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寂雯: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


   日期:2008/6/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昨天,在学法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一个来自内蒙的小男孩儿,他身患白血病,病魔已使他失去了血色,在他苍白而又消瘦的脸上,嵌着一双很好看又很懂事的大眼睛。在整个传法过程中,他始终如一,当他圆成法性时,法力推动着他不停地转呀,转呀!那种毅力和他仅仅五岁的年龄极不相称,我的心被抽紧了……
  在白塔寺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被疾病折磨的人,根据统计,来学修如意轮金刚法的人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是为了治病;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为了学佛等其它目的。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为了健康而学法。
  做一个健康的人,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代表人生美满的“五福”:健康、长寿、富贵、好德、善终,均是以健康为前提条件的:
  一个疾病缠身的富翁,即使用他的全部财产也无法换来健康;
  好德只能在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状态下才能培养出来;
  长寿则更应该是健康长寿,如果满身疾病,长寿不就变成了真正的“活受罪了吗?”
  临命终时,只有身体没有疾痛,心里没有挂碍才可得到安详而自在的善终。
  可见,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
  从古到今,“怎样才能强身健体”一直是人们永不会过时的热门话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又老调重弹,依然深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年前,寂云撰写的一篇《世外高人释海空》的文章将闭关十年的海空上师抬出了山。他所创立的《如意轮金刚法》虽然是不折不扣的佛教修行的方法,但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为了使生活并不富裕的老百姓都能接受它,上师在对外进行公开宣传时,闭口不谈一个佛字,而只是强调《如意轮金刚法》是“强身健体,开发智慧”的方法,很多人在习修之后,有病的康复了,年老的变年青了,更把许多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意轮金刚法》也因此被列为“全民健身的功法”。这虽然有些“手持宝剑权当砍柴刀”的遗憾,但也足以看出海空上师的慈悲之所在。
  今年六月,我跟随上师在北京体育大学讲法时,有几个师兄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她们以前的病全好了!但同时又茫然地告诉我:“病好了,下一步该怎么习修呢?”我反问她们:“你们能保证以后不再得病了吗?”回答:“不能保证。”
  学修的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如意轮金刚法能够强身健体,而忽视了它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开发智慧。开发什么样的智慧呢?开发一种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才可使我们与疾病无缘;有了这种智慧,才能确保我们获得真正的健康。
  现在,健身的方法多如牛毛,学什么法,练什么功,在于自己的缘分。但必须要提醒大家的是:“万法归宗,宗归于自心,心归于自性。自性清净方为菩提(智慧)。”是正法还是邪法,关键在于此。
  我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与有缘的人共同探讨一下最朴素的话题——怎样做个健康的人?!
PP
第一章   探寻健康的奥秘

一、疾病的起因
  疾病,是我们健康的障碍,人的一生从某一个角度上看,就是与疾苦作斗争的一生,胜利了,就得以生存;失败了,就走向灭亡,而大多数人均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疾病”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癌症刚被攻克,又来了可怕的爱滋病,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比“世纪之症”更令人恐怕的疾病呢?疾病,真是让人谈虎色变!
  请让我们一起鼓起勇气去探究一下病魔的成因吧!
  依照佛家的理论,人是由地、风、水、火四大组成的一个缘的聚合体。
  “地”指人的骨骼、肌肉、毛发等。
  “水”指人的血液、唾液、胃液、精液等。
  “风”指人的呼吸系统。
  “火”指人的体温。
当人的“四大”处于调和的状态时,人就是健康的身体,而当人的“四大”处于不调和的状态时,人就会得病。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会使人的“四大”失调呢?
  任何一件事物的发生,其原因都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同样造成人的“四大”失调而得病的原因也被分为内缘(内因)和外缘(外因)两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外缘:
  第一种:生活环境。它包括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污水、噪音、细菌传染等。
  第二种:饮食不周。如误食有毒、变质食物、滥服药物,食品搭配不当等。
  第三种:生活方式不当。如错误使用了容易致病的生活用品,例如某些化学制品,打架、斗欧的等。
  人在得病的时候,很容易把罪过归为外缘,如天气变化,细菌传染等。但是在同样的外缘条件下,也有人没有生病,比如说共同生活的夫妻,他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环境都是基本相同的,可是他们一个得癌症,另一个却没有。可见,外缘并不是得病的主要原因。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疾病的另一个原因——内因。
  第一种内因: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暴饮暴食、偏食、纵欲、操劳过度、无节制、无规律的起居等。
  第二种内因: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暴怒、忧郁、烦闷、紧张、恐惧、嫉妒、压抑、幻觉、错觉等。
  第三种内因就好象是疾病的种子,当遇到适当的外缘时,就会开花结果,形成了“疾病”这颗苦果了。
内因决定外因(缘),外因(缘)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没有内因这颗种子,即使有再多的外缘,都不会结出“苦果”的。因此,内因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不良的行为和心理才是疾病的真正起因。
  在佛教的《摩诃止观辅行》一书里对此有非常详尽的论述:
“深迷于色境的多半会生肾病;
贪享声音的人多半会生肝病;
贪爱香气的人多半会生肺病;
贪图口味的人多半会生心病;
眷恋触觉的人多半会生脾病;
杀生——会引起肝脏和眼睛的毛病;
偷盗——会引起肺部和鼻子的毛病;
邪YIN——会引起肾脏和耳朵的毛病;
妄语——会引起脾脏和舌头的毛病;
饮酒——会引起心脏和嘴巴的毛病:
……”
罗列到此,真是有些触目惊心啊!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呢?那是因为我们被假象蒙蔽,产生了妄念。执着于妄念而形成了“心病”——心灵的疾病,具体表现为:

(一)贪心
  对世上任何事物的过分追求,都可以称之为“贪”,贪的表现,时时刻刻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人们因贪口福,肆意杀生,暴饮暴食;因贪色,而纵欲无度,甚至干出男盗女娼之事;因贪财,斤斤计较,操劳过度,疲于奔命;因贪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夺;有了还想有,要了还想要。人常说:“知足者常乐。”但不知足者比比皆是,因为不知足,所以忧郁烦闷,紧张焦虑,不良心理状态也就因此而逐渐产生了,为满足贪欲,必然会干出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来。产生疾病的内因也就由此而形成了。
(二)嗔心
  “嗔”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对人或事物不起善的欲望。它是使人产生不快心境与做出不良行为的基础,主要表现为见富愿贫,见智愿愚,见美愿丑,见人快乐反愿其痛苦,见人行善反污人施恶等。这种嗔心,往往藏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不肯轻易示人,反而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掩盖它,造成了心理不平衡和内心冲突,进而干出阳奉阴违,嫉贤妒能,落井下石的卑鄙行为来,害人终害己,种下了心病的种子……
(三)痴心
  它包括了与生俱来的无知和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才污染的无知。“痴”可以定义为: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明,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混沌度日,冥冥之中已广种疾病之因矣!
(四)我慢心
  又可称为莫名其妙的狂妄自大,对于不如自己的人,打心眼里轻视他们;对于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认为“你也不过如此,我又何必恭敬你呢?”对于胜过自己的人,又往往夜郎自大,只知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这样自高自大的心理,往往会导致自己骄娇之气十足,心有余力不足,脾气暴躁,最终疾病缠身。
(五)我疑心
  它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使自己丧失生活的勇气。
  怀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错过成功的良机;
  怀疑事物的真实,怀疑别人的真诚……
各种各样的疑虑最终导致自己处于较差的生活境遇,进而怨天尤人,结愤在心,失去健康。
  “贪、嗔、痴、慢、疑”是我们的五种心病,也被称为人生的“五毒”,“五毒炽盛”就形成了疾病的内因,当各种外缘具足时,疾病也就应运而生了。
  病由业起,业从心生,心无所造,业无所生,自得安乐。“业”指我们自己的造作。
  可见,我们的心病——“贪、嗔、痴、慢、疑”是产生疾病的最根本起因。

二、健康的概念
  要做好一个健康的人,首先需要了解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呢?
  完整的健康概念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身”的健康,另一方面是“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方为健康。
  一直以来,人们在健身方面真是费尽了心机,健身器材,健身食品,健身运动等等应有尽有。但是其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人们依然在得病,而且疾病的种类还在逐渐升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忽视了另外一个健康的内容——健心。作为凡夫之人,身体健康比较容易做到,而心灵健康却不容易做到,“贪、嗔、痴、慢、疑”“五毒”时时刻刻都在侵扰着我们心灵,使重病缠“心”,即使我们的身体暂时健康,但心病就象埋藏在我们身体的定时炸弹,最终会使我们“毁灭”。
  因此,一个“身”无病痛,“心”无染疾的人,方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PP
第二章  打开健康之门

  既然疾病的起因是我们自己的造作(业),那么要想根除它,就要从因上下手。然而,人们往往“舍本求末”,只是一味地在外缘上下工夫,耗费了大量精力,却终不得其法,依然被无情地关在了健康的大门之外。
  因此,要想获得健康,就要从自己下手,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一、修行——通向健康之门的途径
  对许多人来讲,“修行”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字眼,其实它的含义非常简单,“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行为(造作),将错误的行为(造作)修改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一提修行,人们的脑子里会迅速勾勒出一个形象:手拿念珠,口称佛号,身披袈裟,盘腿打坐,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是世人对修行的错误认识。修行本身并没有宗教的色彩,也不应只是教徒们才做的事,任何一个善良的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健康的人,都应该修行,修改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修改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使行为端正,心境平和,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
《黄帝内经》上说得好:“只要我们淡薄欲望,宁静心神,四肢勤于劳动,生理机能就会顺暢,身心安泰,疾病怎么会侵入呢?”

二、修心——修行的根本
  人们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错误的行为,还是因为“五毒”炽盛,使我们的心染顽疾,产生了错误的思想见解。因而,从“心病”上下手,才是修行的根本。
但是,有始以来的无明蒙蔽了我们本具的光明觉性,使我们不但看不到“五毒炽盛”,甚至根本就不承认,“心病”的存在。
  因此,修心要建立在觉悟的基础上:
  ——勇于承认错误,谓之“觉”
  ——发现并予于改正,谓之“悟”
  勇于承认自己心灵上的疾病,进而发现“贪、嗔、痴、慢、疑”“五毒”之所在。并加以克服,这就是修心。
  修行不修心,就会使修行流于形式。
  修身不修心,就会使我们与健康永远无缘。

三、如意轮金刚法
     ——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
  修行,就要修心,修心,首先就要静心。
  然而,现代人,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科技的高度发展,大大缩小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现代社会又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的快捷与方便,更使人生活在喧闹的环境之中,很难寻到一块真正的幽幽静土。世风日下,“贪、嗔、痴、慢、疑”五毒愈加炽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人们静下心来修行,就更加需要强有力的信心和修行方法了。
  传统的密宗修行方式,对挟持乱心固然有效,但其繁琐的仪轨和复杂的过程,为众多忙碌的现代人所不能接受;
  念佛法门虽然简单易学,但它的修行方式必须以信佛为基础,而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不是佛教徒,要他们整日佛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又谈何容易呢?
  参禅打坐,对许多妄念纷纷的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不坐还好,一坐下来各种各样的念头,五花八门的想法就纷纷而至,反而更加烦恼。
  由此看来,寻求一种契合现代人修行的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寻求这个方法,海空上师闭关十年,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密宗无上瑜伽部“心中心”修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现代人修行的如实切意的方法——如意轮金刚法。
  在上师开始传授的五年时间里,经过数万人的亲身实践,证明了此法是一种与现代人适应的修行方法。
  因此,在我向大家介绍如意轮金刚法这种修行方法时,并不想长篇累犊地就它的出处、来因作一番研究,而只是想就此法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作一番商讨。
  我习修如意轮金刚法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亲尝法益,此法的殊胜在于:
  第一:简便易学。
  如意轮金刚法的开示法,省略了过去习修方法上的一些繁琐的仪轨和仪式,使之更容易被现代人,特别是一些对佛教没有足够认识的人所接受。在习修的方法上又设置了常持。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都可习修。简单的习修方法,更是下至三岁孩童上至八旬老人均可学会。
  第二、见效迅速。
  如意轮金刚法的开示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圆成法性,也就是使自力与他力相应,产生法力,这个圆成法性的过程最长七天,最短不过几秒钟,立竿见影的效果,正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迎合了现代人“务实”的心理状态,加之,在圆成法性后,修法者在短短的时间内,都会明显感到身体的好转,心性的变化,这样就更加坚定了修行的信心。
  第三、对症下药。
  现代人修行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使自己静下来,心绪散乱,妄念纷杂。如意轮金刚法针对以上病症采取“三密相应”的方法,用“咒、印、观”,来对治我们散乱的“身、口、意”使我们没有了产生妄念的机缘。同时进一步开示“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一切痛苦,皆由心受;一切善恶业缘,皆由心起。”“修心是修行的根本。”(海空上师语)。在三密相应产生的法力作用之下,我们本来具备的清净自性,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去除“五毒”,彻底斩断造成疾病的根源,获得健康的人生。
  第四、三根普摄。
  人的根性一般可分为上、中、下三种。为使之都能够亲尝如意轮金刚法的法益,海空上师在此法的设置上费尽心机。
  此法完整的习修包括三个步骤:(1)开示法又称圆成法性。(2)相应法(3)成就法。
  在开示法中,去除了许多繁琐的仪轨,简便易学,方便善巧。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宣传时,以“开发智慧,强身健体”为宗旨,使人人都能接受,通过习修,许多人一扫疾病,更使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了一条觉悟人生的修行之路。
  而相应法和成就法,即应严格地遵守密宗的传统方式,在开示法圆满的基础上,按照仪轨次第习修,直至圆满。这为许多信佛教的修行者,出离轮回,成就佛果铺平了道路,使中上根性者在此生即可圆满功行。
  如意轮金刚法,这种包含世间和出世间法方便、善巧的设置方式,可使现代的修行者各取所需,含摄三根。
  在过去的五年中,如意轮金刚法圆融殊胜的功效,已被众多的人选定为自己修行的方式,近数万人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它确实是一种最简单、最方便、最善巧的殊胜大法。
  这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你难道不想得到它吗?
PP
第三章  挑战疾病
   一辈子没有尝过疾苦的人,几乎是没有的。病就象影子一样,不离我们的左右。许多学修如意轮金刚法的人正是为“病”而修,怕“病”而修。
  然而修行是一个漫长艰苦长的过程,我们有始以来的垢习,不可能一下子就扫荡干净,因此,即使我们正在修行,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疾病的产生。更何况有许多人都是在疾病的逼迫下才修行。因此,怎样才能面对疾病,挑战疾病,也应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培养乐观的疾病观
  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一旦生病,就整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甚至失去了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悲观的情绪更加重了病情。因此,能在病中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这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可是,人一旦疾病缠身,生命岌岌可危,鼓起勇气尚且困难,要让他面对疾病谈笑自如,又谈何容易呢?因此,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极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转念法。
  “转念”——就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世上本无绝对的好,绝对的坏,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时,那么坏事也就会变好事了。
  从我们习惯的思维角度上看,病绝不是件好事情,现在我们转换一个角度看待疾病——
  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行为造作种下了许多的种子。修行可保证我们不再种下新的种子。在此基础上,旧有的种子,发一次芽(生病),就少了一颗。业因生病就象还债一样,还清了,就不再欠了。用病来还债,总比用命来还债好啊!这样看来,病又是一件好事了。
  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不生病,或许我也不会来学如意轮金刚法。正是由于生病,才使我觉悟,走向了修行之路,正是病给我敲响了警钟。”……
这样一想,就会转“负作用”为“正动力”,充分利用这次生病的教训,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使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如此这般,我们就完全有把握面对疾病,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了。
  “转念”的做法,不但适应于疾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尝试一下,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惊喜发现!


  二、抛开异想天开的迷信
  许多人常常会病急乱投医,今天听说这里有一个“仙姑”,就跑去叫她看一下,明天又说那里有个“大师”,又跑去叫他抓一把,即使来学修如意轮金刚法,也常常幻想着让海空上师灌个顶,吹口气,病就好了!要是果真如此简单!那么世界上的人也早就不会受病苦的折磨了!那样“等着天上掉个馅饼”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病的真正起因是我们自己的造作,那就应该切切实实地从自身下手,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任何外部的手段及力量只能是起缓助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任何异想天开的想法,对我们的疾病并没有太大帮助,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三、寻找症结所在
  寻找病结所在要从两个方面下手:
  一方面要寻找身体上的症结所在:
  利用高科技的医疗手段,准确地寻找到身体上的症结所在,予以治疗,这是病人首先要做的事。不可忽视的是,我们还需要准确地寻找心智上的症结所在,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身病上下工夫,而忽略了心病,那就会治好了头又坏了脚,总是被病牵着鼻子跑,断不了病的根源,终不得健康。可见,真正的症结所在,不在于身,而在于心。


  四、如意轮金刚法——治疗心的良药。
  治疗身体上的疾病,需要用现代的医疗手段;治疗心灵上的疾病,当然就需要用现代的修行方式。
如意轮金刚法,用三密相应的方法。治疗心病,使我们心从病态的狂乱中平静下来,准确地判断出症结所在。“贪在哪里”、“嗔在哪里”、“痴又在哪里”,继而在法力的调理下,得以一扫痼疾,心平气和,气血畅顺,身病不治而愈了,自然与疾病再也无缘了。
  世上做任何事情,最忌“朝三暮四”。修行则更需要精进。特别是重病缠身的人,已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会“十八般兵器”,此时,只要拿起一种适合你的武器,就足以向“病魔”挑战了。
  面对疾病,一定不要气馁,勇敢地拿起《如意轮金刚法》这个有力的武器,就一定可以战胜病魔,走向健康!
PP
第四章 从病苦中觉悟
         ——走向菩提之路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有一个小国的王子叫乔达摩·悉达多。他因为目睹了人本具有的生、老、病、死等苦痛,毅然舍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寻找一条解除人们苦难之路——那就是认知自我,明悟自心、改造自己的解脱之路。因为他的“苦集灭道”、“缘起性空”的理论和方法,被后来许多人实践后,证实是宇宙人生的真谛。悉达多因此被人尊称为 “圆满觉者”(觉悟人生真谛的人),也就是梵语“佛陀”(BUDDHA,简称佛)。两千五百年来,他的理论被广泛流传,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准确地说,应该是觉悟人生真谛的教育,或者说是帮助人们止息烦恼的教育。在佛教里,根本就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人的命运的神,人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人都可以成佛”,就是说人人都可以觉悟,通过自我的努力(修行),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两千五百年来,佛教逐渐被穿上了一层厚厚的宗教外衣,因此,我们现在看佛教,很大程度上是被蒙蔽了的佛教,已不能看清其本来面目了……
  当我们剥掉佛教这件充满宗教色彩的外衣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它是那样的可贵,它的可贵就在于它的真实,它的实际。
  让我们一起来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其苦恼又何止是“疾病”,除了我们所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外,我们还时时处处陷于各种各样的苦恼之中:
  有人苦于没有钱财,终日为生计操劳;
  有人却苦于太有钱,财富的过于庞大使他整日经营算计;
有人苦于孤独,有人苦于热闹;
  有人苦于被爱,有人苦于爱别人;
  ……
  形形色色的苦恼,充斥在我们的生命之中。
  伟大的佛陀把人生的苦恼归为“八苦”。它们是: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苦谛)
  当然,光是知道人生之苦,还是不够的,还应进一步去发现形成苦的原因(集谛),并用一定的方法(道谛),针对这些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灭谛),这就是佛陀所讲的“四圣谛”。——苦集灭道。
  在集谛和道谛中,佛陀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造成苦恼的原因并不在我们的身外,而在我们自己。一切身外之物只能给我们带来苦恼,因此,即使拥有无数的财富、显赫的地位,都无法使我们从“八苦”中解脱出来。解决苦恼的唯一途径就是修行,不断地修正自己,正见、正思、正业、正命、正定、正念方为解脱之路。
  许多人认为,佛教“苦”的思想是消极盾世的人生观,其实不然。佛教正是教导人们,认识生命的真实面目,勇于面对人生的不幸,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佛教的人生观既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而是非常“实际”的。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去深深体悟佛陀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谛,我们仍会被佛陀的伟大智慧所感动。
  一直以来,我们为了止息苦恼,竭尽全力地去追求身外之物,金钱、地位、名利等等,以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欢乐,然而事实上,这种欢乐即使有也是一瞬即逝,接踵而来的便是因“不知足”而形成的更大的苦恼。这种事实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人们为了争夺财富,争夺更多名利地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愈演愈烈。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到身心疲惫,危机四伏,更从何而谈快乐和健康呢?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妨尝试把从前向外的心收回来,转而向内,从我们自身下手,不断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在我们的清净自性之中,方可寻找到梦寐以求的健康、快乐、和安宁!
  这是一条通向幸福美满的人生之道。
  谨以此文
  献给我的人生导师——海空上师
  和那些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们!


后 记

  写完此文,倍感轻松。也许此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更谈不上什么写作技巧,但它说出了我想对大家说的大实话。
  修行,不在于摆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架子,更不在于满脑子甚深的理论知识。修行在于当下立心,从自身下手。因为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修行的人,不要等到重病缠身,才想到修行,悔之晚矣!
  我曾和别人开玩笑说:“人要改变自身的命运,有两条路,一是杀人,二是修行,因为我胆子小,害怕杀人,所以我选择了修行。”
  那些疾苦缠身的人们,读完此书,也希望能有所帮助!
  那些健康快乐的人们,读完此书,希望能有所启迪!
                  

                    寂雯
                1998.7.31 于白塔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