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殊胜:得与失


   日期:2008/6/1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在世间的命运不少时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今日之失,可能会带来明日之得,自己之得,可能也会带来给别人之失。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因此,是得是失,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正确认识得与失,善待得与失,关系到人生的品格与方向,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均有不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有的人视名利为耻辱而不为。南宋抗金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视元朝所封宰相一职如弃屣。在利益引诱时不动心,在威胁面前不退缩,在生死关头不投降,毅然从容就义。他失去了荣华富贵,失去了宝贵生命,但他“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彪炳史册,深受历代人民瞻仰,所以他得到的更多。
  有的人视名利如生命,为了获取个人名利,放弃了人生品行修养,把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谋取私利的资本,不择手段,无限扩大欲望,“搞五官刺激”(慧律法语),钱财、美色、名利、地位,尽在其中,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最后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虽风流一时,失去的却是整个人生。
  有的人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正是积极进取阶段,却满足于一时的成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吃喝玩乐,贪图享乐,浪费光阴。虽然得到了短暂的欢乐,却失去了大好年华。“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最后,一事无成,悔恨终生。
  生活即思想,处世即做人,做人必当处世。人生在世,应该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作贡献。在名利面前,该得的应努力去争取,“世事如棋,一朝争来千秋业”。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有道,就可以运筹帷幄,不拘形式去发财致富,有关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时,更要当仁不让。
  不该得到的不要强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名利不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去谋取。该得到的没有得到时,要心胸广大,豁达开朗,处变不惊,想想世界上还有很多比自己更穷的人。在逆境中学会放弃,退一步海阔天空,从从容容地生活。
  在得到名利财富时,要考虑灾祸可能发生,走在“康庄道”,常想“崎岖路”,提前一步“肚饱带饭,天晴带伞”,防患于未然。在灾祸发生时,不要怨天尤人,要看到光明的另一面,想想“阳光总在风雨后”,怀着平静豁达的心正确去对待,在竞争的生活中,清贫、洁白、朴素地过好每一天。
  人生短暂,得失无常。婴儿一出世就握紧双拳,掰也掰不开,似乎来到人间就是为了一切,占为已有;“撒手”老人,在冥冥之中总盼带走一点点,最终的现实仍是“撒手”,于是“撒手尘寰”就成为一种真理。亚力山大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临终的时候嘱咐旁人:死后将他的双手放在棺材的外面,让人们看看他两手空空,什么也带不去。
  我们要用佛学“一切皆空”的真谛,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善待得与失,超越得与失,淡泊名利地位,不起贪嗔,不怀忧虑。学会在得失中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方能荡荡无碍,任意纵横,生得轻松,活得愉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殊胜       )(五明学佛网:殊胜       )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直心的邪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圣轮法师:浅释「皈依三宝」的殊胜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1.得与失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我们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二种过失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传喜法师:殊胜的地藏菩萨圣号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