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修行的境界不可随意对人说


   日期:2018/10/22 8: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钞原文: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YIN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

  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

  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

  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

  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印光法师文钞》

  白话译文:

  如果凭空造楼阁,妄说自己有殊胜境界,就犯了大妄语戒。未得说得,未证说证,他的罪过超过杀盗YIN百千万亿倍。此人若不尽心诚意的忏悔,一气不来,即堕落到阿鼻地狱。因为他的说法坏乱了佛法,疑误了众生。

  所以你千万要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也不可说九厘九,说过了头有罪过,少说了也不可以。为什么呢?

  因为善知识没有得到他心通、天眼通等神通,只能凭你所说来判断。这种境界,向善知识说,目的是为了验证邪正是非,则无过;如果不是为了验证,仅仅是想要炫耀自己,就有过。如果向一切人说,也有过。除了求善知识验证外,不可以跟其他人说。说了,则以后便永远不能得到这种殊胜境界。这是修行人第一大关,在天台教中已屡次说明。

  所以,近来修行的人,很多着魔,都是因为以急躁妄心,希望得到殊胜境界。莫说他的境界是魔境,即使他的境界是胜境,一旦产生贪恋欢喜等心,他就只会受损不受益了,何况他的境界未必就是胜境呢?

  倘若此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恋心,见到各种境界,就像没有见到,既不产生欢喜贪恋,又不产生恐怖惊疑,莫说胜境出现有益,即使魔境出现也有益。为什么呢?因为心不被魔转,功夫就能上进。

  须知学道的人,眼光要大,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莫说此种小境界,即使真的得了五通,也要置之度外,最后才可能得到漏尽通。如果以贪恋,就难上进,甚至退心堕落,不可不知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修行       印光大师)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