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走进佛法,驾驭生命


   日期:2018/11/19 15: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研究的无外乎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生命的真相;第二个部分是宇宙的真相。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更好,如果不能了知生命真相和宇宙真相,这所谓生活得更好是虚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宇宙的真相就是我们存在的外部环境,生命真相就是流转生死的这个主体的秘密。我们都想生活好,就像打麻将都想玩好一样,就必须要懂得这个游戏的规则,在什么范围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游戏的规则都不懂,这个游戏是没法玩的,总诈和就没人和你玩了,最后被踢出局了。想玩得好和想生活得好是一样的,如果不懂游戏规则就没法玩好;想生活好就要懂得我们的生命历程在这个外部环境中是怎么样行走下去的,这就是佛教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了,这个游戏也就有希望通关了,如果哪个都不懂,还想通关,实在是虚妄。

  生命和游戏不同,游戏是主观的,就算失败可以无数次从来,不想玩可以及时收手,虽然有人有游戏强迫症,只要稍加克制都可以放下;生命就不同了,是被动的,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我们选择的方式,但是却无法驾驭生命,在生死中孤露漂溺。我们不能驾驭生命是因为没懂得生命的游戏规则,佛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生命游戏的规则,但是想真实通关,还要踏实行做和高级的指导,但凡还有虚妄都不会有真实的结果。

  《八大人觉经》云:“心无厌足”,这句经文说出了我们被困生死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懂看守这个心,让心在外在的境界中跋涉颠沛,让心深陷在五欲中,满满的都是财色名食睡,都是各种各样没有休止没有尽头的欲望。

  佛教说的五欲是贴着五根而来,每副根识尘上的贪着欲望。暂且简单把世人说的财色名食睡分为名、利、益这三个字。

  名我们都知道,追求得到别人的认可,追求得到被关注,所以名是一种利,但是不完全是利益;

  利就更广一些,更实在一些,是赤裸裸的;

  益就是喜欢的,比如有的人喜欢玩游戏,他不图名也没钱赚,为什么还要玩呢?贪玩也不能算在传统的五欲中,可以把这类归到益上;比如有人喜欢养花草动物,不为名不为钱财利益,他就是喜欢,这个喜欢没有贪着吗?这个喜欢里没有欲望吗?都可以算在益里。

  常常听三观尽毁,就是毁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都被毁了,毁三观是因为根基是错误的。诚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三观,就像有人把钱作为三观的地基,在他眼里除了方孔兄就没有其他了,事事都是钱开头;当他发现生命不是由钱做基础,并且重大事件都不是由钱左右的,这三观就会遭受打击,重重打击下,三观崩塌。

  佛教擅长于从根本处下手,而非在表面上做形式功夫,所以这一句就直接点出心是功曹,心才是一切的源头,心里贪着种种欲望,是善恶的源头、是非的源头、分别的源头、合离的源头、生死的源头、悲喜的源头。

  我们懂得学佛只是学理,而修行的起步是要有观的能力,观的基础是戒和定,也就是三无漏学要走到一半的时候,在定中分为止、观两个方向,止是注意锻炼定力,练习心的安忍不动,而观才是得智慧的来源,如果不能去观或者观的力量不够,就会出现《五十阴魔》里的定力过越、慧力不足的局面。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所谓修持,还不能上升到修,勉强算助行,学佛人很多但是得到结果的很少,原因就是把助行当成正道了,修心是正路,一切外在的行持都是帮助我们观心修心的。

  说这些不是想告诉大家学佛有多难,而是告诉大家在诸多的佛经中,佛陀为什么说了那么多条件?往往这些条件都指向了最为基础的部分,不是佛陀不想给我们甚深义理,而是这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不走到这个境界根本无法企及。

  这个基础门槛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原来常常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是门槛,到底行做了什么才能配善男女的称呼?原来说的“闻”字是理门槛,说的“奉行”是事门槛。这只是门槛,跨过去才有利益可得!

  如《法华经》里四大罗汉说到:我们在听佛陀宣讲大乘法要的时候已经身心疲乏倦怠了,根本生不起渴仰之心,只是用点空观、无相观、无我观才勉强听得下来,为什么他们四个是这样的呢?因为他们觉得作为一个阿罗汉到成佛的路程太远了,到进入大乘菩萨位太遥远了,正是因为觉得太遥远了,感觉佛陀说的种种利益和自己没缘啊!是自己得不到的,所以才不会有兴趣。《法华经》中佛陀第一个给舍利弗授记了,这下这些大阿罗汉们欢喜了,为什么呢?舍利弗是和我们一样的,给他授记了,我们也有份啊!连当时还没证得四果阿罗汉的阿难都想得到佛陀的授记。

  这个心就有这样大的作用,想要成佛了,就会在其中努力行做,而觉得离成佛太远,这样就形成了三大阿僧祇劫了,但是学佛是这样遥远漫长的吗?是遥远漫长的又不是遥远漫长的,如果你的心觉得这是漫长的就是遥远的,如果不觉得是漫长的就会非常的快速。

  能转了这个心,把贪着世间的俗事转到精进于佛法上,同样是使用了这个心的力量,但是结果会出现巨大的差异。我们现在已经在末法时期了,到末法了,还不抓紧跑路?末法怎么跑的快?往生极乐是最快的方法。这条路能死心塌地走下去就有希望,如果转来转去只能说:年与岁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古大德常常说的“我业障深重,福德浅薄啊!为什么呢?如果不是这样,我定要生在佛陀住世的时代,跟随佛陀亲自修学啊!”古德尚且这样感慨,何况你我末法凡夫?

  学佛按次第走真是非常重要,就像我常常举例子说:人吃馒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能给刚刚生下来的孩子吃馒头,不能说你早晚都要吃馒头,不要吃奶了,吃馒头吧,这馒头就能把孩子吃死了。所以无量无边的佛经我们要去跟随修学,但是要选择次第而行,不能以你的喜欢而定,而是要以自己的需要而定,这样一来我需要什么层面的内容?就从什么层面来学,这个次第虽然看上去好像是慢的,但是不用回头老去补底子,免了没完没了的返工,这反而是快速的。

  有些人一来就走到极端高度的部分中,因为行做根本跟不上,成为了思想的伟人行动的矮子。跟不上到没什么,怕的就是迟迟不能进入到真正的修持中,经文中提到的种种利益善德一样都得不到,最后丧失信心,不学佛了,这就麻烦了。你不学那仅是你的事情,但是你却以一个负面教材出现在大众面前。如我认识某某文海的创始人,这个网站是中国佛经电子版最早的。他后来有一天被基督教的姊妹洗脑了,回来就有点动摇问我:为什么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都是富裕的,而学佛的国家却穷得很呢?所以不得利益不要去怪罪任何人事物,要去思维我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我是否按次第在走,如走台阶一样,一层一层递进上去。有的人非要跳起来越三五个台阶能这样走吗?就算能,他也走不了太远,最后不摔倒就不错了。希望大家少走弯路,真正的捷径就是少走弯路。

  有的时候读经真的是非常感激佛陀的慈悲怜念,把一个问题变着花样的给我们说,讲了又讲不厌其烦的说,佛陀也正是这样希望我们都能一路顺风!所以我们把狂妄的心都歇下来,仔细看看佛陀在说什么。如佛陀说到:见到我身相的人不一定见到我,而如果能修习我教法的人,他能见得到我。外在的某大师、某古德这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尊敬赞叹钦佩,但是我们手里就有释迦佛的真实法身,却不懂得去追随学习,这个心形忙于种种形式,这岂不是颠倒?

  佛陀宣讲的任何一部经典,过去古佛也在宣讲,我们手里非常容易得到的佛经,其实不只是释迦佛的真实法身,而是过去无量佛的真实法身,如不跟随这个学习,那你要学个什么佛?你还能学个什么佛呢?所以希望大家能穿越这纷繁复杂的假象,找到真实的宝贝跟随修持,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啊!

  我们现在常常困惑于此起彼伏的各种教法各种说法中,让人眼花缭乱,这都是佛法这棵树上的叶子。要去抓树根,佛法万变不离其宗,这宗门就在经文中浅浅地埋藏着,让那些虚妄的人得不到,让那些狂妄的人看不到,让那些傲慢的人想不到,让那些卑劣的人学不到。我们学佛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路才好走,而如果迟迟都不能平复自己的心,那一层浅浅的土就扫不开,也就自然无法扫除内心的遮蔽,自性的光明也就无法显露出来。

  只有真实努力行做,给自己一个提升的机会和付出,获得的点滴变化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如我常常和同修说:恭喜你感受到了大变活人,这大变活人的感觉好吗?所以希望更多的同修能塌下心来,真实地走进去,真实地感受这大变活人的奇妙。如过去我们都在神话故事中长大,但是会有一天你就在创造神话故事,或者就是神话故事的主角。如果只做旁观者,这佛法里的诸多利益也没可能获得,只能是喝彩者,却不能亲受亲领。佛菩萨不抠门,他们是真希望给我们利益,但是要勇敢地跨过门槛,才能趋近和获得。

  摘自人间天的新浪博客《八大人觉经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间天       八大人觉经)(五明学佛网:人间天       八大人觉经)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结劝流通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八觉知 普济众生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人名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释经题 

 净界法师:八大人觉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