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越是困境中,越是修行时


   日期:2018/11/16 20: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关于修行,即使我们很想花时间为来世做准备,但是现今世界的工作也多到、繁重到、乱到耗尽了我们一天的体力、心力,而没有力气去修持。如果若考虑到此生时,工作就必须完成一定质量,但这会让自己没有时间、体力去修持;如果降低工作质量,则可能会被指责或被裁员,我们实在很累,应该如何一步步地走出来呢?” 如何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在家庭当中,修持佛法。

  答:这是我常听到的一种问题。这也表示,这个弟子对修行或是上师所交代的功课很重视。但是所谓功课呢,大部分都是需要安排另外一个时间来修,比如说念诵仪轨、大礼拜、念咒等等。但是,没有和生活与工作结合的修持,常常会被留在佛堂里面,佛堂的门一关,修行就没啦!一出佛堂就忘了、没办法修了!因此仅仅是在佛堂中的这种修持是不够的,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更好的修行方式,来平衡一下修行与工作之间的冲突。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呢,我觉得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个因呢,我有一个名称形容它,叫做“顺缘造成的压力”。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完成了一些事情,小事、大事都有。小事比如今天做了些饭菜,大事来说,可能今天赚了很多钱,收获很多,但也感觉自己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比如说,你很会做事情,上司就给你很多事情,所以就有很多压力。尤其是如果同时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自己又给自己很多压力,你就会没日没夜去做事情。再来呢,家里的人就会说:“哦!你只知道工作啊!懂不懂照顾家里的人啊?”结果家里的人也给你压力,上司、自己、家庭这三种压力,压到你快不行啦。

  挫折会造成沮丧,有压力的人一忙起来,尤其是遇到了挫折,很容易就是发起情绪来,慢慢的,自己与自己的生活越离越远。自己越来越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不会带给自己幸福,不喜欢这个生活,也不喜欢这个自己。

  第二个原因呢,叫做“逆缘造成的沮丧”。这里的「逆缘」也可以说是一种「挫折」,或者说「逆缘所造成的沮丧」。譬如说:你工作已经很忙了、很有压力了,还突然跑来一个人骂你一句,说你什么坏话,这时你就特别容易被激怒,情绪就容易生起。压力跟挫折就一直累积下去,你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工作,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跟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远。最后你实在受不了自己,跟自己这个生活,于是有的人会说:“噢!我要自杀了。”有人疯了,有人得了忧郁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持的两个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想:“怎么样可以透过修持消除这两个问题?” 给心一个「家」,让心「回家」休息。

  我们看到这社会上,很多有权力、有钱的人,他们也有很多痛苦,心里藏有很多压力。大家都在想:“哦!什么时候才能快乐、满足、幸福?”有钱就不代表幸福,即使做了这个世界的主宰,也是很有压力,还是不满足!我们要想办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第一种「顺缘所造成的压力」,我们要用「修行」的方式去解决这种压力。「修」、「行」这两个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后用到「行为上」。

  修行,不只修你自己的心,还要运用在行为上。「修心」,就是要转变你自己的心,这就要让心有一个「家」。我们的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就不在外面。人都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在外面工作忙了一天,有一个温暖的家可回,就会觉得:噢!可以回家,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喝点茶,真好。人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如果内心有一个安定的空间、有一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满足或者休息的感觉。

  我们的心老是向外跑,如果我们不适时把这个心叫回来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觉你已经管不了它了!这就好像一个孩子,你如果放他出去外面游荡,放肆太久,就很难再管他了、约束他了。我们的心,如果你再不赶快把它叫回来,它会变得越来越顽强,越来越顽劣,就不听你的话了。你的心就不再听你的,不再听自己的约束。这是很奇怪的,却是真的,所以,请各位管好自己的心。

  修行是个「动词」,要付诸行动

  关于「修」跟「行」这个部分。「修」,指的是心中的一种觉受、一种经验。譬如说:我们会在心中有一种慈悲、关爱或者智慧的感觉会生起。但是,你光是只有种感觉、觉受生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去「行持」它。也就是将内在的感受或感觉,展现成外在的身语行为,或是语言上的一种行持。所以,修行,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也就是:你要这么去做,你要努力去做,而不是口头上说说:“嗯,我有慈悲、有关爱的心。”这样是不够的。当你的心开始动了,譬如说慈悲的力量开始动了之后,它就会带动你身体的行为跟语言,也跟着改变。然后,你会发觉你周围的环境也慢慢开始改变了。透过这样一种带动,慢慢你会发觉自己的家庭,周围的朋友,或者是整个社会,慢慢到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宇宙,它都可能会有改变。

  所以当我们说发愿或者祈愿,如果只是心中发愿、口头说说,多半时候,很难真正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你不仅是心中祈愿,它还带动了你身体跟语言的行为,这时真正的修行力量,就能展现出来。

  我们要运用心的光明,解决逆缘所造成的沮丧。要让心有一个温暖的家,就是有一个光明平静的一个心,就算是知道明天你会死,但是光明的心不会死去,因为有这样的光明,所以即使是死,都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自心当中。自心如果没有光明,外面看到的都是负面,好像都冲着你来,自己跟自己的心好像战争一样,找不到光明跟温暖。所以我们需要内心的平静跟光明,虽然我们死亡的时候会失去这个色身,失去所有今生的财物,但我们不会失去这个光明的心。这个心会永远跟随着自己。所以,我们就需要内心的清净跟光明。

  心的本质是什么呢?也就是清凉。清凉,也就是「明」、「觉」。它是非常光明的一种觉照力量,是光明的、透彻的、清晰的,能够看到一切、照见一切,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它也是清凉的、喜乐的,有一种innerpeace,内在的平静,当你具备的时候,就算你知道自己明天会死,你知道这个光明的心,是不会死的。人在死亡的时候,身心会分离,你会跟你所有珍爱的财物、家庭、亲人分离,但是唯一不会跟你分开的是什么呢?是你的善心。

  你跟你清凉的、光明的这一念心,是永远不会分离的。当你在逆缘造成的沮丧中,修行的方法就是:你要恢复到你心的光明,就像是让你的心回到温暖、清凉、光明的家。

  如果我们需要内心的平静,需要回复心的清凉与光明,要怎么做呢?我们先谈不如法的状况,就是不恰当的修行方式,这可以分为三种: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

  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

  所以没有「下班」时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困境       修行)(五明学佛网:困境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