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传递咒语力量的八大方式:声音、水风、土沙、眼见、观想等


   日期:2018/8/23 17: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可以把咒语的力量传递到更广的范围,利益更多有情和无情众生。

  以下引用的佛经咒语仅做参考,目的是说明咒力传播的一些方式。

  一、通过声音:直接念诵让众生听到

  《大集须弥藏经》云:“...以大音声而读诵之...”

  二、通过声音:击鼓(或现代的广播、喇叭、电视等媒介)等方式

  《大集须弥藏经》云:“...若以此咒咒诸蠡鼓而吹击之,随其音声所到之处,所有华果五谷药味依地生者,一切灾害无能毁坏,无能干枯...”

  三、通过媒介:比如水、汁

  《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着其身。”“或取净水呪二十一遍。散着四方为界”

  《大集须弥藏经》云:“复以此陀罗尼咒磨陀那果汁一千遍,用散树木田苗五谷”。

  四、通过媒介:比如风

  《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此人飘身风吹着身者...”

  五、通过媒介:比如土、沙、灰等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云:“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云:“应以此陀罗尼咒土二十一遍。散其骸骨之上”

  《大悲心陀罗尼经》云:“...或取净灰呪二十一遍为界...”

  六:通过佩戴或让众生看见: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云:“或佩身上或才眼视。或书经卷或书帛素。或书墙壁。一切众生若有见者。”

  七:持咒者尽眼所见之处: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云:“若有人登大高山顶诵此陀罗尼。尽眼所见处。所有众生灭一切罪业。亦离一切地狱业得免一切傍生身。”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云:“...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

  八、观想:以想到为界

  《大悲心陀罗尼经》云:“...或以想到处为界...”(注:为远方的病人持咒时,其实或多或少已经在使用想到为界这一项,看各人心念的力量了)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条件等,选择比较便利的媒介进行持咒。

  佛经片段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以此陀罗尼书高幢上,以大音声而读诵之,复以此陀罗尼咒磨陀那果汁一千遍,用散树木田苗五谷,若以此咒咒诸蠡鼓而吹击之,随其音声所到之处,所有华果五谷药味依地生者,一切灾害无能毁坏,无能干枯,不能烧灭,亦复不能夺其精气,又亦不能损其势力,无能劫夺。若天、若龙乃至大威德薜荔鬼,若魔、若魔子、若魔眷属不能为害,况余众生及众生数?惟除宿业定障。”(摘自《大集须弥藏经》)

  若谓人天诵持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着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华化生。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何况受持读诵者。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此人飘身风吹着身者。一切重障恶业并皆消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摘自《大悲心陀罗尼经》) “若能如法结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结界法者。取刀呪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呪二十一遍。散着四方为界。或取白芥子呪二十一遍。掷着四方为界。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呪二十一遍为界。或呪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皆得。(摘自《大悲心陀罗尼经》)”

  (转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传递咒语力量       方式)(五明学佛网:传递咒语力量       方式)  

 杨云唐居士:共修的方式与步骤 

 黄夏年教授: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魏道儒教授: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 

 明一法师:用功方式善区别 

 董群教授: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以《普门学报》为 

 李尚全教授:净土宗在当代台湾传播的四种方式 

 李尚全教授:重塑当代僧尼的人天师表形象:一心二爱三种生活 

 池田大作:以佛教的思维方式解析生命现象 

 李四龙教授:“止观相即”的两种方式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从亚洲金融风暴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从亚洲金融风暴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