碍即为五蕴,用般若的智慧观照五蕴——色受想行识就能分解、超越它,从而得到解脱。这段经文讲观世音菩萨证明了法的真实,便从甚深的法性中出定,慈悲地呼唤舍利子,开始说法:“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观世音菩萨首先说出了纲领。

  什么是色?一切现象就叫做“色”。我们在人世间感受到、看到的一切现象就叫做“色”。什么叫做“受”?当我们看到色,色与我们结合,我们收到了,就叫做“受”。我们觉得“受”是快乐的、苦的,或者不苦不乐的时候会产生判断,这就叫“想”。于快乐的受想拥有,于不快乐的受想远离,于不苦不乐的受就很麻木,我们的“想”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这三种“受”的结果,引发了“贪嗔痴”三种心理现象。

  《心经》书法:继程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世音菩萨       慈悲)(五明学佛网:观世音菩萨       慈悲)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圣轮法师:闻声救苦靡不应 人间处处有观音── 做个闻声救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