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六 下)


   日期:2018/8/14 15: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6、劝嘱受持流通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此总结愿王功德,并劝众受持,自利兼他,流通正法。「彼诸众生」,是能受持愿王的人,「若闻若信此大愿王」,是出其所受持之法,「受持读诵」,是自利,「广为人说」,是利他,「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正显功德殊胜。

  意思是说:若果彼诸众生,有机会听闻而又信解前文所说的十大愿王,不但依解起行,自己受持读诵以自利,还能广为他人宣说以利他,其人所得功德之大,唯佛能知,除诸佛外,其余人天,或三乘圣众,皆无能知者。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以下是劝诫受持。因为听闻受持读诵,及广为人说此愿王的功德,不可衡量,唯佛能知,以是之故,汝善财及所有发菩提心的菩萨等,闻此十大愿王之后,必须深心信解,切莫心生疑念,应当提高理智,审实谛观,衷心接受。信受之后,能够开始阅读;阅读之后,能够背诵;熟诵之后,能忆持其义不失,如法修行;同时将自己所受持读诵的愿王,书写流通,广为人说。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此显示其自利利他所得的功德殊胜。「是诸人等」,是指对愿王深心信解,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自利兼他的人。「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是明自利获福;「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是明利他功德。凡对愿王深心信解的人,必然于一念中,便可以圆满具足,十大愿王所有功德,是以所获福德无量无边。凭此福德及愿王威力,故能于烦恼生死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所有众生,皆得出离生死苦海,共同「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凡是能深心信解,读诵受持愿王的人,及被其所教化的众生,皆得共同往生极乐,所以受持净土法门的人,将此「普贤行愿品」,列为必诵的课本,成为净土五经之一。

  六、解释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尔时,指普贤菩萨说完愿王功德,并劝众受持,广为人说,以获福聚,令出苦海,共登极乐,完毕之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其用意有二,一为使闻者易于记忆持诵,二为令迟来众生,得闻前说,因此,再用偈颂体裁,重说前面曾经说过的十大愿王,及其功德。

  佛经的文字体裁有两种,一是长行,二是偈颂。长行是散文体裁,偈颂是韵文体裁,有用四字、五字,或七、八、九字为一句,合四句为一偈。偈颂有多种:

  一重颂:用偈语方式,重说长文中所诠的义理,以加深听众的理解。

  二孤起颂:在长行中未曾提及的意义,今用偈颂,特别提出宣说,加广听众的认识。

  三复颂:为未理解的人,用偈颂重复再说一次,令听众明白了解前文所说义。

  四广颂:在长行中,虽曾简略提及,然意又未尽,今再用偈颂,广申说明。

  五略颂:在长行中曾广宣此义,故于偈颂中,仅略提之。

  六结颂:为使受持人易于记忆,特别用韵文体裁的偈颂,结述长行中要义。

  七超颂:在长行中后说此义,今在偈颂中先说,谓之超颂。

  八追颂:义在长文中前说,今于偈颂中最后始说,谓之追颂。

  今普贤菩萨于结述愿王功德,及劝人受持流通之时,欲用偈颂,重复宣说,前文所说的义理时,而用法眼普观华藏海会来自十方的各类众生,是否欣喜乐闻?是否能够接受?是否需要重复再说一次?然后说出下面的偈颂。在下面所说的偈颂中,前七大愿的偈颂,较为简单,容易明了,但后面三大愿王的偈颂中,别说菩萨十愿,是申广前长文所未说的孤起颂,而且是三愿结连在一起,非细心研究,不易理解。

  (一)正颂十大行愿

  (1)颂礼敬诸佛愿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

  此二偈颂,是重颂第一礼敬诸佛愿,初二句颂所礼境,次句明能礼人,第四句明能遍礼的意愿,第五句明能遍礼的原因,最后三句明遍礼之相重重无尽。

  师子是兽中王,其威力能降伏余兽,用以喻佛的威德神力,能摧伏一切邪魔外道,是人中圣,天中天。十方世界中,过去、现在、及未来,皆有无量无数极佛剎微尘数诸佛住世,说法利生。普贤菩萨能以极清净的「身语意」三业,普遍礼敬无量时空中所有无量无数诸佛,无有漏余。

  普贤菩萨所以能以一身,遍礼所有一切佛,原因是凭借普贤行愿的威德神力。由于普贤行愿的威神力,能使修习普贤行愿的行者,不但能普现一切如来前,遍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时使修普贤行愿的行者,现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前,每一身体复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之身,如是众多如极微尘数之身,一一皆能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故言:「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是显能礼所礼皆无尽。

  (2)颂称赞如来愿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此颂十大愿王中的第二大愿「称赞如来」。初颂是明所赞境界的广大,次颂初二句明能赞无尽,第三句明能赞时长,末句明所说功德深妙。

  「深信」是能赞之因,因为普贤菩萨以甚深智能,深信一粒微尘中,有佛剎极微尘数诸佛,而此众多如极微尘数诸佛,一一皆各处诸大菩萨所围绕的众会中,故说:「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不但一粒尘中有佛剎极微尘数众多诸佛,而且于十方无尽法界尽碎为尘的众多微尘中,亦一一充满佛剎极微尘数佛。虽然,未能统计其确数,但在普贤菩萨的深心信解中,确信每一粒微尘中,皆充满极佛剎微尘数诸佛,故言:「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由于普贤菩萨深信诸佛充满于尽虚空、遍法界中,所以能于每一佛前,「各以一切音声海」,及「普出无尽妙言辞」而且「尽于未来一切劫」如是长久的时间,「赞佛甚深功德海」。

  前礼敬诸佛,虽然三业清净,但偏于身业;今称赞如来,亦三业清净,但偏于口业。音声海,妙言辞,是能赞之相,「尽于未来一切劫」是能赞之时间,「赞佛甚深功德海」,是所赞之人及其功德。

  「音声」言海,功德亦言海,显示能赞的音声与言辞,既美妙而且无尽,如海水之多。而所赞的佛功德,亦甚深广大如海,无法衡量,非在短暂时间中,可以赞完佛之功德;即使尽于未来一切劫,如斯无穷无尽的时间,亦无法称赞完毕佛的功德,正显示能赞、所赞皆无尽。

  (3)颂广修供养愿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此三偈是重颂「广修供养愿」。前二偈中的前七句,是说明供养具之多与胜,末句是正申供养。第三颂明能供之因,及所供之佛。「华鬘伞盖」属色尘,「伎乐」属声尘,「涂香」「末香」「烧香」「最胜香」皆属香尘,「最胜衣服」属触尘,用种种香油作灯烛以供佛,是味尘,五尘供养,既胜且妙,堆积起来,一一皆如妙高聚。普贤菩萨说:我悉用来供养诸如来。

  普贤菩萨之所以用如是最多,最胜,最妙的庄严具,供养十方诸佛,皆因「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十方三世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中,皆充满极微尘数佛,是以凭借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便能普遍供养,一切十方三世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中,所有极微尘数佛。此总显供养心胜,供养物胜,及供养境胜。至于供养之道,有事供养,有法供养。而供养之福田,有敬田,悲田、及恩田。前长行已详述,今谨略颂。

  (4)颂忏悔业障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初句总标所忏的业,次句明造业之因,第三句指身语意是造业的根器,末句正申忏悔之意。六道众生,自无始来,迷真逐妄,追求五欲尘劳的享受,所造之业,恶多善少,今要忏悔的但忏恶业。此等恶业的形成,皆因众生内心积聚贪瞋痴等烦恼,而策动身口意,作杀盗YIN等恶业,不但招致三恶道苦果,而且能障碍进修佛道。因此,不但「昔往所造诸恶业」要忏悔,而能作恶业的身语意,及策动身语意的贪瞋痴等烦恼,亦要忏悔。故说:「一切我今皆忏悔」。

  由于至诚忏悔,烦恼不起,恶业不生,恒住于诸佛净戒,自然灭罪生福,积聚功德,疾证菩提。至于忏悔的方法及种类,前面长文中已详述,今谨略颂而已。

  (5)颂随喜功德愿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此略颂随喜功德,初句明随喜六凡功德,次句明随喜二乘功德,第三句是随喜大乘佛及菩萨的功德,末句「所有功德」四字,总括四圣六凡各各所有的功德。因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论圣凡,莫不皆有其所具功德,学佛人对于他人的功德,应该生随喜之心,歌颂赞叹,或给予赞助及鼓舞,令一切众生,速得成就圆满所有功德,或对已成就圆满所有功德的诸佛菩萨,称扬赞叹,故言:所有功德皆随喜,随喜功德,能除妒忌障。

  (6)颂请转法轮愿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初二句明所劝请之境,广大殊胜;第三句明能劝请之人,末句明所请之事。「世间灯」,是佛的德号,因为佛的智光如空中日月,亦如幽室明灯,无论众生根性大小,或处于无明暗室中的一切有情,悉皆普照无遗。十方世界所有最初成就菩提,觉悟成佛的世间灯,普贤菩萨,及修学普贤行愿的人,悉皆劝请一切诸佛,转无上法轮,以饶益众生,使诸众生,明白真理,止恶行善,共得解脱。

  (7)颂请佛住世愿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佳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初句标所请之佛,及劝请的原因,次句明劝请的诚意,后二句说明请佛住世之目的。涅盘有四种,广如涅乐经说。今言涅盘,是指众生机尽,佛示现入灭,归于无相,名为涅盘。但若然有人劝请,仍可住世说法利生,如薪尽火灭时,如能及时加薪,火仍不息。普贤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于诸佛欲示现入涅盘时,皆悉以最至诚之心,而劝请诸佛久住世间,经尘剎劫,使一切众生,皆得听闻佛法,获出世解脱之道,故言:「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前三句总颂前七愿,后一句明回向。所修功德,若不回向,但得人天有漏福,或得二乘无漏果,必须回向众生,方证菩提。故今总以前七大行愿,所成就的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及佛道。

  「礼」指礼敬诸佛愿,「赞」指称赞如来愿,「供养福」指广修供养愿,「诸佛住世转法轮」,是超颂请佛住世,及请转法轮愿,随喜忏悔诸善恨,是追颂随喜功德,及忏悔业障二愿,总以前七愿所修的一切善根,及所成就的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及佛道,即是回自向他,及回因向果。

  (8)颂常随佛学愿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初二句总标示常随佛学愿,次三句正明随诸佛学,第六句明随学之因,第七句结成随学的心愿,末句说明常随佛学之目的。过去有无量诸佛,现在及未来,亦有无量诸佛。如来,天人师,皆佛之通称。天含多义:一天是昼义:因为天上昼长夜短故。二天是无愁义:因为天人常受快乐,无愁恼故。三天是明灯义:以天人身常光明,能破黑暗故。人亦含有多义:一人能多思虑,二人能破骄慢,三人之身口柔软。

  佛能为天上人间的导师,虽然诸佛出世,九法界众生皆可得益,但三圣悟深,三涂迷重,阿修罗憍大,非主要机,唯天及人,能发菩提心,能修十善业,能证四果,甚至疾得菩提。是以诸佛出世,主要教化的对象,该是诸天及人,以是因缘,佛名天人师。

  「一切」诸佛,无不「意乐皆圆满」,因此,「我」普贤及一切修学普贤行愿的众生,应该发「愿」,「普」皆「随」从「三世」一切诸佛「学」,希望「速得成就大菩提」,而获得「一切意乐皆圆满」。所以一切意乐皆圆满,是愿常随佛学的原因,「速得成就大菩提」,是愿常随诸佛学之目的。此即是菩萨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9)颂恒顺众生愿

  所有十方一切剎,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此二偈是重颂恒顺众生愿,初颂标能益之人,次颂说明所起之愿,于初颂中,前二句明剎土庄严,后二句明主伴庄严。后一颂中,初句明所顺之众生,后三句明恒顺众生的利益。

  恒顺众生的利益有四种:一离忧患,二常得安乐,三得正法利,四灭除烦恼。前长文中,曾详述恒顺众生的意义,今重颂略提而已。「所有十方一切剎,广大清净妙庄严」,是形容诸佛所居国土,既广大又清净美妙,是依报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佛每会说法,皆为广大群众所围绕,佛是主,众会是伴,即是主伴皆庄严。

  「十方所有诸众生」,指长文中所说三界六道中,四生五类众生,所谓:种种生类。普贤行愿恒顺十方所有诸众生之目的,是愿一切众生,远离现实生活中一切忧悲苦恼,种种过患,而常获得身心安稳快乐,进而获得诸佛甚深正法利,以灭除烦恼,使烦恼尽无余。即是菩萨四弘誓愿中:「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讲义)(五明学佛网: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讲义)  

 惟觉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梦参法师:梵行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梵行品第十六》 

 梦参法师:忏除业障——《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梦参法师:十住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六、十住品第十 

 梦参法师:初发心功德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初发 

 梦参法师:菩萨问明品——《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 

 梦参法师:贤首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 

 梦参法师:升须弥山顶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六、升须 

 梦参法师:明法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明法品第十 

 梦参法师:明法品节录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明法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李通玄)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四(李贽)